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教丨「非全日制」學歷歧視屢禁不止,是誰在縱容?

2020-09-11 芥末堆看教育

資料圖(澎湃新聞)

*來源:騰訊教育(ID:qq_edu),作者:熊丙奇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招錄不允許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並稱這一規定與國家政策相悖,是就業歧視。「疫情影響下,苦讀三年,嚴進嚴出,我們的就業路在何方,求政府、社會給我們莘莘學子一個說法。」8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幹部隊伍建設規劃處工作人員向媒體確認,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招錄對象確實不涵蓋非全日制學歷的畢業生。

有意思的是,對於這種明顯違反國家規定,涉嫌學歷歧視的做法,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機關黨委工作人員卻回應稱,「原則上各部門應當按照教育部的通知精神來組織招聘,但具體的招考計劃制定是由招考部門自己決定的,招考部門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定招聘條件。」從這一回應可看出,學歷歧視之所以長期存在,屢屢曝光卻屢禁不止,是因為負責監管的部門,縱容這種歧視做法。而學歷歧視觀念的存在,不但影響公平就業,更嚴重影響各級各類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歷歧視將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某類教育的認識與選擇,進而制約這類教育的質量保障。只要學歷歧視存在,就無法構建合理的教育結構,也無法消除社會的教育焦慮。我國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破除「唯學歷論」,消除「學歷歧視」,從關注學歷,到切實重視人才質量。

對於就業中實際存在的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視,一種觀念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質量確實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人一等」,用人單位明確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也是堅持招聘質量標準,提高招聘效率,不應該對此進行道德綁架。然而,如果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這種觀念,會造成「學歷歧視—某類學歷含金量低—某類教育認同度低不重視質量保障—學歷歧視加劇」的惡性循環。事實上,我國就業中的學歷歧視,並不只是對非全日制學歷的歧視,還有對非名校(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歧視。

怎麼破除學歷歧視?總體看來,輿論意見不一致。接受按不同學歷招錄人才者認為,要讓用人單位平等對待不同學歷者,必須提高這些學校、教育方式的教育質量,從現實看,名校畢業生的能力就比非名校強,非全日制研究生總體不如全日制研究生。這是把產生學歷歧視的責任推給學校教育。而反對用人單位按人才學歷識人者認為,如果不消除人才招聘中的學歷歧視,學校教育就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拿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來說,如果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人一等,那麼,考生在選擇報考研究生時,就會認為非全日制比全日制低,這無疑會影響招生,以及培養質量。

有效的辦法,當是治理就業中的就業歧視,與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同步行動。在這一行動中,誰的作用最為關鍵?無疑是教育部門。因為教育部門既擔負監督學校依法辦學、保障教育質量的責任,又擔負和勞動人事部門一起維護畢業生合法就業權益的職責。簡單來說,教育部門應該是學歷歧視的最敏感者,學歷歧視的存在,會消解國家擴大教育資源,擴大受教育者教育選擇,辦好各級各類教育的努力。然而,我國社會存在的學歷歧視,有很大部分源於教育部門自身。

比如,對於初中辦學,不少地方教育部門用普高錄取率評價初中辦學,這不是看不起自己舉辦的中職教育嗎?對於高中辦學,不少地方教育部門用北清率(考進北大清華的人數)、一本率評價高中辦學,這把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置於何地呢?這不是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傳遞學歷歧視信息嗎?堅持這樣的評價標準,我國怎麼能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實現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普及的目標?

對比觀察所有發達國家,都不存在政府部門,尤其是教育部門按升學情況評價學校辦學的問題,因為在教育部門看來,所有學校不存在高低等級,都是學生值得選擇的教育,一名高中高分學生畢業後,選學術型大學或者職業院校,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如果考核學校有多少學生進學術型大學,那不是導向所有學生都嫌棄職業院校嗎?同樣,非全日制教育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教育方式,如果對全日制教育和非全日制教育區別對待,如何構建健康的學習型社會?教育部門在考核學校辦學時,聚焦於學校對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並推進專業評價,促進學校在自己的定位、形式基礎上辦出特色和高質量。

從這一角度說,國家教育部2016年發布的《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以及今年2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明確「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是積極履行教育部門發展教育的責任。但一些地方教育部門還固守陳舊的觀念,沒有切實落實。

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去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黨政有關負責人要牢固樹立科學教育觀、正確政績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這都要求我國各級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門帶頭消除學歷歧視,清理把學校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

需要意識到,靠各級政府部門、用人單位的自覺,是難以破除唯學歷論,消除學歷歧視的。必須切實建立針對錯誤教育政績觀和就業歧視的問責機制。比如,對於教育部門明目張胆縱容、支持學歷歧視,要依法依規追究教育部門負責人的責任,不能以所謂用人單位自主權為由搞學歷歧視。所有用人單位的自主權,都必須在法律框架下實施,而公平就業是法律的底線要求。用人單位消除學歷歧視,建立以能力為主導評價、選拔人才的體系,將促進高校重視人才培養質量,而非只回報給學生一紙文憑,也會引導受教育者以能力提升規劃規劃學業發展。這不僅對教育發展有利,而且也有助於用人單位真正提高招聘質量,這才能形成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良性循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騰訊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縱容學歷歧視,阻礙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
    從這一回應可看出,學歷歧視之所以長期存在,屢屢曝光卻屢禁不止,是因為負責監管的部門,縱容這種歧視做法。而學歷歧視觀念的存在,不但影響公平就業,更嚴重影響各級各類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歷歧視將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某類教育的認識與選擇,進而制約這類教育的質量保障。只要學歷歧視存在,就無法構建合理的教育結構,也無法消除社會的教育焦慮。
  • 問教丨歧視對待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句抱歉就完了?
    問教丨歧視對待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句抱歉就完了?,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要消除學歷歧視,必須動真格啟動對不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地方、用人單位的問責,否則,在歧視行為發生後一句輕飄飄的道歉就應付過去,誰會把公平就業、消除歧視當回事?當地回應稱,有關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的《通知》,請問,這把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置於何地?招考工作是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負責人員居然不了解有關政策,這是嚴重失職。
  • 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日制」歧視亮紅牌
    原標題: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申論熱點: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參考解析】■ 提出觀點 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 綜合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針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歧視,主要是出於一種誤會和偏見。如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誤會成了此前的「在職研究生」,或者「非全日制本科和專科生」。
  • 從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的前世今生,看今天的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近來非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就業受到歧視被熱議,因為教育部一再發文,依照囯家相關規定,非全日制學歷與全日制學歷享受同等待遇,不得歧視。究其原因還得從非全日制學歷的實行到今天的自主擇業開始說起,才能夠真正的理解為什麼受到歧視。剛開始並不是叫非全日制學歷,普遍叫法是進修學歷,首先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是中師生以及國營企業的管理人員開始,那時候私企罕見,沒有私企願意耗費錢財去培養人才。
  • 問教丨扭轉「唯名校」導向的就業歧視,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
    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今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
  •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人民日報:反對歧視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國家認可,但社會認可度不高,各大企業招牌都明碼標出來,不承認非全日制學歷。當然大型企業的招牌,則要求碩士研究生有相同的機會1非全日制學歷,會不會歧視?,但這兩者用行業來講就是可以買,只需要花時間考試和做題就行了,2.多數人不知道非全日制學歷的類別,因此被很多機構拿來矇騙學院提供方便3.自考太難,寬進嚴出,自己學不會或者不願意花時間,所以唱衰自考
  •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在參加教師招聘時,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此回應稱,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相關政策,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現象,為此鄭重道歉。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 嘉興在線丨非全日制學歷不該遭受歧視
    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略感心寒。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在《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明確要求:「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也就是說,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要一視同仁,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但道歉顯然不能消除一些用人單位以及社會公眾對非全日制學歷的歧視。
  • 東方時評丨「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折射「搶人大戰」背後新問題
    作者:丁慎毅 來源:東方網 選稿:鬱婷藶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表面上看,「非全日制」學歷歧視是一些城市的相關部門對非全日制學生還停留在前些年的「混文憑」的印象中,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的相比,水分較大。事實上,隨著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實施,從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實行並軌招生,都必須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非全日制研究生雙證齊全,唯一區別為畢業證上的學習方式註明「非全日制」。
  • 非全日制學歷受歧視?人民日報: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一視同仁
    9月1日,海南中學公開招聘中,某非全日制研究生順利獲得錄取資格,並經海南中學三次公告進入體檢,但最終被取消資格。一時之間,非全日制學歷含金量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你是否也碰到這樣的情況:打算充分利用好閒暇時間,提升自己的學歷,在諮詢了一些家裡的長輩、朋友後,有的人會和你說「專升本本來的認可度就不高,更何況你選擇的還是非全日制專升本,根本沒用,很多企業根本不認可」。那麼非全日制的含金量究竟怎麼樣?今天,小編就想和大家來聊聊這個話題。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他們感慨,「讀個研,本想提升學歷,沒想到把本科讀沒了。」有人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學歷歧視」。不少用人單位堅持「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社會公眾也並不認可他們。1我們首先討論一下,什麼是歧視?歧視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概念。
  • 非全日制學歷應該被一視同仁嗎?
    非全日制學歷應該被平等對待嗎?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就非全日制研究生無法享受就業創業補貼政策相關問題。另外,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這兩個事件引起廣大網友對「非全日制」學歷的熱議,為啥會對非全日制學歷存在歧視?因此多地出臺相關政策發聲要求對非全日制學歷一視同仁。
  •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 面試熱點: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引出議題】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屬於典型的學歷歧視,損害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者平等參考和就業的權利。
  • 教師招聘不要非全日制學歷,怎麼就是歧視了?
    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鄂爾多斯某地的教師招聘時被拒,理由為「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對此,鄂爾多斯相關部門致歉稱,已責令相關地區提供平等就業機會。
  • 東方快評丨非全日制學歷被拒絕,消除學歷歧視再難也要奮進
    ,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8月31日《澎湃新聞》)教師招聘拒絕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今年2月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到,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就業機會。
  • 馬亮:非全日制學歷「就業歧視門」,為什麼?怎麼辦?
    文 | 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最近,陸續有媒體披露了非全日制學歷在各地屢屢遭遇就業歧視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受疫情衝擊,今年就業形勢挑戰重重,而「非全」學歷求職者面臨的歧視,則使他們的就業難題雪上加霜。
  • 僑報網評:「非全日制」學歷遭歧視?人才評價「唯學歷」痼疾當除
    非全日制畢業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屢屢在中國就業季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近日,有網民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中國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