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華為主導的Polar碼到底是啥玩意?

2020-12-15 千家智客

今年7月26日,在深圳華為總部迎來了一場特別的頒獎儀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親自給被譽為「Polar碼之父」的Erdal Arikan教授頒發榮譽獎牌,本次頒獎源於Erdal Arikan教授在Polar碼方面作出的開創性成績,以及他對通信行業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Polar碼成5G標準,華為多年投入終可期

Polar碼又被稱作極化碼,由來自土耳其的Erdal Arikan教授於2007年首次提出,Polar碼的現世開拓了信道編碼的新方向,是世界上第一類在理論上能夠達到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方法。這種編碼方法能夠大大提升5G編碼的性能,同時減小通信設計的複雜度,有效確保業務質量,對通信行業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在2016年11月14日至18日期間,由3GPP組織的一場5G標準探討會議在美國召開,在本次會議上Polar碼被正式欽定為5G在eMBB場景應用方面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在這場標準探討會議中,話題圍繞著3種短碼編碼方案開展:Turbo碼、LDPC碼和Polar碼,最終Polar碼成功戰勝了另外兩種編碼方案,成為本次會議的最終贏家。

3GPP共為5G定義了三大主要應用場景,分別為eMBB、mMTC和URLLC。其中,eMBB對應的是3D和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mMTC對應的則是大規模化物聯網業務;而URLLC對應的則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性連接的業務。三大應用場景均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潛藏的市場體量巨大。

Turbo碼由法國科學家C.Berrou和A.Glavieux於1993年首次提出,隨後被3G和4G標準採納,與我們當前的日常通信息息相關;LDPC碼是由MIT的教授Robert Gallager於1962年提出,這是最早提出的一種最為逼近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不過,由於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種編碼難以克服計算上的複雜性,便被長期擱置了起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到了1996年,這種編碼方式又重新引起通信領域的關注,再後來,LDPC碼被WiFi標準所採納。Polar碼由土耳其的Erdal Arikan教授於2007年首次提出,說來湊巧,Erdal Arikan教授的論文導師正是LDPC碼的發明人Robert Gallager教授。

從2010年開始,華為一直致力於推動將Polar方案作為5G編碼方案,是推行這種編碼方式的主導企業。多年來,華為一直保持在Polar碼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5G標準選擇了Polar碼,對華為來說有著非凡意義,其長期以來的投入終於有望結出豐碩成果。Erdal Arikan教授直言是華為的努力加速了Polar碼成為一項業界標準的進程。

Polar碼的意義與未來

對於5G的未來建設,LDPC碼和Polar碼均受到了極大關注。其實,不論是LDPC碼還是Polar碼都不是由高通和華為這些通信企業發明的,那麼為什麼它們會擁有如此多的相關專利?其實,高通和華為在LDPC碼和Polar碼方面的專利都是針對編碼具體設計而言的,包括編碼矩陣構造、IR版本設計和選擇等等。

那麼對於日常通信而言,信道編碼技術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原來,數據通過無線信號在手機和基站間相互傳送,由於會受到無線信號幹擾、弱覆蓋等原因影響,手機發送的數據和基站接收到數據可能會不一致,比如,手機發送的是1 1 0 0 1,而基站接收到的卻是1 0 0 0 0,為了糾正錯誤信號,移動通信系統便引入了信道編碼技術。而Polar碼作為一種信道編碼被外界熟知,可以實現對稱二進位輸入離散無記憶信道的容量的代碼構造方法,具有可實用的線性複雜度編解碼能力。

2016年10月,華為對外公布了在Polar碼方面取得的技術突破,在靜止和移動場景、短包和長包場景的外場測試增益穩定、性能優異,在與高頻毫米波頻段上的組合測試實現了高達27Gbps的業務速率。測試結果表明,使用Polar碼編碼技術可以同時滿足國際電信聯盟定義的高速率、低時延和多連接的5G三大類應用需求。

目前,Polar碼已經憑藉著自身強大的性能優勢,贏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5G的建設進程正在緊張推進中。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及Polar相關技術的推進,Polar碼技術將會更為貼近我們的生活,為5G通信時代貢獻出更多力量。

相關焦點

  • 把聯想拖入紛爭的Polar碼,到底是什麼鬼,看看華為如何說
    當自媒體把這樣一件已經在2016年就被蓋棺定論的事情再度挖出,甚至以「5G標準上,聯想為什麼不給華為投票」一類的「驚悚」標題,把聯想推上風口浪尖。面對媒體的討伐,聯想官方宣稱,將保留追究造謠者的責任,並強調,聯想支持華為主導的Polar方案。
  • Polar Code入選5G標準,華為得到短碼控制信道,這些意味著什麼?
    目前,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而LDPC碼成為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5G中長碼編碼也確認為LDPC方案。那麼,長碼,短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優化的編碼致力於用最短的二進位位數表示一個指令,越短效率越高。
  • 5G專利排名:華為何以能獨佔49.5%,細看華為與Polar碼的淵源
    為什麼華為在Polar Code中的專利數量能佔據半壁江山呢?首先很多人可能要說,因為華為有強大的研發實力,華為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金用於新技術的研究。這些說法都沒有錯,華為去年專利數超過國家電網,位居國內首位;華為去年投入了營收的15%用於研發,138億美元,僅次於亞馬遜161億美元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139億美元,位於全球第三。
  • polar碼非華為標準 LDPC才是中國企業後發先至的法寶
    *86b次會議R1-1610607提案截屏值得一提的是,在86b次葡萄牙裡斯本會議上,華為的數據信道全Polar碼提案無人支持,連華為最嫡系的華為終端和海思半導體都不支持華為用Polar碼與LDPC碼正面硬剛。
  • 華為主推的Polar碼為什麼輸掉了5G第一仗?
    華為碾壓高通,拿下5G時代》文章的廣泛傳播,大量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紛紛轉載並盛讚華為。在眾多國內媒體的報導中,普遍把Polar碼當做是中國華為公司主導的一種標準,而把LDPC碼當做美國高通公司主導的一種標準。不少自媒體人甚至認為,中國終於在5G時代戰勝了以高通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到了5G時代,全世界都必須使用中國標準,甚至必須給中國企業繳納專利費。然而情況果真如此麼?
  • Polar碼成為標準意義何在?
    上周五,在剛剛結束的3GPP會議5G短碼方案討論中
  • 5G為何採納華為力挺的Polar碼?一個通信工程師的大實話
    這樣一來,主要由美國企業主導的LDPC碼有可能一統5G天下,而華為等中國企業主導的Polar碼將前功盡棄。由於拋棄Turbo碼的呼聲較大,在上次會議失利之後,可以說Turbo碼基本大勢已去,本次5G編碼之爭最終演變為Polar碼和LDPC碼之間的拳擊爭霸賽,一場中美拳擊爭霸賽。
  • 5G Polar碼聲明標準專利統計 華為佔一半
    原標題:5G Polar碼聲明標準專利統計 華為佔一半   【手機中國新聞】5G真正到來前夕,市場可以說是暗流湧動,在這個角力的過程中,專利便是誰將笑到最後的殺手鐧。如果沒有一定的專利積累,那麼在5G到來之後,只能陷入束手無策的窘境。目前,一份各家公司向ESTI聲明的5G Polar專利情況顯示,華為專利佔比達49.5%,大幅領先競爭對手。
  • 任正非對話「Polar碼之父」Erdal Arikan:Polar碼的發現是雙方的...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今天,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坂田基地會見了5G極化碼(Polar碼)發現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任正非對教授的來訪表示感謝,稱讚教授的研究是對人類的貢獻,並表示華為將沿著基礎研究的道路奮勇前進,繼續支持教授的研究和團隊,在教授旗幟的引導下,努力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Erdal Arikan教授表示,Polar碼的發現是雙方的成功,展現了團隊的能力和創新。
  • 華為頒獎Polar碼之父,致敬基礎研究和探索精神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今天,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隆重頒獎儀式,為5G極化碼(Polar碼)發現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頒發特別獎項,致敬其為人類通信事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百餘名標準與基礎研究領域的華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也獲得了表彰。
  • 華為頒獎Polar碼之父 致敬基礎研究和探索精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圳7月26日訊  今天,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頒獎儀式,為5G極化碼(Polar碼)發現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頒發特別獎項,致敬其為人類通信事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百餘名標準與基礎研究領域的華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也獲得了表彰。
  • Polar碼之父:中國企業和科學家對高科技行業的貢獻,是我親眼目睹的
    近日,被業界譽為「Polar碼之父」的畢爾肯大學電氣工程系Erdal Arikan教授來到了華為公司深圳總部,並在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對話中,由衷表達了上述讚嘆。 在Erdal Arikan教授看來,華為公司就是其中的翹楚:「Polar碼能在短短十年內就走出實驗室,成為一項標準,離不開華為領導和工程師的遠見卓識以及在技術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作為研究人員,最大的獎勵莫過於見到我們的構想成為現實。」
  • 戶外品牌--極地(ONEPOLAR)
    名稱:極地(onepolar)  產地:中國  網址:http://www.onepolar.com  在中國,極地(ONEPOLAR)從1999年開始在大陸生產、銷售,其中主導產品---背囊以其優良的品質深深地吸引著大批極地(ONEPOLAR)的忠實顧客。  1 為生存而奮鬥(1994年)  極地以前是一家成立於1994年的只有10多人的小工廠,專為國外的公司加工一些小訂單,小禮品。
  • 青島漁民捕獲兩條黑色怪魚 揭秘怪頭魚到底長啥樣子
    青島漁民捕獲兩條黑色怪魚 揭秘怪頭魚到底長啥樣子時間:2016-09-03 10:30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島漁民捕獲兩條黑色怪魚 揭秘怪頭魚到底長啥樣子 9月1日,山東青島漁民捕獲怪兩條頭魚,這兩條魚頭長吸盤,獨特的外形令漁民都覺得稀奇。
  • Reference是啥玩意?(一)
    很多新同學都不知道怎麼去寫referenceReference是啥呢?下期預告Reference是啥玩意?
  • 任正非對話「Polar碼之父」:科學家讓未來道路更加寬廣
    7月26日,華為將在深圳坂田舉行5G極化碼與基礎研究貢獻獎頒獎大會(5G Polar Code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Awards),此舉是為了表彰科學家對基礎科學做出的貢獻。今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總部與通信技術專家畢爾肯大學電氣工程系Erdal Arikan教授進行了對話。
  • 華為服務號錯誤碼匯總 全部錯誤碼解決方法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華為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服務號錯誤碼匯總 全部錯誤碼解決方法
  • 華為手機何剛揭秘西安研究所
    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再度回到了母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向母校大學生傳授職業經,更第一次揭秘了華為全球16個研究所之一——西安研究所如何打造出P8青春版等「爆款」智慧型手機,分享華為可穿戴設備的布局策略。此外,何剛也首次透露:「5月份,華為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單月首次突破1000萬部,這為全年一億臺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 揭開華為雲CloudIDE和APIExplorer的面紗,來看華為雲要在武漢聊點啥
    揭開華為雲CloudIDE和APIExplorer的面紗,來看華為雲要在武漢聊點啥         11月21日,DevRun開發者沙龍華為雲武漢專場將在光谷資本大廈隆重舉行,兩位華為雲技術專家將為武漢的開發者帶來「華為雲CloudIDE和華為雲API開放平臺APIExplorer」的技術分享,同時基於華為雲API入門實踐和開發者一起開啟探險尋寶之旅。
  • Most polar bears could be lost by 2050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current polar bear population could be gone by midcentury if predictions of melting sea ice hold true,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ed on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