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人才交流合作金橋聯盟在威海成立

2020-12-17 同花順財經

本報訊2019年12月28日,由威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辦,威海市委組織部、山東大學(威海)、威海高新區管委會、威海人才協會承辦的2019中韓(威海)人才交流合作大會在威海舉行。會上,以山東大學(威海)、威海人才協會、迪尚集團和韓國湖西大學、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韓國蘭草亞洲創業投資株式會社為主要發起人,部分在威韓資企業和韓國機構等共同參與的「中韓人才交流合作金橋聯盟」成立。

現場還舉行了集中簽約儀式。威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與韓國漢陽大學籤署人才合作協議,山東大學(威海)與韓國忠北大學籤署校際合作協議,威海市農業科學院與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與韓國仁川大學、威海市科技服務業行業協會與韓國中小企業協會、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與韓國金泉大學分別籤署合作協議。

籤約儀式結束後,5位中韓高校、企業、園區代表圍繞「中韓人才交流與創新合作」展開高端對話,並達成共識。對話現場,韓國產業技術大學產業協力團團長金應兌闡述了大學與中小企業的相互作用;韓國仁川大學研究革新處處長暨產學協力團團長玉佑錫交流仁川大學產學研合作的做法;迪尚集團副總裁鞠孝新就「中韓企業人才交流合作」提出觀點;韓國SEKONIX(株)(韓國世高光株式會社)副社長、中國區代表李鍾國分享了韓資企業在華人才使用實踐內容;威海高新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孫法春介紹了威海高新區對韓國科技和人才合作的有關做法。

孫法春表示,近年來,韓國仁川創造經濟革新中心、韓國慶北大學科學園、韓國機器人產業協會、中韓自貿區服務型機器人研究會、原洲醫療器械科技谷等一大批高端平臺相繼落戶威海高新區;區採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模式,這裡設立了中韓創新技術轉移中心,通過參股孵化、技術併購及項目引進等方式,引入韓國創新技術項目落地實現產業化發展;專門規劃了1萬平方米的韓國創新技術項目加速區,按照韓國設計風格進行裝飾裝修,並配置了創業咖啡,打造創新項目加速平臺;通過組織舉辦創新創業項目大賽,吸引了汽車變速器、再生皮膚管理、中韓技術轉移翻譯平臺等多個韓國創新項目及人才團隊參賽,取得了技術交流、創新合作、項目落地等良好成效。下一步,威海高新區將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優質的服務、更優良的環境,讓韓國創新者在威海高新區充分展現聰明才智。張蕃

來源: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相關焦點

  • 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產業園
    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產業園」。2015年,隨著中韓兩國《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籤署,威海成為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被寫入自貿協定的城市。為進一步提升對韓經貿合作的規模層次,去年年底,威海決定在經區規劃建設一個24平方公裡的「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產業園」,為招商引資、科技合作、經貿交流提供一塊更加具體的承載區域。今年3月份,產業園指揮部正式成立了。眼下,指揮部裡正在忙些什麼?產業園又建設得怎麼樣?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 威海南海新區與韓國文化交流熱絡
    劉昌勇)隨著韓國導演趙根植一聲指令,中國女演員宋茜與韓國男演員車太賢開始了他們在威海南海新區的浪漫愛情戲,由中韓兩國聯合拍攝的《我的新野蠻女友》日前在威海南海新區取景,標誌該區與韓國文化交流進入新階段。
  • 威海與仁川建立消費者維權聯盟 消費者可跨國維權
    齊魯網濟南6月3日訊(山東臺記者 趙國偉 威海臺 於寧)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籤署後,威海與仁川建立起我國首個跨國城市間維權合作組織。   隨著中韓自貿協定的正式籤署,特別是威海仁川列為地方合作示範區,兩地民眾的交往將會越來越頻繁。
  • 中韓圍棋國手威海對弈(圖)
    中韓圍棋國手威海對弈。 王曉根 攝中新網威海10月24日電 (王曉根)聶衛平、馬曉春、常昊、古力以及徐奉洙、劉昌赫、李昌鎬、趙漢乘等8位來自中韓兩國的圍棋國手23日在威海對弈,以棋會友。2019年「扁康杯」中韓圍棋國手友誼賽23日在威海南海新區舉行,本次比賽由中國圍棋協會主辦,增進中韓兩國圍棋文化交流。
  • 「而立之年」的中韓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中國網9月16日北京訊(記者 王鑫)1990年9月15日,韓國仁川到中國威海的「金橋」輪啟航,開闢了中韓海上的第一條通道,也從此拉開了中韓合作的大幕。
  • 山東與韓國京畿道籤署「高校合作聯盟」
    >   中新社濟南10月25日電 (李欣)「山東—京畿高校合作聯盟」成立大會25日在山東濟南召開,該聯盟旨在整合兩省道教育資源,促進高校交流與合作和高層次人才往來。  韓國京畿道副知事崔勝大,韓國亞洲大學等10餘所高校的代表參加「山東—京畿高校合作聯盟」成立大會。  崔勝大表示,韓國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韓國同中國在文化與思想方面有很多共同之處,韓國人都知道東方文化知名的孔子、孟子出生在山東。近三年來,韓國京畿道有13所大學與山東省19所大學進行了學生交流,有850餘位大學生參加了兩省道間的交流。
  • 「文友輔仁」2019中韓書畫國際交流展舉辦
    威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廣華,山東大學威海校區黨工委副書記周慧如、副校長黃凱南出席相關活動。主辦方相關單位負責人、中韓兩國藝術家代表以及社會各界書畫愛好者100多人參加活動。周慧如在致辭中向中韓書畫國際交流展的舉辦表示祝賀,簡要介紹了山東大學的發展歷程以及學校在對韓合作交流方面取得的成績,指出此次展覽匯聚了山東大學、威海市、韓國東西大學、忠南大學孔子學院以及釜山和大田地區的教授和書畫家的優秀作品,為大家提供了一場豐富的中韓文化交流盛宴。
  • 國內首條中韓海上EMS速遞郵路開通 韓國郵件直達威海
    原標題:國內首條中韓海上EMS速遞郵路威海-航線開通齊魯網7月22日訊(山東臺 趙國偉 李振利 威海臺 劉雲 王天澤)  山東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同時搶抓中韓自貿協定機遇,在經濟新常態下不斷創造對外開放新優勢。
  • 八方面合作 膠東五市教育協同發展聯盟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秦國玲8月27日,膠東五市教育協同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在青島舉行。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關延平應邀出席會議並講話。濰坊市教育局主要負責同志率隊參加會議。來自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的教育局局長、校長代表共200餘人參加會議。
  • 世界翻譯教育聯盟翻譯教育國際研討會在威海舉辦
    人民網威海9月26日電 9月21日至22日,由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世界翻譯教育聯盟主辦題為「翻譯教育與新時代翻譯實踐」的翻譯教育國際研討會在威海校區成功舉辦。論壇開幕式由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副院長李克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翻譯學院院長申富英教授代表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介紹了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和翻譯學院的建設發展情況,並重點介紹了翻譯學科的學科建設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她希望本次會議能夠為翻譯教育搭建政產學研協同合作的平臺,匯聚業內專家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的學術力量,促使翻譯學科與新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
  • 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成立
    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以下簡稱「聯盟」)3日在北京成立。該聯盟由中國人民大學發起,北京大學等23家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共同加入。  聯盟旨在創新國際文化交流學術研究合作機制,共同研究新時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問題。
  • 威海打通中韓間物流瓶頸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中韓自貿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山東省威海市自中韓自貿協定完成草籤後就開始著手改善當地的國際物流環境。曾經中斷7年的威海——仁川海運郵路重新恢復、數十家家快遞企業集體入駐威海國際物流園……威海市政府的一系列動作讓兩國居民對中韓自貿區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 合作辦學、建立聯盟、師生互訪……亞洲高校交流更通暢
    為進一步促進亞洲大學間的全面合作和深入交流,發揮大學在解決區域性和全球性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加強亞洲大學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與話語權,2017年4月,清華大學發起成立了亞洲大學聯盟,聯盟由亞洲14個國家和地區的15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組成。
  • 長三角5所高校合作成立大學科技園聯盟
    10月25日,長三角5所高校合作成立大學科技園聯盟。 「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的共識已達成、目標已明確、路線已繪就,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我們將大有可為,更要大有作為,希望通過今天的研討能進一步推進聯盟高校更深入、更務實的合作,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輸出更多科創成果,為引領和助力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早在2015年9月15日,由上海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
  • 無錫成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產教聯盟
    昨天,中國(無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人才培養產教聯盟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成立。該聯盟將建立教育與產業對接協作機制,深化「課證賽」融合教學模式改革,加快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培育外貿新業態,為穩外貿注入新動能,搭建政、行、企、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平臺,打造無錫跨境電商「智匯谷」。
  • 「推動後疫情時代中韓全面合作與交流」——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韓國外交部公共外交大使張宰福、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理事長李根出席並致辭,兩國政府、智庫、媒體、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公眾代表等參加,重點圍繞「推動後疫情時代中韓全面合作與交流」進行深入探討。秦剛指出,中韓毗鄰而居,擁有相通的東方價值理念,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濟的傳統源遠流長。
  • 中日(山東)教育國際合作聯盟正式成立 366所學校開展對話交流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12月1日下午,省教育廳與日本日中文化交流中心聯合舉辦中日(山東)教育交流合作對話會暨中日(山東)教育國際合作聯盟成立大會。來自中日共366所高校、職業院校和中小學約600人參加活動,通過線下和線上開展對話交流。
  • 產學研聯手破解人才難題!青島集成電路人才創新培養聯盟成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9日訊 人才聚則產業興。1月7日,青島集成電路人才創新培養聯盟成立大會第一屆理事會召開,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將以人才培養、供給為抓手,搭建項目合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廣的交流協作平臺,通過產學研深度合作,為青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注入更多創新資源。
  • 智匯鹽城新型智庫聯盟成立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10月18日,智匯鹽城新型智庫聯盟成立大會在鹽城工學院舉行。該聯盟由鹽城黃海溼地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中心、鹽城產業經濟研究院、鹽城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中韓(鹽城)產業園創新發展研究院、鹽城地域文化與社會治理研究院、鹽城產教融合發展研究中心6個新型智庫組成,以鹽城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力優勢、人才優勢、平臺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決策諮詢。
  • 聚焦中韓合作高地!近30家中外媒體見證中韓煙臺產業園發展成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新社、韓國中央日報、今日亞洲、韓國亞洲經濟新聞、韓文《金橋》雜誌、光明網、國際在線、中國網、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山東電視臺等近30家中韓廣播電視、紙媒及重點網絡媒體的記者齊聚煙臺,見證中韓煙臺產業園的驕人發展成就。市政府副秘書長、商務局局長、投促中心主任陳新姿主持推介會,並通過視頻宣傳片全面展示中韓煙臺產業園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