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除了前方一線醫護人員與軍民共同戰疫情之外,舉國一致,許多人宅在家裡。有的練習繪畫,有的撰寫文章,有的研究學問,有的讀書悟道,等等。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其實,家國情懷是近代特殊社會歷史的思想產物,士大夫的人文精神不斷下移,是士大夫精神在整個民族遭受苦難之後精神的重構,千錘百鍊,浴火重生。近代的「家國情懷」帶有很強的積極、正面意義。任何事物都是隨著時代變化,家國情懷具有時代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超越民族、意識形態的優秀文化傳統在社會建設、國家統一、展現民族凝聚力方面都開始發揮作用。那麼,我們當前所說的家國情懷就應該是作為個體的人在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對價值共同體持有的一種高度認同,並促使認知共同體朝著積極、正面、良性的方向發展的一種思想和理念……
這次疫情期間,大家宅家裡,都是對國家的貢獻,看一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多麼厚重,但是在中國它是那麼的親切與賦有智慧。你看這是多麼一種深厚的家國情懷的境界啊。這種情懷在國外是不可能想像的,因為資本主義國家是以資本和利益為目的,唯利是圖的,怎麼可能讓你宅在家裡還發錢發工資呢?所以,家國情懷屬於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與文化自信。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許多家國情懷的人物和事跡,包括一些名言都在告訴我們家國情懷就是愛國主義的一種重要形式與深刻。對家國情懷的理解每個人是不同的,但是家國情懷無論在什麼樣的地域,只要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它都有獨特的理解。這次疫情發生以後,海外的華僑踴躍捐款捐物。這也是家國情懷的體現。
14億中國人,在國家的一聲號令之下迅速出動,各個方面馳援武漢,這充分體現了家國情懷的愛國主義行為。宅家裡,整理了一些家國情懷方面內容的句子,供大家參考——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位卑未敢忘憂——-陸遊《病起書懷》;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明·于謙: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宋·陸遊: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三國志:憂國忘家,捐軀濟難;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宋之問;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