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島是南海海域距離中國大陸最遠的一片海域,歷史上由於我國國力不強,船舶技術落後,導致對南沙群島的管控實力不強。南沙群島除太平島(臺灣控制)外,其餘永久島礁全部被周邊國家搶佔,不過三沙市的建設徹底改變了這種處於劣勢的狀態。
中國海軍進駐南沙群島要從1988年算起,由於沒有永久陸地作支撐,我們就在低潮高地的礁盤上修建高腳屋,這種高腳屋其實就是竹棚子,就像田間地頭的瓜棚子一樣簡陋,每當大風大浪來襲,高腳屋都會遭到毀滅性打擊。這種高腳屋被稱為第一代高腳屋。
第一代高腳屋使用時間並不長,隨後就被第二代高腳屋取代,通俗一點講第二代相比第一代就是把茅草屋換成了鐵皮房,因為第二代高腳屋主要是使用鐵皮做成的箱體,面積僅有30平米,他也被大家親切的成為「海上崗亭」。這種鐵皮房雖然能夠抵禦一定的風浪,條件有所改善,但是已然十分艱苦。
1990年南沙群島上出現了第三代高腳屋。準確的說這種高腳屋已經不能叫做「高腳屋」了,它其實就是在島礁上修建的一座座鋼筋混凝土的碉堡,隨著不斷的擴建,內部設施也不斷完善,海水淡化、行動網路等設施均得到了實現,島上駐軍生活大大改善。
2012年三沙市成立,隨後南沙群島進行了大規模的吹沙造陸,目前已經修建了七座人工島,島嶼總面積面積12平方公裡,遠遠超過周邊其他國家永久陸地面積之和。另外人工島上還修建了機場、碼頭、醫院、學校等,儼然成為南海一座座海上城市。從高腳屋到海上城市,南沙群島用了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