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學歷歧視

2020-09-09 木東的家園

昨天看了澎湃新聞的一篇報導,說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招聘等環節受到了歧視。然後,9月4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回應澎湃新聞時表示,「2019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已明確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落戶機會。」


新聞點名表揚了幾個城市,提到了瀋陽、天津、太原、寧波、商丘等多個城市面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待遇問題,已積極作為,在人才引進、落戶條件、就業機會、購房補助等多個環節打破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壁壘。

事實上,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及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中,將學歷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排除在外,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無法獲得平等競爭、就業的機會。同時,一些地方的人才補貼、落戶優惠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也無法與全日制研究生同等享受。

對此,教育部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會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指導各地各單位落實相關政策,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

這段報導看過後,還真的有些感想。歧視這個詞最近見諸於媒體的頻度有點高。國際範圍內,美國非洲裔黑人受到的「種族歧視」引起了多地的抗議示威與騷亂。這個我們存而不論,畢竟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今天就報導的問題,聊聊在教育界存在的「歧視」現象。

我所感受到的歧視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出身歧視,學歷查三代,看出身,這個情況我記得在前面我寫的報志願的推文裡提到過。第一學歷被過度的重視,導致了大家批評高考的所謂「一卷定終身」的問題恰恰被坐實了。這也是為什麼考生那麼在意「985」、「211」,現在的「雙一流」的原因所在。因為第一學歷就決定了你的出身。很多學生高考沒有考好,以後你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你的出身。我也承認高考可以檢驗學生的能力,但比如一個學生,高考時考的不好,可能考了一個大專,但通過努力最後讀完了博士,你在用人的時候還在拿第一學歷的大專說事,就顯得有些歧視了;


二是性別歧視,就是女生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目前在研究生入學時就有這種問題,「女博士」被稱為第三種人已經說明了問題。畢業季,招聘單位的HR就是女的,但招聘條件上卻明確寫著只考慮男生,這種歧視比比皆是。我的女兒說什麼也要在畢業前把自己的身份定為「已婚育兩子」,她說這樣才能和男生就有相同的身份,就是不想在找工作時被另眼相看。女兒的情況應該不是個案。


三是學歷歧視,本科在找工作時已經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了。網上流傳的招聘看電梯的都必須是碩士生的段子,當然有調侃的成分在,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一定的問題。前兩天的一段小視頻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到街道辦事處應聘,因此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些時候,博士在找工作時,也不一定有什麼優勢。我今年的博士生畢業應聘某高校時,過五關斬六將的在學院一級談定,可最後的全校評議時還是被拒了,原因是不是博士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博士後都成了學歷,真的叫人無語。

當然,凡事都不能絕對,有時用人單位也有苦衷。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質量是否真的與全日制完全一樣,這是必須回答的問題。我在這些年的教學中也感受到一些現象,有些非全日制的學生基本素質很好,不然也考不進來。但工學矛盾確確實實是一個現實的問題,讀書、上課、科研等投入的時間不夠,有很多學生不斷的推遲學業,甚至也有最後肄業的。這時培養單位要把好出口,保證培養的質量,我們這些在職攻讀的研究生們也應該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是為了鍍金混文憑,應該保證自己是貨真價實的研究生。那麼這些研究生無論培養方式如何,都應該得到一視同仁的對待。

相關焦點

  • 學歷等級價是公開宣揚的學歷歧視
    熊丙奇學歷等級價是公開宣揚的學歷歧視   上周六,廣東省2015屆高校畢業生本科生第一場招聘專場舉行,現場有一深圳企業對不同院校畢業生「明碼標出等級價」引人注意。新進應屆生,按院校等級不同,學歷不同,起薪點不同。
  •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人民日報:反對歧視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國家認可,但社會認可度不高,各大企業招牌都明碼標出來,不承認非全日制學歷。當然大型企業的招牌,則要求碩士研究生有相同的機會1非全日制學歷,會不會歧視?所以才會歧視!
  •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 如何正確看待學歷歧視?
    現如今學校都在提倡不要歧視成績不好的同學,並且倡導成績好的同學去輔導成績差的同學,所以成績差的你並不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依然放縱自己,不去好好學習,但是當你因為沒好好學習而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後
  • 「第一學歷歧視」何時休?
    第一學歷歧視是指用人單位不根據應聘者的能力和崗位需求,而是根據應聘者多年前曾取得的所謂第一學歷,對應聘者進行的不科學評價和不合理篩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庭出身像一把政治枷鎖,束縛了不少年輕人。近年又有一條新枷鎖出現,要求「原始學歷」必須如何。如果你第一學歷低,即使你後來又進修了,你的專業也很精通,但只要「第一學歷」達不到要求,免談。
  •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此回應稱,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相關政策,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現象,為此鄭重道歉。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 縱容學歷歧視,阻礙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
    從這一回應可看出,學歷歧視之所以長期存在,屢屢曝光卻屢禁不止,是因為負責監管的部門,縱容這種歧視做法。而學歷歧視觀念的存在,不但影響公平就業,更嚴重影響各級各類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歷歧視將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某類教育的認識與選擇,進而制約這類教育的質量保障。只要學歷歧視存在,就無法構建合理的教育結構,也無法消除社會的教育焦慮。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他們感慨,「讀個研,本想提升學歷,沒想到把本科讀沒了。」有人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學歷歧視」。不少用人單位堅持「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社會公眾也並不認可他們。1我們首先討論一下,什麼是歧視?歧視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概念。
  • 考研中存在第一學歷歧視嗎?盤點對非985/211生源友好的院校!
    有不少本科背景普通或是專科畢業的同學,都擔心自己考研會不會遇到區別對待,在複試階段是否會遭受第一學歷的歧視:「 985、211 院校會歧視雙非考研學生嗎?」接下來,小編就從第一學歷歧視的真實存在性、應對建議以及第一志願保護院校方面給大家支支招。
  • 僑報網評:「非全日制」學歷遭歧視?人才評價「唯學歷」痼疾當除
    非全日制畢業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屢屢在中國就業季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近日,有網民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中國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 從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的前世今生,看今天的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近來非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就業受到歧視被熱議,因為教育部一再發文,依照囯家相關規定,非全日制學歷與全日制學歷享受同等待遇,不得歧視。究其原因還得從非全日制學歷的實行到今天的自主擇業開始說起,才能夠真正的理解為什麼受到歧視。剛開始並不是叫非全日制學歷,普遍叫法是進修學歷,首先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是中師生以及國營企業的管理人員開始,那時候私企罕見,沒有私企願意耗費錢財去培養人才。
  • 問教丨「非全日制」學歷歧視屢禁不止,是誰在縱容?
    從這一回應可看出,學歷歧視之所以長期存在,屢屢曝光卻屢禁不止,是因為負責監管的部門,縱容這種歧視做法。而學歷歧視觀念的存在,不但影響公平就業,更嚴重影響各級各類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歷歧視將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某類教育的認識與選擇,進而制約這類教育的質量保障。只要學歷歧視存在,就無法構建合理的教育結構,也無法消除社會的教育焦慮。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歧視自考學歷?
    很多人認為自考學歷無用,感覺自己全日制本科,看不起別人自考取得的學歷,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不只是歧視自考,是所有非全日制學歷一起歧視!不要忽視了,有自考學歷可能會被歧視,但如果連自考學歷都沒有,那連被歧視的資格都沒有。自考畢業的同學,難道不比那些沒有學歷的同學,強太多了嗎?自己自學完整通過自考本科考試的同學,我個人認為,其知識水平要超過專科和三本學生的水平。但跟名校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 申論熱點: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參考解析】■ 提出觀點 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今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
  • 教師招聘不要非全日制學歷,怎麼就是歧視了?
    非全日制學歷應聘教師被拒鄂爾多斯某地,一名碩士研究生應聘教師時被拒,理由為「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就業歧視」爭議此事陷入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就業歧視,因為全日制研究生的能力還真不一定比得上非全日制,憑什麼努力奮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無法「翻身逆命」?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並非就業歧視,因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努力程度普遍沒有全日制高,應聘者不應動輒給招聘標準扣上「歧視」的帽子,否則所有企業都不敢要求「本科學歷」了。
  • 消除學歷歧視,應樹立更鮮明的導向
    有的地方在執行過程中,將問題歸咎於「具體人員對新規不了解」,但在明確的依據之下,依然未實現及時調整,證明學歷類別偏見的根深蒂固。全日制也好,非全日制也罷,相同的是教材內容和考試形式,在學歷認證和標準評判上,兩者並無本質的區別,所異之處在於「脫產」與「非脫產」關係,學歷的法律地位和實際效力完全一致。不過,學歷類型偏見的存在,卻使兩者在待遇方面出現了落差。
  • 第一學歷歧視,是社會黑暗面嗎?
    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關於「第一學歷」,國家教育部官方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在社會上,對於這個詞的主流理解是:通常在高中之後,獲得的第一個高等教育學歷。如果你是專科畢業,那第一學歷就是專科;如果你是本科畢業,那第一學歷就是本科。
  • 楚天都市報評論:打破學歷歧視不妨從公考開始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教育部近日發布通知,要求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等。(據12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通知回應了社會打破學歷歧視的呼聲,尤其是推動黨政機關等帶頭扭轉「唯學歷」的用人導向,這一點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值得期待。黨政機關等「公考」在各類招聘考試中起著風向標的作用。比如,B肝歧視條款,也是在公務員錄用中率先破除,其他招考紛紛跟進,將B肝歧視的帽子甩進了歷史。
  • 面試熱點: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引出議題】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屬於典型的學歷歧視,損害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者平等參考和就業的權利。【危害】之所以社會存在針對「非全日制」的學歷歧視,一方面出於對「非全日制」的誤會和偏見,認為其教育質量和學歷學位證書與全日制存在差異。另一方面,在招錄環節「非全日制」的錄取線明顯低於全日制,這影響「非全日制」的生源質量,進而影響社會對其含金量的認知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