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設計上海」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在展館中,一臺來自瑞典的家用電梯產品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經常乘坐電梯,是否有了解過電梯的發展史嗎?家用電梯,如何在保障安全性與實用性的同時,讓家庭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相關行業專家認為:智能化和物聯網技術,將成為家用電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安全電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
早在公元前236年的古希臘,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就製成了第一臺人力驅動的捲筒式卷揚機,是電梯的原型。到了19世紀初,蒸汽機的出現使得這種升降工具擁有了更強勁的動力,但同時也使升降梯的安全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乘坐缺少安全保障措施的升降梯,一旦拉升纜繩發生斷裂時,負載平臺就會發生墜毀事故。
直到1853年,美國工程師奧的斯(OTIS)在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舉辦了一場「表演秀」,宣告升降梯正式解決了安全問題,真正具備了載人的功能。根據歷史記載,當時奧的斯站在紐約水晶宮上一座高高的升降梯平臺上,命令助手用斧頭砍斷了升降梯的提拉纜繩,底下的人群幾乎還來不及喘息,轟隆隆墜落的升降梯尚未達到地面就突然停了下來。接下來,他反覆向人們展示這種「表演」。
雖然使用電力的電梯,直到1880年才真正出現在世界上,但電梯被世界廣泛的接受和高速的發展,在證實了安全性的那一刻起就奠定了基礎。如今,每臺電梯都具備了安全裝置,門鎖裝置、安全鉗、限速器、緩衝器等多種裝置,共同構建起電梯安全的防護。
家用電梯驅動方式仍有升級空間
人們對電梯評價的首要標準是解決上下樓的功能水平,因此,電梯驅動技術是核心要點。記者了解到,在商用客梯領域,曳引電梯和液壓電梯因為穩定而有力的驅動特點,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
但由於液壓電梯的漏油問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大多數家用電梯並不會使用這種驅動方式。而曳引電梯的排場太大,上要防衝頂、下要挖底坑,井道機房的佔地面積過大,對於家用電梯來說也不是最佳的技術選擇。
目前家用電梯選擇較多的,是自帶井道、不需要機房的螺母螺杆電梯,既對現有格局不會產生影響,又因為採用螺杆驅動的方式,安全性較高,很難發生墜梯事件。但本身在速度和舒適度上略有缺陷。
針對目前核心驅動結構設計的不足,家用電梯平臺龍闖電梯研發總監吳思琦表示,曳引和螺母螺杆兩種驅動方式各有優缺點,目前其在曳引電梯制動方面引入了螺母螺杆的概念,通過齒條式的機械制動系統,實現了鋼帶曳引的驅動方式,在兼顧空間利用面積大、佔地面積小的情況下,還能自帶機械式的制動原理,從而實現速度、空間、安全三者的結合。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此項核心驅動結構設計在實際應用中愈發成熟,家用電梯的驅動方式仍將持續升級。
人梯交互成家用電梯新趨勢
目前,已有不少家用電梯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進口家用電梯品牌瑞特科的中國區CEO Sharon Qu表示:「電梯控制系統和電子車載設備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特斯拉電動車,它能檢測到很多的設備,從而增加行車時的安全感和人車交互的體驗感」。Sharon Qu說,很多電梯品牌,其物聯網系統、梯控系統甚至電梯生產系統,也是通過加入人工智慧技術,一方面有效提高了電梯運行效率,另一方面,也為人機互動的體驗打下了良好基礎。
比如,在目前智能家居趨勢的演變下,國產品牌維亞帝目前已為電梯開發了智能雙系統,解決了別墅的電梯智能主板外購問題,除了通過智能雙系統更便捷的控制電梯外,還可以通過私人訂製埠,實現與全屋智能家居的連接,做家庭智能中樞系統。
那麼,解決功能性和契合居家環境的問題後,第三代家用電梯的研發核心將去往何處?龍闖電梯創始人兼總經理孫金龍認為,第三代家用電梯將不再只是家居環境的一部分,更應該通過傳感器的人性化設計、中樞智能化的注入系統等前沿科技的加持,讓家用電梯成為家庭成員的一部分。
在未來家庭裡,智能家居和物聯網是難以避免的趨勢,消費者對別墅電梯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立體交通問題,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還要求智能靈活,使用便捷,私人訂製等個性化體驗。此前,全球知名研究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研究人員稱,智能電梯市場目前的規模為110億美元,預測到2025年,將增長到250億美元。(記者 馬愛平)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