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講到學歷的時候,我們提到更多的是專科和本科,基本上很少有聽到「第一學歷」的說法,但網上有關「第一學歷」的信息還是比較多的!大家可能都會感覺到比較好奇,學歷怎麼會有「第一學歷」的說法呢?
之前我也是沒有聽說過「第一學歷」的,只是在一次應聘中填寫簡歷時,我發現簡歷上面有個填「第一學歷」的位置,當時我看到這個的時候,我也是一時犯懵,讀了十幾年書我就一直沒聽說過什麼是「第一學歷」,當時我也懶得去問人,直接在那個位置上面填上「本科」兩個字!
到底什麼是「第一學歷」呢?當時面試回來之後,我好奇地在網上查了一下,才有了一點眉目!
「第一學歷」其實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
在計劃經濟時代,高學歷的含金量是特別高的,當時只要是大學畢業或者中專畢業的人,他們的工作都有國家來分配,而且都分配去當幹部了,都是鐵飯碗呀。也就是說,在計劃經濟時期畢業的大學生或者中專生,基本上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了。
由於當時的人才還比較少,國家都很重視人才,為了區分不同學歷的幹部,於是就推出了「第一學歷」和「第二學歷」!
按照當時的說法,凡是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和高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學歷都由第一教育局頒發,這樣的學歷就被稱為「第一學歷」;成人高中、成人高等學校等其他繼續教育形式的非普通類學校畢業生,他們的學歷由第二教育局頒發,這樣的學歷就被稱為第二學歷。這樣的區分並不是說這兩種學歷是有等級之分的,第一學歷和第二學歷都屬於同層次的學歷,當時只是為了說明他們是兩種不一樣的學歷而已。
後來大學擴招後,就已經沒有了這樣的學歷區分了,如今「第一學歷」的說法不過是用人單位的偏見!
雖然當初說「第一學歷」和「第二學歷」只是同層次學歷的不同類型,但是第一和第二的說法難免讓人感覺這樣的說法是有等級的。為了避免出現學歷歧視,我國的就業促進法也規定了,用人單位必須向應聘者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不得對應聘者有學歷的歧視。
儘管如此,雖然如今很多公司招聘時都不會給應聘者貼出「第一學歷」和「第二學歷」的標籤,但實際上學歷歧視的現象還是有存在的。如今大多數公司都只認可普通全日制畢業的大學生,對於通過成人高考等途徑完成高等教育拿到的學歷並不認可。
不得不說,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盛產大學生的時代,但是有著高學歷的人才在職場上還是能得到更多的機會的。特別是一些大公司,學歷門檻都設置的非常高,不是985、211等名校畢業生很難得到他們的青睞。
所以現在有學習機會的小夥伴一定要把握好學習的機會,儘可能的往高學歷走!當然,如果你的學歷不是很高也不要洩氣,把握好當下,做好當下事,我們照樣能夠讓自己成為領域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