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加強學校醫學期刊質量與服務建設,促進學校醫工交叉學科的融合發展,期刊中心攜手上海交通大學女教師女醫師學術交流協會,聯合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於2020年11月27日下午在張元濟講堂舉辦「仁術濟世,刊學同行」研討會,近30位來自仁濟醫院五本學術期刊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及學校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應邀參會。研討會由上海交通大學期刊中心副主任蔡雲澤主持。
蔡雲澤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指出,學校已經將期刊建設列入「十四五」專項規劃,期刊中心將圍繞學科影響、學術傳播、學者成長及學生培養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期刊內涵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女教師女醫師學術交流協會自成立以來,通過舉辦學術交流論壇等形式,致力於醫工交叉學科融合發展。醫工交叉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加強學校「雙一流」建設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領域,希望大家可以藉此機會多交流、多探討,為學科發展及期刊建設提供思路和方法。
仁濟醫院工會專職副主席孫平致辭並表示,本次研討會是一次有建設性意義的活動,上海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仁濟醫院始建於1844年,都跨越了三個世紀的發展,在這個圖強、改革、創新、求變的時代,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促進醫工交叉融合,讓交大科研和仁濟期刊有更好的規劃與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期刊中心綜合辦主任潘飛對仁濟醫院的五本期刊,從發展總體趨勢、發文機構、影響力、競爭力等方面的數據進行了細緻的整理分析,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中國男科學雜誌》編輯部戴繼燦、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編輯部沈贇玲、《胃腸病學》編輯部蔣曉玲、《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誌》編輯部黃文華、《腫瘤》編輯部林琳和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cience) 編輯部蔣霞分別對各自期刊的創辦、發展與規划進行了介紹與探討。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高曉渢教授以「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cience) COVID-19防控專欄及與新華醫院的合作」為題,向大家展示了醫工交叉優秀科研成果與期刊的聯動合作。針對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建立模型,利用大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挖掘,基於機器學習的預測與推薦,結合機器學習技術精確預測疫情變化的規律,將被動預防轉化為主動預防,助力相關機構做出更適合的對策。
交流會上,參會人員結合學科背景和研究方向,探討了如何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切實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並對於跨學科交流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大家紛紛表示此次研討會拓寬了科研視野,加強了學者與編輯的交流,為日後的科研以及科研成果的傳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平臺。
上海交通大學女教師女醫師學術交流協會副會長,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工會副主席陶衛教授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公共健康衛生領域研究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特別在疫情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於醫生和科研人員都是很好的合作方向,本次研討會即為一個起點,促進大家深入交流,擦出火花,從期刊發展及學術交流的角度切入,最終實現多方共贏。
期刊中心前期在學校醫工交叉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積極的推動工作,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與我校附屬醫院學術期刊的聯動,助力醫工交叉領域學術成果的培育與發表;梳理學校有醫工交叉研究前景的團隊,配合學校在人才培養、項目申報等方面的有關舉措,創造更好的論文合作發表條件推動醫工交叉的持續產出,培育更多原創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助力學校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