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後低溫來襲,小兒中耳炎高發季也來了!

2020-12-23 育兒網

今天是12月22日冬至,這意味著「數九寒天」模式開啟啦~以後的這段時間天氣會越來越冷,而小兒中耳炎也即將要進入高發季,家有孩子的家庭可要警惕。下面快來看看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防護工作!

寶寶為何易患中耳炎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寶寶很容易感冒。在生活中,很多媽媽發現寶寶在感冒過後,就莫名患上了中耳炎,這是怎麼一回事?

寶寶易患中耳炎的原因

中耳炎也叫中耳感染,通常由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誘發,分為非化膿性和化膿性兩種。寶寶易患中耳炎主要是由於咽鼓管的功能不佳,原因可以分為兩點:

一是,6歲前的寶寶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咽鼓管較短,位置水平且開口寬敞。當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是咽部感染後,細菌會沿著咽鼓管進入中耳,從而誘發中耳炎。

二是,鼻咽部有一個淋巴組織名叫腺樣體,它從出生就存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變大,到寶寶6歲時達到最大,之後會慢慢退化。由於腺樣體靠近鼓眼咽管的咽口,當寶寶呼吸道感染時,腺樣體會增生肥大把咽鼓管堵住,造成中耳內氣壓無法調節,從而誘發中耳炎。

寶寶得了中耳炎的表現

中耳炎的主要症狀是耳朵疼痛、耳鳴、耳內閉塞感、聽力下降等。一般來說寶寶會有哭鬧、煩躁、發燒、嘔吐、腹瀉等表現。

由於寶寶不能準確表達耳朵的不舒服,極易發生漏診或誤診。所以,當寶寶感冒後出現反覆摸耳朵、煩躁、哭鬧等表現時,大家就要警惕起來,寶寶有可能得了中耳炎。

寶寶得了中耳炎怎麼辦?

倘若寶寶不幸患上中耳炎,該如何護理呢?別捉急,這裡教大家幾招,速度來學:

1.及時緩解疼痛

寶寶患了中耳炎,耳朵會出現疼痛,大家要及時幫他緩解。緩解疼痛的方法有:把一塊溫暖的毛巾放在寶寶患病的耳朵上;用好玩的遊戲和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給寶寶使用醫生開的滴耳藥物;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服用止疼藥片。

2.使用物理退燒

如果確診為中耳炎,但寶寶吃藥後仍舊發燒,大家要使用溫水擦身、冷敷頭部等物理降溫方法退燒並做好體溫測量和記錄。假如寶寶體溫高於38.5度,要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3.給寶寶剪指甲

寶寶年紀小不會表達自我,如果耳朵疼往往會用手去抓。大家要注意給寶寶剪指甲,防止寶寶抓傷耳朵造成感染。

4.看護及時周到

寶寶患了中耳炎,身邊要有人隨時照顧他。患中耳炎的寶寶有可能會有嘔吐噁心的表現,耳朵有鼓膜穿孔還會流出分泌物,大家要及時幫寶寶清理乾淨。

如果是慢性中耳炎,耳膜會變厚結疤,活動性降低,甚至出現中耳腔膽脂瘤。這時大家要及時帶寶寶上醫院就診,這種情況會有做手術的可能。

5.千萬別信偏方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相信偏方,把一些中藥磨成粉送進寶寶耳朵裡,這是非常危險的。假如藥粉把鼓膜穿孔的地方堵住,讓內耳鼓室裡的膿液不能流出來,就會刺激、腐蝕鼓膜。長此以往,周圍組織就有可能受到炎症的侵襲。

嚴重時,膿液甚至會流到寶寶大腦裡,就有誘發化膿性腦膜炎、硬腦膜膿腫、腦膿腫、面癱等併發症的風險,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

注意這幾點,讓寶寶遠離中耳炎

冬至之後,嚴寒季將正式到來,而中耳炎恰恰又是此階段的高發病。作為父母,你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幫助孩子防治:

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lgG和lgM),可以幫助寶寶抵禦有害菌對咽喉部和啞鼓管的侵襲,從而降低患中耳炎的風險。而對於奶瓶餵養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食物中往往沒有一定數量的活性抗體成分,所以患中耳炎的風險較大。

因此,只要媽媽身體條件允許,就要堅持母乳餵養。

使用正確姿勢餵奶

躺著給寶寶餵奶、用奶瓶餵奶太快太急,都有可能讓奶水倒流進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從而誘發急性中耳炎。

所以想要預防中耳炎,媽媽要把寶寶抱起來餵奶,用奶瓶給寶寶餵奶也不要太快、太多。

不要亂給寶寶擤鼻涕

寶寶鼻塞感冒,有的媽媽給寶寶擤鼻涕時,但手法卻讓人很捉急,她們往往會把兩側的鼻孔都捏住,讓鼻涕不能通過鼻孔排出,這樣反而會從鼻後孔噴出,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鼻涕中細菌趁機在中耳繁殖起來,進而誘發了急性中耳炎。有關統計表明,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寶寶就是這樣患上中耳炎的。

正確擤鼻涕方法是:把寶寶一側的鼻孔用手指按住,把對側鼻孔的鼻涕向外擤出,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另一側的鼻孔。假如鼻涕太多不容易擤出,可以在鼻孔裡滴幾滴麻黃素滴鼻液,等鼻子通氣後在擤鼻涕。

Tips:如果寶寶鼻塞十分嚴重,大家最好別給他擤鼻涕,避免鼻涕和細菌通過咽鼓管侵襲中耳,從而誘發急性中耳炎。

不要給寶寶掏耳朵

耳屎也叫耵聹,它是耳朵的「門衛」,可以防止各種異物進入耳道。亂掏耳朵就是把「門衛」趕走,從而讓細菌輕鬆進入耳道,引起鼓膜和耳道黏膜感染並擴散到中耳,造成中耳炎。

因此預防中耳炎,大家最好不要給寶寶亂掏耳朵,一般來說,寶寶在張口、咀嚼、打哈欠的時候,通過下頜等關節的運動就能夠讓耳屎自動從耳道排出,無需掏挖。

遠離二手菸

寶寶經常接觸二手菸,香菸中的有害物質就會刺激寶寶的中耳黏膜,使得中耳內分娩的黏液變多變稠,導致咽鼓管不通,進而誘發滲出性中耳炎。

建議爸爸們不要在寶寶面前抽菸,也不要在寶寶經常活動的地方抽菸,避免寶寶吸到二手菸。

相關焦點

  • 冬季寶寶中耳炎高發,家長該如何預防?
    12月22日冬至,這意味著「數九寒天」模式開啟啦~以後的這段時間天氣會越來越冷,而小兒中耳炎也即將要進入高發季,家有孩子的家庭可要警惕。下面快來看看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防護工作。冬至時節天氣寒冷,寶寶很容易感冒。在生活中,很多媽媽發現寶寶在感冒過後,就莫名患上了中耳炎,這是怎麼一回事?
  • 小兒得了滲出性中耳炎千萬別急
    滲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症。兒童發病率較高,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之一。據國外統計顯示,約50%以上的嬰兒患有本病,兒童的高發年齡為5歲。在我國,學齡前兒童約90%的兒童患過滲出性中耳炎,多數在6月~4歲之間。
  • 小兒中耳炎處理不當易致聾,6招教你來預防
    冬天是寶寶感冒、發燒的高發季節,而這些疾病容易出現併發症——中耳炎。小兒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但是如果沒有及時的發現、治療,最終會影響寶寶各方面的發育。什麼是中耳炎?中耳炎是只中耳範圍內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炎症。
  • 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 避免中耳炎要怎麼做
    原標題: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 避免中耳炎要怎麼做   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小兒中耳炎怎麼治療呢?中耳炎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疾病,主要病發於小兒,若不及時診治對小兒的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影響與危害,由於寶寶年齡太小,不懂表達自己的症狀跟痛苦,所以家長更要特別關心其症狀表現,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儘早治療。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講解吧。   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
  • 如何判斷是小兒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是發生於兒童的中耳炎症,是由於咽鼓管功能障礙、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進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或免疫反應所致。那麼如何判斷小兒中耳炎?濰坊耳鼻喉專家介紹小兒中耳炎典型症狀有: 1.耳痛 急性中耳炎表現為夜間或睡後突發耳痛,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 幼兒感冒高峰期來了,小心引發中耳炎!
    幼兒中耳炎是寶貝中耳黏膜的急性炎症,一般為48小時內突然發作的中耳炎症感染。本病冬春季節高發,多發於新生兒到7歲的兒童。幼兒中耳炎有哪些症狀?最常見症狀為幼兒夜間突然驟起耳痛,伴發熱。全身症狀:因個體差異不同,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和發熱,食欲不振,全身不適。
  • 感冒後耳朵失靈 中耳炎併發症找上門
    4歲半感冒後耳朵失靈  據媒體報導,最近一名4歲半的女童忽然間耳朵失靈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女童是因為感冒之後誘發了併發症,這才導致了中耳炎找上門。據醫生表示兒童的咽鼓管比較短而且還比較平坦,病菌很容易就進入了中耳導致併發症的出現。
  • 保定民眾耳鼻喉醫院:如何及時發現和預防小兒中耳炎
    在兒童常見病中,中耳炎發病率僅次於感冒。據統計,大約70%的中耳炎都是由鼻炎、咽炎、感冒引起。由於分泌性中耳炎會對兒童的聽力帶來影響,因此一旦發現,必須及早治療!  1、什麼是分泌性中耳炎?
  • 小兒急性中耳炎要怎麼治療
    河北讀者馬先生問:我是一名4歲孩子的家長,最近孩子耳朵疼得哭,經檢查是急性中耳炎,醫生給開的藥是醋酸潑尼松片、克拉黴素分散片、複方福爾可定口服液及西替利嗪滴劑。吃了幾天,想請問一下,這個病嚴重嗎,要複查嗎,是否易復發?另外,老人說的「將人奶滴進耳朵裡就能治」可行嗎?   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宋海濤解答:中耳炎是耳科最常見的疾病。
  • 怎樣預防小兒急性中耳炎,來康康你做對了嗎?
    小兒急性中耳炎指的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沿著咽鼓管入侵鼓室造成中耳腔黏膜感染髮炎,它通常繼發於普通感冒,一般在兩天內發病,而且病程不超過12個星期,主要的症狀有發熱、中耳黏膜充血腫脹、膿性分泌增多、鼓膜充血外凸
  • 得了滲出性中耳炎怎麼辦?
    滲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症。濰坊耳鼻喉醫院專家介紹兒童發病率較高,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之一。據國外統計顯示,約50%以上的嬰兒患有本病,兒童的高發年齡為5歲。在我國,學齡前兒童約90%的兒童患過滲出性中耳炎,多數在6月~4歲之間。
  • 小兒急性中耳炎關鍵在於預防
    餵哺時圖省事讓嬰兒平臥,或人工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均可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經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用安慰奶嘴嬰兒易患中耳炎平時要注意口腔衛生,感冒鼻分泌物較多時,切勿同時捏住雙測鼻孔擤鼻涕,要先擤一側鼻孔,再擤另一側鼻孔,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 小兒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孩子在患有急性中耳炎以後,往往會出現類似於感冒的發燒症狀,脈搏也以前跳動的要快,由於受到一些炎症的刺激,小孩可能會發生耳朵疼痛,耳聾耳鳴的現象,由於孩子不會說話,所以只會出現頻繁的搖頭,不停的用小手抓耳朵等症狀。2.發熱畏寒。中耳炎的症狀如果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小兒往往會出現一些全身的症狀,在臨床上常常會伴有發熱、畏寒以及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疾病症狀。
  • 流感高發季來襲,以甲流為主 預防流感做好這些事
    流感病毒至少還將活躍4周 流感高發季來襲,以甲流為主 預防流感做好這些事 元旦以來,我省雨雪交加,氣溫下降明顯,低溫環境下流感病毒比較活躍,加之身體容易受涼,機體抵抗力降低,流感病毒很容易感染人。省疾控中心提醒,進入流感高發季節,預防措施很關鍵。
  • 2020年最低氣溫來了!0℃以下低溫模式開啟 下周一迎來「冬至」節氣
    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晴到多雲天氣將佔據柯橋天氣的主舞臺,雖然少了雨水的侵擾,但是0℃以下的低溫將持續存在,禦寒保暖仍是當下關鍵。  這周一,柯橋正式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季,「入冬」以來,需要注意的是,低溫天氣下,雨天機動車行駛需謹慎慢行,防止路面因結冰而發生輪胎打滑;此外,低溫天氣下也要做好農作物防凍保暖工作,避免農作物因凍害而發生大面積毀壞。
  • 可怕的小兒感冒後遺症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冬春兩季為高發期,小兒又是感冒的高發人群。感冒的特點是用藥與否都將走完7~10天的病程,用藥僅能緩解症狀。因而生活中有不少人,一發現自己或孩子有感冒症狀,便認為小病,不去醫院,等病自愈。但殊不知,感冒不治能釀大疾。
  • 愛耳日:小兒中耳炎不可拖延 及早治療可恢復聽力
    核心提示:中耳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耳痛、流膿、聽力下降、發熱、嘔吐、煩躁、食慾減退等。家長們只要細心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便不難發現中耳炎的發病信號。比如孩子經常撓耳朵、煩躁、拒食、看電視把聲音開得很大、老師講課聽不清楚等,便極有可能是中耳炎的徵兆。   不少嬰幼兒反覆撓耳朵,家長們看在眼裡卻不知何故。
  • 問答|孩子對人不理不睬,可能是中耳炎惹的禍?
    為此,浦南醫院聽力門診部段吉茸主任帶各位家長從專業的角度來認識下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來龍去脈,如何早期發現自家寶寶可能存在該疾病,平時如何有效預防。分泌性中耳炎好發於兒童,主要與小兒特殊的鼻咽部解剖結構有關。我們人耳的鼻腔與中耳腔經咽鼓管相通,具有調節中耳氣壓及分泌引流的作用。小兒的咽鼓管比成人更接近水平、官腔短、內徑寬,咽部感染更易經此侵入中耳。小兒咽部淋巴組織豐富,常增生肥大,引起周圍組織炎症繼發中耳炎的機會增多。小兒中耳局部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全,預防能力差,易感染。
  • 小兒中耳炎症狀雖然不典型,兒科醫生告訴6條警告症狀,有助識別
    在臨床中小兒中耳炎發病率不少,但真正能夠早期就能診斷的病例不是很多,因為小兒中耳炎的發病有一個比較大的特徵,就是與孩子的年齡具有高度相關性,大部分小兒中耳炎的好發的年齡在6個月到18個月之間,這一年齡組的寶寶往往還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以是很容易被漏診和遺忘。
  • 冬季,進入小兒過敏性咳嗽高發季!應對方法:三個「及時」原則要牢記
    氣候轉涼,小兒過敏性咳嗽高發季也即將來臨。提起過敏性咳嗽,很多人都心有餘悸。那麼如何有效魚呢?如果患過敏性咳嗽應該如何治療? 那麼我們就來認知一下小兒過敏性咳嗽是一種什麼疾病。 什麼是小兒過敏性咳嗽? 小兒過敏性咳嗽又是一種小兒慢性咳嗽,是一些具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持續咳嗽在4周(或2個月)以上,一般遵醫囑應用了抗組胺類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顯著有效,但其又不同於典型的支氣管哮喘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