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歷歧視下,我第一學歷太爛,去考研讀博還有意義嗎?

2020-12-12 大學與教育

本文為募格學術原創。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者:小白

疫情期間,在大家都自我隔離的日子裡,一個同學焦慮地給我打了個電話:「可能要失業了,如果真的失業了,我想去讀博了。不知道有沒有意義?」

我本來要回答:「當然有意義!」

但突然想到他本科畢業於雙非高校就愣了一下,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思考後,趕緊改口說:「有意義還是有意義的,但如果只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考上也有很可能白讀了!」

他條件反射地問我:「為什麼?」我只有給他講訴了我畢業那年「這位博士,對不起了,因為你的第一學歷是...」的傷心遭遇。現身說法完畢,他聽完,在電話的那頭長嘆一聲後,默默地掛上了電話。

眾所周知,一些用人單位喜歡在招聘條件中有一項共同的要求:第一學歷為211/985院校全日制本科,好點的高校教師招聘就不用說了。招聘單位要求「211或985院校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就有要求本科學校,即所謂的第一學歷。

當然,現在有些招聘啟事換了一種說法,不再直接提及211、985了,而是叫「海內外知名大學」。雖然沒有寫明211、985,但別人心裡早就有了一桿秤。

求職時,學歷被查三代並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比如這位博士畢業生的故事:

沒錯,這位同學努力過了,經過努力獲得了相應的學識,但他沒有想到,有時候努力後也不一定會改變自己第一學歷的烙印,難道真的是一考定終身?

不過,有時候這種悲劇還沒完,第一學歷的問題有時還可以從求職領域跨越到相親領域,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我一個985碩士,要求相親對象起碼本科211,這不過分吧?」的故事,讓人嘖嘖不已:

太剛了,這樣想法做法優先淘汰了我們這些妄圖用考研讀博翻身的人。當然了,別人也有別人的理由:這種要求理所當然!因為高考的成績更真實、權威!當然,我們承認有高考發揮欠佳之可能,但是清北的水平,即使發揮差也能走個中九;985的水平,即使發揮差也能走個211;如果高考連211也走不了的人,大概怕是智力也高不到哪裡去吧。好吧,通過自己努力考上好學校的研究生們以為可以洗白自己學歷,結果最終還是繼續逃脫不了第一學歷的夢魘。

於是,以碩士研究生為例,有人整理了這麼一個不等式的鄙視鏈:

一般情況下是:本碩雙985> 211本科985碩士>本碩雙211≥ 985本科>本科雙非211碩士> 211本科>雙非本碩>雙非本科。

對了,有兩大學歷集團沒有出現在不等式的鄙視鏈中。清北復交浙南科的本科可以與本碩雙普通985等價甚至略超,據說他們可以站在鄙視鏈的最前沿,如同金字塔頂端的肉食群體,是神一般的存在。統稱黑五類的自考、夜大、電大、成大和網大直接沒有資格出現在這個鄙視鏈中。雖然那些通過奮鬥考到比自己第一學歷更好的碩士博士生,無論如何都會從學識、見識、素養等各方面得到一定提升。

雖然就像先賢黑格爾說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用人單位為了單位自身的發展,對應聘者的素質要求當然比較高,他們提高門檻也是希望招到高素質人才,對應聘者的第一學歷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雙向選擇嘛。你挑別人,別人也要跳挑你。

媒體曾經報導過有碩博畢業生的最高學歷符合應聘條件,但因第一學歷就在資格審查被刷掉的案例。

某年畢業季,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畢業的王同學本科畢業於普通本科高校,因為「我們要求第一學歷為『211 工程』高校的」不符合招聘單位的要求,沒能獲得事業單位招考資格。

當然,王同學這種情況不是最慘的。曾經有某211高校楊同學,在中部某城市的高校招聘市場上,好不容易擠進了某企業的現場招聘站臺,結果除了她的簡歷,隨行同班同學們的都被HR收了,只因為她的第一學歷為「中專」。

太打擊了人了。原本企業用學歷高低作為衡量人才優劣的標準之一無可厚非,這是事實。許多研究生都在就業道路上切實感受到了第一學歷所帶來的不可言說之另眼相待,也是事實。

如果沒有理解清楚,那麼收穫的可能就是意想不到的歧視,也許連歧視也不是,就是赤裸裸的鄙視。而另一方面,優秀的第一學歷背景可以彌補某些畢業生的博士簡歷的薄弱之處,比如畢業成果偏少時間偏長、較弱的論文出版記錄。

但存在的就一定合理嗎?何為第一學歷?

其實所謂的第一學歷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國家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給出官方答覆是:第一學歷與第二學歷的關係是同一層次的二個學歷。以前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上級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歷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稱之為第一學歷;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等其它繼續教育形式則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負責,頒發的學歷則稱為第二學歷。第一、第二教育局早已經合併,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第一學歷、第二學歷的說法卻仍然延用下來。

以下是國家教育部網站的官方問答截圖,看上去感覺很有點意思。

關於學歷問題

問題:我高中畢業後參軍,在部隊考上中專軍校成為幹部,請問我的第一學歷是高中還是中專。

答覆: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歷,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所說「學歷」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後的學歷,沒有使用「第一學歷」概念。如果一定要強調「第一學歷」,小學、中學也是學歷。 現在用人單位招聘時在強調第一學歷的重要性是,不僅指的是只認可普通全日制教育學歷,不認可自考、成人高考、電大和夜大等各種形式的在職教育學歷,還指的是普通全日制教育學歷的層次,即雙非、211、985(、國內外知名大學)之分。

其實,本來用人單位在招聘計劃說明了應聘者的學歷資格,那麼這個指的是你的最後學歷,即最後一個通過全日制教育方式取得的學歷,而應該不在乎你從第一學歷。

如果用人單位能夠只關心畢業生的學習和科研的質量,解決問題的能力,發表強有力的論文,在頂級會議上發表精彩的演講。如果擁有這些,就可獲得一份心儀的工作,而不用關心在若干年前從哪裡拿到什麼樣的學歷、學位。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擁有相匹配的能力,無論碩博畢業生在哪裡獲得學位,應該都不太可能得到一份好的工作。

一旦一個人獲得了博士學位,就沒有人關心他或她的碩士、學士或高中成績(不過據說有HR在一堆清北的簡歷中,看到一份「高中:北京四中」的)。這裡真正關心的是,那些在高中和學士學位上表現不好的人是否還能獲得博士學位,但這是一個單獨的問題。如果是這樣,是否可以認為那個第一學歷不好看的人後來還是努過力了的。

所以,我還是希望給第一學歷不太好看的人一點機會。是的,只要能獲得一個好的博士學位,所有這些都是以對學術事業感興趣以及滿足獲得學位的條件為前提的。其實,一旦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生在學術界或非學術界的未來職業生涯,以ta的博士學位為始,而不是ta的中間學歷。如果這些都是好的,如果因為ta博士學位之前的第一學歷的教育背景而拒絕ta,就有點嘖嘖稱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的第一學歷可能有很多原因低於標準(個人/家庭健康問題、社會經濟狀況和你能夠就讀的學校的質量等),這對很多情況來說不應該是貶損,也就是說,比「我不知道如何學習/我還沒有懂得如何努力」要好得多。比如很多博士的第一學歷是早些年的中專,那幫人的學習成績可是當年同齡者中的佼佼者。

多麼希望用人單位在考量一個博士畢業生時,根本沒有人關心獲得博士學位前的第一學歷,只關心ta的科研成果、論文以及其他成果。但是,客觀事實是當博士畢業生還處於剛剛起步,對於第一份工作或第二份工作來說,第一學歷仍然很重要。雖讓人家還是有挑挑揀揀的餘地咧。就像很多人說的,每年的畢業生畢竟太多了,心儀的職位總是相對短缺,要想拒你,總有一款理由適合你。

所以,重要的可能不是被鄙視的「第一學歷」,而是基於職位要求,怎麼能提出有效的篩選規則。而不是僅僅通過「第一學歷」篩選碩博士求職者,這有點像幾個人比賽長跑,最後同一時間撞線,裁判無法決定誰勝,又沒有時間再賽一場,於是決定誰前半程領先誰就贏了。181年前,有個浙江的乾癟老頭在輾轉看到祖國大好河山時,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寫了315首詩,其中有一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對於求職的應屆碩博士來說,畢業生多自然沒有話語權,通過第一學歷篩掉求職者是用人單位的一種經濟的選擇。「今後無論我怎麼努力深造,獲得的學歷和文憑再高,在用人單位眼中,我還是個沒有機會與第一學歷比我好的人競爭的XX生?」這種話也是沒有意義的,努力奮鬥對於個人還是必須的。

從另一角度來說,也許第一學歷不夠突出的人,更是一種激勵。也許等你工作後努力到能力突出,相關經驗、資歷、人脈足以讓人忽略你的第一學歷,這可能才是正確對待第一學歷歧視的最有效辦法。

相關焦點

  • 第一學歷歧視下,去考研讀博還有意義嗎?
    不過,有時候這種悲劇還沒完,第一學歷的問題有時還可以從求職領域跨越到相親領域,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我一個985碩士,要求相親對象起碼本科211,這不過分吧?」的故事,讓人嘖嘖不已:這樣想法做法優先淘汰了我們這些妄圖用考研讀博翻身的人。
  • 大專學歷是否已成為一種學歷歧視標籤?大專還有必要去讀嗎?
    更為專科生感同身受的是即使專科生通過了專升本考試,本科畢業後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專科學歷這第一學歷仿佛一直在起負面作用,還是會影響自己的就業及升學。那麼我們不禁要反思:大專學歷是否已經成為一種學歷歧視的標籤?第一,從專科學歷就業情況來看,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薪資待遇與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
  • 第一學歷歧視,是社會黑暗面嗎?
    第一學歷「歧視」第一學歷歧視這個話題,在求職市場上並不新鮮,比如就算是本科階段,在HR眼裡也是分學校的,如果你不是985、211出身,這也有可能成為淘汰你的理由。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第一學歷「歧視」是社會黑暗面?
  • 醫學生考研:鼓吹第一學歷歧視者,非蠢即壞!
    師弟問我,「師兄,對於雙非院校的醫學生,考研還有沒有意義?」他看起來有點憂心忡忡,欲言又止。我知道師弟一直都很想考本省的某所211。一方面想通過考研來實現他高考時的遺憾,另一方面也想提升學歷從而有更好的就業。
  • 複試時第一學歷被歧視,難道專升本不能考研嗎?
    考研對一部分同學來說,不僅是知識掌握程度的比拼,更是複試時第一學歷的競爭。很多出身雙非/二本/三本/專升本的同學心裡會有很多壓力和疑問:「三本出身,考研會不會有歧視?」「專升本,還有機會上985/211嗎?」「不是名校出身複試會不會降低成功率?」
  • 都是本科學歷惹事,上海交大博士求職遭拒,第一學歷真那麼重要?
    擁有博士學歷仍被HR拿學歷說事,並且還拒之門外,這讓不少研究生感到懊惱,甚至還有人懷疑道:既然如此,那攻讀碩、博研究生的意義又在哪裡?像這位上交博士的求職故事絕不是簡單的個例,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求職場上還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為沒有光鮮靚麗的本科學歷,即使碩士、博士都畢業於名校,在求職過程中也會時常卡殼在本科學歷上。
  • 都說第一學歷最重要,那還有必要自考第二學歷嗎?回答讓人沉默!
    在當今社會有這樣一個現象:一些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對簡歷的篩選表現得很「歧視」,甚至在招聘的時候還會刨根問底的問本科情況,也就是所謂的第一學歷。事實上確實有的同學在同高度的競爭中,因為第一學歷而被淘汰掉。那麼很多人就很疑惑了,既然看第一學歷,那麼我們辛辛苦苦自考985/211的本科、研究生又是為了什麼?
  • 自考本科考研是第一學歷嗎?考研之後本科學歷還有用麼?
    學歷有多重要呢?我們在找工作時就會發現,沒有學歷的話,我們處處受限,想要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比較困難,我們可以發現,身邊不少人都選擇提升學歷,比如自考、成考等,還有些同學拿到本科證書後,還會選擇考研,那麼問題來了,考上研究生之後,我們第一學歷是什麼,是研究生學歷麼?
  • 考研中存在第一學歷歧視嗎?盤點對非985/211生源友好的院校!
    有不少本科背景普通或是專科畢業的同學,都擔心自己考研會不會遇到區別對待,在複試階段是否會遭受第一學歷的歧視:「 985、211 院校會歧視雙非考研學生嗎?」「 第一學歷不高,想通過考研圓夢名校還有希望嗎?」「 二本學生在考研複試時會受到歧視嗎,怎樣揚長避短?」
  • 既然第一學歷決定出路,還有必要自考本科嗎?回答太現實了!
    在當今社會有這樣一個現象:一些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對簡歷的篩選很「歧視」,招聘的時候還會刨根問底的問本科情況,也就是所謂的第一學歷。事實上有的學生在同高度的競爭中,因為第一學歷而被淘汰掉。那麼很多人就很疑惑了,既然看第一學歷,那麼我們辛辛苦苦自考985/211的本科、研究生又是為了什麼?因為第一學歷不好難道就不要提升學歷了嗎?下面的這幾點回答太現實了!最高學歷仍然是你的「招牌」的確,現在的一些企業招聘追溯到第一學歷不是統招本科的時候,會將你淘汰,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 普通二本考上研究生,企業卻看重「第一學歷」,考研還有意義嗎?
    研究生畢業找工作,企業重點看第一學歷?那考研還有意義嗎?考上研究生的意義大嗎?第一學歷就那麼重要嗎?很多用人單位在最初招聘的時候比較看重第一學歷,但是更注重在工作中的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多起點低的學生,如果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一定的規劃也是獲得很大的收穫,如果光是本科學歷,專業也不是太好的情況,在求職過程中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研究生的身份會讓求職道路更寬一些。
  • 為什麼總是強調第一學歷?最高學歷和第一學歷究竟哪個更重要?
    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除非985、211大學裡的學生考研,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然後其它的學生考上碩士,會有人嘲諷:「考上也沒用,找工作都看第一學歷;研究生太好考了,沒什麼含金量」這種話。說這些話的人三人成虎,謊言說多了就成了真理,於是很多人就信了,內心當然也就多了一份恐慌,感覺孩子高考如果考不到一流大學這輩子就完了,怎麼努力也沒用。真的是這樣嗎?
  • 「第一學歷歧視」何時休?
    第一學歷歧視是指用人單位不根據應聘者的能力和崗位需求,而是根據應聘者多年前曾取得的所謂第一學歷,對應聘者進行的不科學評價和不合理篩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庭出身像一把政治枷鎖,束縛了不少年輕人。近年又有一條新枷鎖出現,要求「原始學歷」必須如何。如果你第一學歷低,即使你後來又進修了,你的專業也很精通,但只要「第一學歷」達不到要求,免談。
  • 第一學歷是什麼?為什麼第一學歷這麼重要?
    到底什麼是「第一學歷」,它有什麼作用和意義?所謂「第一學歷」實際上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是為了劃分階級出身(工人、農民的幹部出身)。以前在計劃經濟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上級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歷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因此稱之為第一學歷。
  • 最高學歷是碩士研究生,第一學歷是大專,公司到底更看重哪個?
    最高學歷是碩士研究生,第一學歷是大專,公司到底更看重哪個有一些人還在迷茫,第一學歷真的很重要嗎?如果我已經是研究生了,那麼第一學歷還會有影響嗎?可以說第一學歷在某些公司來看,就是一個必備的敲門磚!但是在一小部分企業中,第一波被刷下去的就是第一學歷為大專的學生,根本不管你的最高學歷是什麼!那麼第一學歷跟跟最高學歷誰比較有價值呢?可能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最高學歷如果夠高的話,其實第一學歷並不重要。但是這一思想與現實恰恰相反!在大多數的時候第一學歷非常重要!
  • 「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白讀了?
    學長的一個室友甚至直接稱:「我想讀博,工作太難找了。」今年就業的嚴峻形勢大可不必說,相信大家也都耳聞了21考研人數或突破了400萬。如此光景,你以為拿著碩士文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幾天前一篇985碩士發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由於本科只是一個二本院校,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很疑惑,難道名企只注重第一學歷?」
  • 考研到985讀碩士博士,能彌補第一學歷是普通本科的「黑歷史」嗎
    還有人說:高考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真實能力,高考沒考到名校,後面考上碩士博士也白搭。那麼,企業在招聘時,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追求985、211高校的本科學歷呢?難道普通本科的同學們就只能默默接受「高考定終身」的殘酷現實,即使考研到985、211、雙一流等重點大學讀了碩士和博士,也無法鹹魚翻身,彌補這段「黑歷史」嗎?
  • 本科二本,碩士雙一流,找工作時會遭遇第一學歷歧視嗎?
    只是在現在的碩士研究生群體中,有這樣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即本科是二本大學,碩士是雙一流高校,找工作時會遭遇第一學歷歧視嗎? 可是第一學歷的問題是真真實實的存在於每年的校園招聘會中,如果有考研學生問我,對於研究生而言,第一學歷真的很重要嗎?
  • 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哪個更重要?
    在招聘市場上,因為第一學歷被刷的例子確實屢見不鮮。第一學歷有那麼重要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2.侃侃而談第一學歷之人往往本身就是渣滓,社會上是會存在出身歧視,但你做到勤奮踏實,勵精求學又有何羞愧?所以還考研就考研,管那些人所說流言幹啥呢?
  • 「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博士白讀了?
    學姐的一個室友甚至直接稱:「我想讀博,工作太難找了。」今年就業的嚴峻形勢大可不必說,相信大家也都耳聞了21考研人數或突破了400萬。如此光景,你以為拿著碩士文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幾天前一篇985碩士發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由於本科只是一個二本院校,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很疑惑,難道名企只注重第一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