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破狼》是一部很經典的古風權謀小說,講述了大梁安定侯顧昀與他從邊陲小城雁回鎮帶回來的皇子長庚之間的故事。作者priest的文風詼諧幽默,文筆打動人心,行文格局更是宏大廣闊,從大熱的《鎮魂》《有匪》到《六爻》《殺破狼》,皆是如此。
作為網絡文學,《殺破狼》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小說,而這深度不僅僅在於故事,更在於情懷。於《殺破狼》中,從頭到尾,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顧昀和長庚一路攜手的感情,更多的是兩人窮自身之力,一起為勾勒出一幅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錦繡山河圖而努力奮鬥的豪情。
對於很多女頻小說而言,熱血江湖也好詭譎朝堂也罷,大多是主角談情說愛的背景板、情感發展的推動劑。而《殺破狼》卻不同,長庚和顧昀之間的感情似乎只是這一場權謀爭鬥、家國天下的點綴,這也註定了這份感情的艱難與晦澀、隱忍與困頓。
今天,我們就從顧昀與長庚身上,來細細品味《殺破狼》中家國情懷與大義千秋:倘若天下安樂,我等願漁樵耕讀,江湖浪跡;倘若盛世將傾,深淵在側,我輩當萬死以赴。
顧昀
顧昀,字子熹,是大梁威名赫赫的安定侯。年幼時因一場權謀鬥爭而淪為半聾半瞎之人,但這樣的處境並沒有改變顧昀的赤子之心。他十五歲掛帥平叛一戰成名,十七歲自請徵討西域十六國聯軍,是威震四方的玄鐵營統帥。
於大梁而言,顧昀是萬人敬仰的安定侯,是令外敵聞風喪膽的大將軍,他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沒有遇到長庚之前,顧昀的心中只有大梁百姓,只有天下安定;遇到長庚之後,顧昀心裡多了一個人,但依舊把家國大義、把天下百姓看得最為重要,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留給長庚一封遺書。
雖然顧昀說過,以後的事,讓後人去愁,他只想找個山清水秀的莊子,與長庚終老,但他說的「以後」,是用命來掙的。在顧昀心中,也許長庚和大梁同樣重要,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離開長庚,為大義而挺身,為家國而出戰。
長庚
長庚,大名李旻,是元和帝流落在外的皇子。長庚童年為養母所虐,經歷悲慘,烏爾骨之毒更是讓他受累終身。這樣的長庚,卻從一個邊陲小鎮的籍籍無名之徒,到一個徒有虛名的雁北王,再一步步成長為有勇有謀、問鼎天下的君王,委實令人欽佩嘆服。但長庚的身上並無主角光環,他一步步的成長都尤為不易。
對於長庚來說,顧昀在他心中的地位遠遠勝過家國情懷,天下大義。隆安帝在困境之時欲傳位於他,長庚誓死不受,那時的長庚心裡只有顧昀,顧昀若死,他必相隨,皇位於他,不過是嫋嫋雲煙。之後,長庚卻以一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奪取皇位,是因為他知道了元和帝和隆安帝對顧昀做過的種種——他心尖尖上的人,竟被人如此踐踏。
誠然,長庚所做的一切,皆是圍繞著顧昀,因為顧昀心懷天下,所以長庚愛屋及烏,想給天下一個「海晏河清」。
「我想有一天國家昌明,百姓人人有事可做,四海安定,我的將軍不必死守邊關。」這是長庚給顧昀的承諾,也是李旻給家國、給天下的承諾,最後他做到了。
倘若天下安樂,我等願漁樵耕讀,江湖浪跡;倘若盛世將傾,深淵在側,我輩當萬死以赴
化名「沈十六」的顧昀在狼群中救下了少年長庚,按照雁回鎮的習俗,「沈十六」將長庚收做義子。無論是作為長庚的義父沈十六,還是李旻的心上人顧子熹,顧昀對長庚都是好得沒話說。只是,子熹終究放不下心中的家國情懷、肩上的大義天下,所以註定了二人的感情走得艱難。
但無論是拼死驅逐外敵,還是竭力整肅內政,顧昀和長庚真的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後,天下安樂,長庚和顧昀終可漁樵耕讀,江湖浪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