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歷歧視,是社會黑暗面嗎?

2020-12-12 後學教育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關於「第一學歷」,國家教育部官方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在社會上,對於這個詞的主流理解是:通常在高中之後,獲得的第一個高等教育學歷。

如果你是專科畢業,那第一學歷就是專科;如果你是本科畢業,那第一學歷就是本科。

第一學歷「歧視」

第一學歷歧視這個話題,在求職市場上並不新鮮,比如就算是本科階段,在HR眼裡也是分學校的,如果你不是985、211出身,這也有可能成為淘汰你的理由。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第一學歷「歧視」是社會黑暗面?

一般來說,拿這麼苛刻的條件來篩選人才的,都是競爭激烈的大廠,中國人才基數大,他們在招聘市場上處於主導地位,篩掉第一學歷不那麼好的求職者,他們還有大把的本科清北出身、成績光鮮、經歷亮眼的碩士、博士可選……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如果篩選過後還是供過於求,他們還會拿競賽成績、論文含金量、實習經歷、業餘項目、家世背景、興趣愛好、身高外貌等各種條件去篩選,直到選到最好的為止,說到底,第一學歷也只是其中一種標準而已。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當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進入市場,在趨於飽和的狀態下,企業選人的標準就會變得更加嚴苛和刻薄,這不怪任何人,這是市場規律,物競天擇。

同樣,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初站在同一起跑線的人,未來會有不同的落腳點,有人靠前,有人落後,而第一學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落點位置的優劣。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有已畢業的學長說過:

事實上,這不是一種歧視和偏見。剛剛進入社會,你總會以為它殘酷和冷漠,其實不是的,很多時候我們的受挫,不是因為企業的有色眼光,而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優秀。你有能力卻沒被選上不是你的錯,你沒有脫穎而出,不是因為你不優秀,而是因為你的優秀還沒有讓別人看到。

說到這裡,後學君給大家提個醒:

別拒絕承認那些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事實,別用這樣的方式來欺騙和麻痺自己,別用自己的懶惰和得過且過編織「原來社會很黑暗」的大網。

要知道,在成人世界裡,規則和制度會像一把利劍,瞬間戳破你的掩耳盜鈴。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當然,在真正觸及到社會黑暗面的時候,比如遇到坑少蘿蔔多、關係戶先排座的情況,有人把第一學歷當成一種藉口,以此來拒絕你,那是另一回事兒,那不是第一學歷的鍋,沒有這個藉口,他還有別的藉口來拒絕你。

遇到這種情況,你也別灰心,連人才招聘都無法保證公平的地方,談什麼良性發展,是他們配不上你!

第一學歷不理想,讀研還有意義嗎?

話說回來,考入985、211院校,只是中學通識教育的結果,高考分數只能反映高中生在高考選拔中的水平。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如果你經過大專三年、本科四年的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過硬,或者在大學畢業後通過讀研讀博等再教育來加強自己,獲取了能力資本,那麼你就有讓人刮目相待的依仗。

舉個例子,曾經的高考狀元葉某,在流浪了近十年才被父母找到。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街頭母親拉著他的手老淚縱橫,問及流浪原因,他支支吾吾地提到,只是因為掛科數目太多失去信心,所以選擇放棄學業,放逐自己。

曾經的天之驕子,不過幾年,喪失鬥志,淪落到街角乞討度日。

與之相反,中央美院的一位保安依靠自學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一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努力上進的楷模。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

所以,哪怕是第一學歷不理想,大家一定不要放棄,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機遇和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反轉常常發生,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才能在機遇來的時候抓住它!

相關焦點

  • 「第一學歷歧視」何時休?
    第一學歷歧視是指用人單位不根據應聘者的能力和崗位需求,而是根據應聘者多年前曾取得的所謂第一學歷,對應聘者進行的不科學評價和不合理篩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庭出身像一把政治枷鎖,束縛了不少年輕人。近年又有一條新枷鎖出現,要求「原始學歷」必須如何。如果你第一學歷低,即使你後來又進修了,你的專業也很精通,但只要「第一學歷」達不到要求,免談。
  • 縱容學歷歧視,阻礙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
    從這一回應可看出,學歷歧視之所以長期存在,屢屢曝光卻屢禁不止,是因為負責監管的部門,縱容這種歧視做法。而學歷歧視觀念的存在,不但影響公平就業,更嚴重影響各級各類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歷歧視將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某類教育的認識與選擇,進而制約這類教育的質量保障。只要學歷歧視存在,就無法構建合理的教育結構,也無法消除社會的教育焦慮。
  • 考研中存在第一學歷歧視嗎?盤點對非985/211生源友好的院校!
    有不少本科背景普通或是專科畢業的同學,都擔心自己考研會不會遇到區別對待,在複試階段是否會遭受第一學歷的歧視:「 985、211 院校會歧視雙非考研學生嗎?」「 第一學歷不高,想通過考研圓夢名校還有希望嗎?」「 二本學生在考研複試時會受到歧視嗎,怎樣揚長避短?」
  • 複試時第一學歷被歧視,難道專升本不能考研嗎?
    考研對一部分同學來說,不僅是知識掌握程度的比拼,更是複試時第一學歷的競爭。很多出身雙非/二本/三本/專升本的同學心裡會有很多壓力和疑問:「三本出身,考研會不會有歧視?」「專升本,還有機會上985/211嗎?」「不是名校出身複試會不會降低成功率?」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他們感慨,「讀個研,本想提升學歷,沒想到把本科讀沒了。」有人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學歷歧視」。不少用人單位堅持「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社會公眾也並不認可他們。1我們首先討論一下,什麼是歧視?歧視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概念。
  • 第一學歷歧視下,我第一學歷太爛,去考研讀博還有意義嗎?
    如果沒有理解清楚,那麼收穫的可能就是意想不到的歧視,也許連歧視也不是,就是赤裸裸的鄙視。而另一方面,優秀的第一學歷背景可以彌補某些畢業生的博士簡歷的薄弱之處,比如畢業成果偏少時間偏長、較弱的論文出版記錄。但存在的就一定合理嗎?何為第一學歷?其實所謂的第一學歷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
  • 成考學歷求職時會受到歧視嗎?
    現在學歷的作用越來越大了,考公、考證、考級、留學、轉正評級、升職加薪,處處都要用到學歷。而學歷高的人福利待遇往往要比學歷低的好。為了獲得平等甚至更高的對待,學歷低的人不得不去參加成人繼續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學歷。國家為了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也是大力推動成人教育,成考是最受社會人士歡迎的教育形式。
  • 大專學歷是否已成為一種學歷歧視標籤?大專還有必要去讀嗎?
    更為專科生感同身受的是即使專科生通過了專升本考試,本科畢業後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專科學歷這第一學歷仿佛一直在起負面作用,還是會影響自己的就業及升學。那麼我們不禁要反思:大專學歷是否已經成為一種學歷歧視的標籤?第一,從專科學歷就業情況來看,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薪資待遇與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
  • 學歷等級價是公開宣揚的學歷歧視
    熊丙奇學歷等級價是公開宣揚的學歷歧視   上周六,廣東省2015屆高校畢業生本科生第一場招聘專場舉行,現場有一深圳企業對不同院校畢業生「明碼標出等級價」引人注意。新進應屆生,按院校等級不同,學歷不同,起薪點不同。
  • 談談學歷歧視
    對此,教育部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會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指導各地各單位落實相關政策,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 這段報導看過後,還真的有些感想。歧視這個詞最近見諸於媒體的頻度有點高。國際範圍內,美國非洲裔黑人受到的「種族歧視」引起了多地的抗議示威與騷亂。這個我們存而不論,畢竟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
  • 本科二本,碩士雙一流,找工作時會遭遇第一學歷歧視嗎?
    只是在現在的碩士研究生群體中,有這樣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即本科是二本大學,碩士是雙一流高校,找工作時會遭遇第一學歷歧視嗎? 可是第一學歷的問題是真真實實的存在於每年的校園招聘會中,如果有考研學生問我,對於研究生而言,第一學歷真的很重要嗎?
  •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 第一學歷歧視下,去考研讀博還有意義嗎?
    眾所周知,一些用人單位喜歡在招聘條件中有一項共同的要求:第一學歷為211/985院校全日制本科,好點的高校教師招聘就不用說了。招聘單位要求「211或985院校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就有要求本科學校,即所謂的第一學歷。
  • 清華碩士還不如一個本科生嗎?網友:第一學歷歧視真的存在
    這也就涉及到一個原始學歷的歧視問題,那這兩種學生差距真的那麼大嗎?高考後如果這個學生被清華錄取也能證明他的綜合實力比較強,而且每一科都名列前茅,分數比較均衡,平時學生肯定是特別優異的存在,並且在高考中至少能進入全省前100名。
  • 學歷低會被歧視嗎?
    他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感覺世界不公平,社會不公平,怨氣很重。他覺得自己的專業能力不一定比大專本科生差,也會畫畫,能力肯定符合企業要求,但是就是卡在學歷上,沒有面試的機會。這個不是個案,而是這些年來看到的諮詢,不少低學歷的同學都會或多或少地抱怨社會不公,要麼就是找工作難,要麼就是工資低,反正就是覺得混得不如意,或者說是覺得社會給予的回報低於他的付出吧。
  •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人民日報:反對歧視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國家認可,但社會認可度不高,各大企業招牌都明碼標出來,不承認非全日制學歷。當然大型企業的招牌,則要求碩士研究生有相同的機會1非全日制學歷,會不會歧視?2歧視鏈一直都存在從專業領域,學歷,甚至連遊戲都存在著歧視鏈。
  • 第一學歷一再被歧視,不正說明在中國沒有比高考更公平的制度嗎?
    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堅果張老師,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第一學歷的那些事。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波瀾壯闊的階段,高校不斷擴張,各種參差不齊的高校紛紛換名搏上位,而且研究生也是與日俱進,增長態勢絲毫不輸本科生。因此這些年社會的各個機關,事業單位、高校和企業也開始擦亮眼睛選人才了。
  • 招聘教師限定為985和211,是不是學歷歧視?
    學歷歧視?學歷歧視嗎?最近,一網友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河南許昌市教育局「公開招聘市直學校教師每次都限定為『211』和『985』高校學生,搞學歷歧視性限制」。 網友指出,2013教育部就發布通知明確要求,凡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舉辦的招聘活動,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
  •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因為第一學歷不是985/211受歧視,怎麼辦?
    第一學歷不好,就應該受到歧視嗎?昨天,有個學生留言問我:「老師您好,其實我不是很理解,請問為什麼HR好像很看重第一學歷?如果高考失利,然後通過考研、讀博來進一步提升自己,這樣的努力也不被認可麼?」第三,有些單位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第一學歷好的員工對單位的價值和貢獻更大,或者被一些非名校畢業生坑過,老闆基于欣賞,優先選擇第一學歷好的畢業生,或者基於失望,淘汰第一學歷不好的畢業生。這是單位的用人偏好,雖然有以偏概全的不妥之處,但也是他們選拔人的隱形標準,只要沒有明面上赤裸裸的歧視,我們也無法投訴或者幹預。
  • 教師招聘不要非全日制學歷,怎麼就是歧視了?
    事實上,社會上關於學歷與能力的爭議從未消停過。「就業歧視」爭議此事陷入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就業歧視,因為全日制研究生的能力還真不一定比得上非全日制,憑什麼努力奮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無法「翻身逆命」?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並非就業歧視,因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努力程度普遍沒有全日制高,應聘者不應動輒給招聘標準扣上「歧視」的帽子,否則所有企業都不敢要求「本科學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