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一些問題
但總體衛生過關
據記者了解,全市共有餐具消毒企業32家,昨天,記者重點走訪了嘉興市經開長水協和餐具消毒配送站、嘉善聖爾餐具消毒服務部。
目前,我市的餐具消毒企業都已經採用了「除渣—粗洗—浸泡消毒洗滌—流動水衝洗—熱力消毒烘乾—包裝—列印生產日期」等自動化、機械化工藝,在上述兩家單位的操作流水線上,記者確實看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在兩家單位的「除渣」環節,由於餐具內的殘渣太多,現場不是一般的髒,空氣中也瀰漫著淡淡的酸臭味;由於餐具消毒的整個過程都要與水打交道,記者發現兩家單位的地面無法做到乾燥;在「協和」的「粗洗」環節,令記者感到驚訝的是竟然還有一名工作人員邊抽菸邊工作。
不過,除了上述個別問題,記者發現兩家單位在總體衛生把關上還是比較嚴格的。比如這些單位都設立了防蠅、防鼠設施,包裝間(按準食品包裝標準要求)設立二次更衣室,室內有紫外線空氣消毒設施,配有化驗室等,功能分區完善。此外,操作人員均能持健康證上崗,包裝間人員更是佩戴了帽子、口罩、手套等;在「協和」的管理制度中,記者還看到了嚴格的管理規定:這裡的消毒餐具,如果在被送出去之前發現衛生不過關,單位領導將對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現金處罰;如果送出去後因不衛生被消費者投訴,相關工作人員同樣要被處罰,處罰力度甚至要增加10倍。
餐具消毒企業管理
我市走在全省前列
為什麼我市的餐具消毒企業狀況比北京的企業要好?嘉興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鄭步雲向記者介紹:「對餐具消毒企業的管理,我省走在全國之前,我市走在全省之前!」
鄭步雲說,餐具消毒企業是在2000年後期崛起的,由於缺乏具體的標準和法律監管依據,不少餐具消毒單位確實存在條件簡陋、工藝落後、衛生意識差等情況,餐具消毒效果也得不到保證,「雖然2010年2月衛生部、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監督管理的通知》,同時下發《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範(試行)》,但由於缺乏具體的處罰條款,我們對相關單位只能以指導為主。」
正是看到餐具集中消毒單位因缺乏監管導致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從2011年12月1日起,我省施行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在全國率先把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經營單位的監管列入地方性法規。法規明確要求: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經營單位必須經衛生部門衛生監督審核,符合相關要求、取得餐飲具集中消毒衛生監督合格證後方可開業。之後,我省還出臺了《浙江省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規範(試行)》,規定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要保證面積必須在300平方米以上、工藝要自動化等。
「根據省衛生廳統一部署,2012年我市衛生部門依法對餐飲具消毒單位進行了專項整治,並開展衛生監督審核,嘉興市衛生局對通過衛生審核的全市32家單位核發了《餐飲具集中消毒衛生監督合格證》,對首批獲得《衛生監督合格證》的13家單位在媒體上進行了公告,這些工作在全省都是領先的。另外,我市的消毒餐具包裝上除了廠名、地址、電話等信息,還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這些也都是比較領先的。」鄭步雲表示。
很多細節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雖然我市衛生部門對於餐具消毒企業的管理走在全省前列,但衛生監督部門有關負責人,包括「協和」、「聖爾」等業內人士也都承認:要讓消費者對消毒餐具更滿意、更放心,很多細節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協和」的負責人符惠虹告訴記者:「我們現在都是自動化、機械化操作的,消毒是肯定到位的,但是為什麼還有老百姓投訴說消毒餐具沒洗乾淨等,我想除了人工檢查環節的疏漏,與相關設備的清洗功能不夠強大也有關係,接下去,我們就打算更換設備。」
「聖爾」的負責人鄭燕華也表示:「我也注意到了,『除渣』環節確實太髒了,我有打算,想把這個環節跟後面的環節分開來,這麼一來,進入清洗、消毒流水線的第一個環節就乾淨了很多,後面把關也相對更容易些。至於地面溼滑等問題,通過工藝更新等可能也會有所好轉。」
衛生監督部門有關負責人昨天向記者介紹:「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強化相關人員衛生知識培訓,不斷提高餐飲具消毒服務單位的管理水平,確保消毒效果。同時,對未經衛生審核提供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的單位,我們也將依法進行查處。」
延伸閱讀
餐具集中消毒單位最早出現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如嘉興市區的餐具消毒站,當時的消毒單位不提供餐具,僅對收集的餐具提供熱力或者化學消毒和配送服務,由於種種原因,集中消毒單位後被市場所淘汰,自然消亡。
真正提供完整消毒餐具的服務機構,出現於2000年後期,其方式是把消毒後的餐具租賃於中小餐館,由餐館向消費者收取消毒餐具使用費。具有利潤雙贏、清潔衛生、周轉快、使用率高的特點,容易被餐飲業主和顧客接受,也是當今餐飲具消毒單位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