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開始,高考時間做出了重大改革,從往年的七月份改為六月份考試。至此之後的17年時間裡,曾有數不盡的高考生踏上了漫漫高考之路。
有人形容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同時也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次大型考試,高考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金榜題名的學子,可以入讀理想大學,而那些落榜者,則灰溜溜地鎩羽而歸。雖然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是對於廣大中國學生來說,參加高考是最能改變命運的途徑。
對於那些寒門學子而言,高考就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只有把握住了這次機會,才能實現鯉魚躍龍門的夢想。
在歷屆高考中,可謂怪事層出不窮,有很多對高考制度有曲解的人,在考場以交白卷的方式,控訴內心對高考的不滿,但是這些人最終只能淪為路人。
而那些對高考永不放棄的人,最後都能站在人生的巔峰。高考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讓很多人都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
甚至在高考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很多高考神話,滿分750分的高考成績,曾經有人竟然考了749分。
他就是煙臺二中校實驗班學生王端鵬,在2004年高考,他以749分的高分,獲得山東省理科「狀元」。
在「恢復高考」27年以來,第二次奪得全省文化成績最高分。我們期盼的是這種高考神話,而不是那些交白卷的無知之徒。
在2004年之前王端鵬,只是眾多備考學生中的一份子,但是在2004年高考之後,他卻變成了煙臺二中校乃至全國的「明星」。
因為高考成績頒布之後,王端鵬竟然考出了749分的好成績,其中,語文138分、英語142分、數學149分、沒有,理綜300分。
原本729分就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因為曾獲得過國家奧賽一等獎,所以又為其加上了20分,這樣以來他總分就是749分。
在同學們的眼中,王端鵬並不是「書呆子」,他熱心班級工作,喜歡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平時還特別喜歡看課外書。
總而言之,王端鵬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這也為他在2004年高考中,考出749分好成績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清華大學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他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中科院,成為一位科學研究員,現在年薪好幾十萬。
從這一點其實就可以充分證明,高考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之一。據了解王端鵬的家庭原來非常貧困,但是家人卻特別支持他的學習。
這也是他能夠安心學習的重要保障,當他功成名就之後,又回過頭來反哺家庭,這一點就足以羨煞旁人。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古代人的思想意識中,平時認真讀書將來參加科舉考試,一旦進士及第自己將飛黃騰達。
同時整個家庭也能雞犬升天,而相對於現代社會的讀書人而言,他們因為擁有更高的理想,所以對讀書這件事更為重視。
有一句話叫做會學習的人,往往都不會死讀書本。因為書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能夠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本事。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學習,但由於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到最後也只能是徒勞一場。
類似於王端鵬這種讀書,和娛樂兩不誤的學生並不多見。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在讀書的時候,如果去參加學校活動,那麼就很容易影響學習。
事實上能夠合理規劃時間,以及將學習和娛樂有效分開的人,才能最後成為傲視群雄的高考神話。
時代在變遷,高考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以不變的學習能力和信心,去應對不斷變化的高考。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或許很多人都沒想過會成為高考神話,他們只希望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大學,也就算是對得起自己的努力了。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但偏偏有的時候,只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嘆息。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努力用功學習呢?雖然說類似於王端鵬這種高考神話畢竟極少,但就算是做不成神話,也要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