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家長來說,孩子吃飯問題是個不大不小但確實又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能乖乖吃飯,有的孩子卻要追著餵呢?這兩者之間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這下不怕浪費糧食了!」
在微博上有一個萌娃吃飯的視頻火了。只見視頻裡,萌娃坐在專門的椅子上,認真地拿著勺子往嘴裡餵輔食。媽媽在旁邊輕聲地鼓勵他,「好棒!寶寶吃得很好!」結果萌娃一不小心,一勺輔食掉在了胸前,只見他一聲不吭沉著冷靜地拿勺子舀起來,再一次放在了嘴裡。網友們先是驚呼衣服髒了,再仔細一看,原來萌娃的胸前掛著一個圍嘴。這圍嘴和平時常見的一片式圍嘴不一樣,是一個矽膠小兜,就算食物掉進去,抓起來還能再次吃掉。
評論裡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這圍嘴不錯,不怕浪費糧食了,一口吃不下,咱們放一放再吃。也有父母表示,為啥別人家的孩子吃飯這麼香,自己家的那個娃卻大相逕庭呢?自己也要去買個同款圍嘴給他圍上。
其實,孩子吃飯不香真是圍嘴的問題嗎?當然不是,只有好的吃飯習慣才能保證孩子每頓都吃得香噴噴。而吃飯習慣是需要通過一些方法去引導培養的。
怎麼才能擁有一個吃飯香的乖孩子呢?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零食
零食不是不可以吃,一棒子打死顯得不近人情,孩子也缺乏了一點人生樂趣。但是隨意吃零食就弊大於利了。首先零食味道好,孩子在不經意間會吃下很多,要麼誘發積食,要麼使正餐的量減少。另外零食是精加工食物,含有不少添加劑,能刺激孩子的味蕾,讓他們的口味變重,這時候再讓他們吃清淡健康的食物,他們就不太喜歡了,甚至會抗拒。而且精加工食品還會帶來一個嚴重問題,纖維素不夠,會造成孩子便秘。因此要孩子吃飯香,就要儘量給他們吃健康的食物,減少零食帶來的各種副作用。
2、善用榜樣的作用
有時我們會發現父母不喜歡一些食物,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抗拒和討厭的神色,那孩子也不會喜歡這個食物。如果想要孩子愛上吃飯,那麼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自己不能挑食偏食,否則孩子容易有樣學樣。父母更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人或事來引導他們好好吃飯。例如孩子很喜歡某個足球明星,父母不妨告訴他們要踢好足球,身體素質是一個大前提,而好好吃飯才是身體好的根本。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也能幫助孩子乖乖吃飯。
3、給孩子更多的參與感
參與感能夠激發孩子的興趣,對於吃飯來說,如果能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就能帶來極好的參與感。比如每頓飯讓孩子自己決定一個菜,可以是自己喜歡的,也可以是父母喜歡的。在做飯過程中,孩子可以幫著一起摘菜,炒菜時在旁邊幫助父母遞一遞東西等。這個過程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參與了飯菜的製作,自己是有選擇權和控制權的。自己親手做的飯菜會更香,他們自己吃起來也更投入。這也是培養他們獨立自主性的絕好方法。
成功學家卡耐基說:「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須學會自立。」吃飯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是背後卻隱藏著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吃飯這樣的生活習慣都沒有培養好,那孩子還會有什麼出息呢?
今日話題討論:您的孩子有吃飯問題嗎?你覺得應該怎麼樣培養孩子的吃飯習慣呢?歡迎各位家長們留下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