我們都知道,林丹向世人展現的技術特點有兩個面:可以分別用暴力丹和太極丹來概括。
年輕時候的林丹,年少輕狂,血氣方剛。特別是2005年到2010年之間,一場比賽,21分有一半以上全是靠殺球得分。
雖然那時候的他,技術還未臻至巔峰,但也是極具觀賞性,速度和力量並存,那時候人們稱林丹為球場上的「暴力丹」!總結起來,暴力美學、重殺與突擊貫穿了中前期林丹的職業生涯。
到2011年之後的林丹,球風開始轉變,特別是2012年之後,林丹開始從頻繁的暴力殺球轉變為太極打法,以拉吊對手然後突擊進攻聞名,這時候人們開始叫林丹為「太極丹」!
不過,2011年雖然打法轉型,但林丹加速起來還是殺球狂魔。
這一年,林丹拿了7個冠軍,兩個亞軍。從那時起林丹的網前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尤其是正手展搓。
兩次關鍵時刻,丹神的網前功力挽救了大局:2011倫敦世錦賽正手展搓回放網前迫使李宗偉回球不到位,起跳重扣扳回賽點;2012倫敦奧運會多拍相持最後展搓迫使李宗偉挑球出界,衛冕奧運冠軍。
前四天王弗羅斯特的評價是:on match point, how to play a shot like that。差之毫厘就是下網敗北。
還有就是點殺。一般選手的點殺是追求落點,以線路制勝。而林丹的點殺卻另闢蹊徑以速度制勝,很多時候,對方沒來得及伸拍,球已然落地。前四天王趙劍華說林丹的爆發力,尤其是手腕的爆發力非比尋常。
這種優勢下,林丹在控球中可以適當減少些移動距離,用力量彌補回球的高質量。所以很多人評價林丹是在散步打球。還有walking defence。
可以說在進攻這一方面,林丹是最強的。和陶菲克擅長單一的控網強攻模式不同,林丹的進攻能力是多方面的,既可控住網前,搶到充分時間在底線高高躍起重殺,亦可多拍相持中變速突擊打個措手不及。雖然舊測速紀錄陶菲克305略快於林丹302,但是在掌控節奏方面不如林丹。
李宗偉也是變速突擊的大師,但是在2014年林丹膝蓋受傷身體素質下降之前,稍遜於林丹。
在此之前林丹可謂是靠身體素質和意識打球。全滿貫之後,技術大成,全面無明顯漏洞。2010後對陣陶菲克網前不虛。
就好像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練到了最後,叫做「草木竹石皆可為劍」。林丹初期靠身體,後期技術登峰造極,偶爾來一發狠的別人也接不住,怎麼能不無敵呢?
作者:知乎·kuro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