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看胡歌主演的《琅琊榜》開始,裡面提到了那個人們口中的傳說滑族璇璣公主,讓我初次了解到了「慧極必傷」這個成語,之後一直引發小編的思考,太聰明的人到底好不好?
直到前幾天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甄嬛傳》裡面那個聰明伶俐的朧月公主的文章,大概說了朧月公主歷史原型以及最後的結局,再一次引起了小編對這個「慧極必傷」成語的思考。
我們習慣於誇讚別人聰明,覺得這是對別人的最大讚譽,而且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習慣於用誇讚別人孩子聰明的方式拉近大人之間的距離,那麼果真太過聰明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好事嗎?
用辯證的思想來看,其實任何事情過度了都不好!就拿《甄嬛傳》裡面的朧月來說吧。
朧月是甄嬛和皇帝的第二個孩子,甄嬛離宮以後,把朧月交給了敬妃,敬妃不負所托把朧月教育的很好!甄嬛再次回宮想要親近朧月,但已經跟親娘生分的才三歲的孩子卻說「為什麼要讓熹娘娘回來,熹娘娘回來了,額娘就不要朧月了」,這句話雖然傷人,讓甄嬛傷心,但是一個三歲孩子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可見其智商非同一般,甄嬛因此既感到傷心也覺得欣慰。
後來伴隨著朧月慢慢長大,朧月在幫助熹貴妃扳倒皇后的戲碼中的表現可謂讓人拍案叫絕,才七歲而已,能夠毫不慌張的,一句話徹底扳倒皇后,先是用哭泣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後才說「皇額娘她推了熹娘娘,她推了熹娘娘!」這臨場發揮的層次感簡直不要太強啊,細想之下跟甄嬛的聰明簡直如出一轍。
後來在準格爾摩格故意為難在座的人的時候,朧月輕輕鬆鬆走過去砸碎了九連玉環,而且說出來的話,頗有一番大清公主君臨天下的氣勢,朧月的表現,讓雍正皇帝都頗感欣慰高興,直接當場表示「朧月公主深得朕心!」朧月公主確實是一個冷靜頭腦聰敏的姑娘。
還有皇帝對果郡王的猜忌,也開始疑心甄嬛和果郡王之間的事情,朧月故意來到父皇跟前,做出一副難過憂思的神態,只能皇帝問起,她就說了一番,說自己一不能解弟妹思母之痛,二不能在額娘床前盡孝道。還用孟子的話勸說皇帝,並且說道:「朧月願意做君子,孝順好皇阿瑪和額娘」,皇帝年齡大了,聽到女兒這樣說倍感欣慰,所以才決定放過甄嬛。
這樣聰慧決定的女孩,小小年紀就展露出自己非凡的才能,假以時日其聰明才智怕是要超過甄嬛的!
聰慧是她的優勢,朧月聰慧懂事贏得了皇帝的寵愛,但身在帝王之家,你承受多少恩寵,同樣就要付出多少代價!就像形容皇帝的那句話「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就是因為朧月的出色,長大後才被安排嫁到了邊陲和親,負責兩國交好,最終成了權利政治的犧牲品,也許會跟和親的藩王產生愛情,但是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苦楚,若非遠嫁不能體會裡面的心酸!朧月長大後的結局也是讓人扼腕。
倘若不是她早年間展現出的聰慧狡黠,才能過人,也許她會跟一般公主一樣,下嫁一個尋常的貴胄公子,相比遠嫁邊陲要好很多吧!所以不管是從璇璣公主還是朧月公主來看,太過聰明都不是什麼好事,你們覺得呢?
註:(本篇由小編進行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