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的一種計算方法。它的創始人是劉洪(算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珠算在我國的地位很高,被譽為第五大發明。珠算於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又於2013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朝時徐嶽編纂的《數術記遺》中有十四種算法,但流傳下來的只剩珠算一種,也可見珠算的重要性。我國傳統的算盤是上面兩顆珠子,下面五顆珠子。上面的一顆表示「5」,下面的一顆表示「1」。古代時計算重量用的是十六進位,算盤正是適應於十六進位而形成的,算盤下面一層即是「5」,上面一層即是「10」,總共為「15」,這樣滿「16」就能向前(從右至左是個、十、百、千、萬……)進一位了,算盤還有上一下四的說法,當下面一層要撥5顆珠子時,可以在上面一層撥一顆珠子,那下面一層已經撥了的4顆珠子就可以復位了。
古代的十四種計算方法流失有可能是被更好的計算方法替代了,比如說籌算,就是在明代商業經濟繁榮、商業發展需要條件下被普遍推廣的珠算取代的。珠算在明朝達到鼎盛,在歷史上起了最大作用的珠算書就是明朝程大位編的《直指算法統宗》。
珠算作為一種算法,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口訣,例如:「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加法)」、「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還九……(減法)」、「逢一進一,逢二進二,逢三進三……(用一除)、逢五進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用五除)、逢六進一,逢十二進二,六三添作五……(用六除)」……
珠算術語
珠算作為一種算術,自然也有許許多多的術語,例如:
空檔:某一檔的上、下都離梁(上下層之間隔開的叫「梁」)的時候,表示「0」。
漂珠:撥珠時因用力過輕而造成,既不靠梁也不著框,浮漂在檔中間的珠子。
進位:是指在本檔加上一個數後,須向前面一位加「1」。
退位:是指在本檔減去一個數時本檔不夠,須向前面一位減「1」。
清盤:撥去各檔靠梁的算珠,使全盤成為空盤。
……
珠算發生在現代的歷史故事
「唯實是求,珠起還落,加減乘除,反覆對比,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老謀深算,國之所倚。」這是趙樸初在1982年對陳雲同志為國理財業績的讚譽,同時也是對我國珠算工作者的勉勵和鼓舞,尤其是「唯實是求」四字警句,更為一切財務工作者的座右銘。
弘揚珠算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珠算的計算功能逐漸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頑強的生命力,了解珠算,能夠增強對民族的自豪感,弘揚它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傳承與保護珠算文化的行列中來。
在學習珠算時往往需要獨立專注的思維,且珠算是先計算高位,再算低位的,所以學習珠算能夠改善學習態度,增加專注力。
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國經典,我們責無旁貸!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留言。
本文參考百度「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