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一學歷」,國家教育部官方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在社會上,對於這個詞的主流理解是:通常在高中之後,獲得的第一個高等教育學歷。
如果你是專科畢業,那第一學歷就是專科;如果你是本科畢業,那第一學歷就是本科。
第一學歷「歧視」
第一學歷歧視這個話題,在求職市場上並不新鮮,比如就算是本科階段,在HR眼裡也是分學校的,如果你不是985、211出身,這也有可能成為淘汰你的理由。
第一學歷「歧視」是社會黑暗面?
一般來說,拿這麼苛刻的條件來篩選人才的,都是競爭激烈的大廠,中國人才基數大,他們在招聘市場上處於主導地位,篩掉第一學歷不那麼好的求職者,他們還有大把的本科清北出身、成績光鮮、經歷亮眼的碩士、博士可選……
如果篩選過後還是供過於求,他們還會拿競賽成績、論文含金量、實習經歷、業餘項目、家世背景、興趣愛好、身高外貌等各種條件去篩選,直到選到最好的為止,說到底,第一學歷也只是其中一種標準而已。
當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進入市場,在趨於飽和的狀態下,企業選人的標準就會變得更加嚴苛和刻薄,這不怪任何人,這是市場規律,物競天擇。
同樣,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初站在同一起跑線的人,未來會有不同的落腳點,有人靠前,有人落後,而第一學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落點位置的優劣。
有已畢業的學長說過:
事實上,這不是一種歧視和偏見。剛剛進入社會,你總會以為它殘酷和冷漠,其實不是的,很多時候我們的受挫,不是因為企業的有色眼光,而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優秀。你有能力卻沒被選上不是你的錯,你沒有脫穎而出,不是因為你不優秀,而是因為你的優秀還沒有讓別人看到。
說到這裡,後學君給大家提個醒:
別拒絕承認那些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事實,別用這樣的方式來欺騙和麻痺自己,別用自己的懶惰和得過且過編織「原來社會很黑暗」的大網。
要知道,在成人世界裡,規則和制度會像一把利劍,瞬間戳破你的掩耳盜鈴。
當然,在真正觸及到社會黑暗面的時候,比如遇到坑少蘿蔔多、關係戶先排座的情況,有人把第一學歷當成一種藉口,以此來拒絕你,那是另一回事兒,那不是第一學歷的鍋,沒有這個藉口,他還有別的藉口來拒絕你。
遇到這種情況,你也別灰心,連人才招聘都無法保證公平的地方,談什麼良性發展,是他們配不上你!
第一學歷不理想,讀研還有意義嗎?
話說回來,考入985、211院校,只是中學通識教育的結果,高考分數只能反映高中生在高考選拔中的水平。
如果你經過大專三年、本科四年的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過硬,或者在大學畢業後通過讀研讀博等再教育來加強自己,獲取了能力資本,那麼你就有讓人刮目相待的依仗。
舉個例子,曾經的高考狀元葉某,在流浪了近十年才被父母找到。
街頭母親拉著他的手老淚縱橫,問及流浪原因,他支支吾吾地提到,只是因為掛科數目太多失去信心,所以選擇放棄學業,放逐自己。
曾經的天之驕子,不過幾年,喪失鬥志,淪落到街角乞討度日。
與之相反,中央美院的一位保安依靠自學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一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努力上進的楷模。
所以,哪怕是第一學歷不理想,大家一定不要放棄,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機遇和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反轉常常發生,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才能在機遇來的時候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