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被「量化」的青春迷失了什麼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11月27日,「復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就讀復旦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殺人被提起公訴。就在一個星期前,殺害女友的留美博士次永飛第二次走上了美國伊利諾州香檳郡法庭,面臨一級謀殺等三項指控。

  父母和鄰居眼中成績優秀的林森浩是一個「乖乖仔」,考上復旦的研究生更是被村裡人稱為「大秀才」;當他成為犯罪嫌疑人後,家人無論如何都不相信,平時老實規矩的他會做出這種自毀前程的事情。

  重點中學重點班、本科211大學、全美TOP50大學數學博士……悲劇發生前,次永飛的簡歷如同一個標準的「好學生」模板。「這麼優秀的學生怎麼可能殺人?!」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中國學生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被害人黃夢塵的父母在面對來自女兒同學的安慰時,曾悲憤地發出質問。

  關注這兩起悲劇的人們也在不斷地發問,何謂優秀?什麼是成功?我們是否在孩子的人格培養上失去了什麼?

  被「量化」的青春

  「學習好。」

  無論是媒體對林森浩的介紹,還是記者對畢業於石家莊第二中學的次永飛的任課老師和同班同學的採訪,這三個字是表述最多的評價。

  次永飛高一時的任課老師告訴記者,在高二文理分班的時候,次永飛因為成績優秀,被分到重點班學習,老師不無惋惜地評價:「很優秀的學生,成績很好,非常聰明。」

  「他的畢業論文是我指導的本科生論文中最好的。」悲劇發生後,次永飛的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管克英在博客中這樣回憶。

  跟老師一樣,同學描述次永飛的詞彙也是「成績不錯」、「學習挺好」、「挺聰明」。

  「學習好沒有錯,但對一個人的印象和衡量好與壞的標準只剩下成績時,難道我們不應該反思嗎?」河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劉毅瑋說。

  「現在評價學生是否優秀、老師是否成功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成績。」劉毅瑋用「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來形容應試教育的堅固。「它反映了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應試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內容,不僅教育者以此作為評價標準,而且也成為學生、家長的自覺要求,應試教育的巨網籠罩著中國中學校園,一切不能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

  「你教的內容與高考無關。再這樣下去,我們就跟學校反映換老師。」張蘭(化名)是石家莊某中學一位英語老師。她永遠記得十年前一個夏天的午後,幾名學生家長在辦公室堵住她,要求她「好好上課,別整沒用的」。這對於當時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張蘭來說,無異於兜頭一盆冷水。

  「我知道會有人看不慣我的教學方式,但沒想到反對來得這麼快這麼直接這麼猛烈。」張蘭說,上她的課,學生可以不用帶課本。每節課的前15分鐘由學生自主支配,大家可以在這段時間演一幕小型英文話劇,有的學生會組隊給動畫片英文配音,也有的會排練一出英文小合唱。過後,張蘭喜歡在課堂上給學生們介紹自己鍾愛的英文歌曲、電影甚至詩歌,課後作業就是翻譯那些歌詞和詩歌,或者寫一篇英文影評。

  家長們來找張蘭的起因很簡單:在當年的全國英語奧賽中,張蘭班上幾個平時成績一直不錯的孩子沒能通過初賽,丟掉了榮譽不說,也失去了可能的高考加分資格。「我很反感奧賽那些內容,除了語法還是語法。我希望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英語感知另一種語言的美,領略異國的風土人情,而不是變成一部人肉工具書。現在看來,當時的想法『很傻很天真』。」十年後的今天,張蘭如此「自嘲」。

  如今,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學生的生活,都不能不充滿這樣一個個緊張兮兮的數字:班級排名、年級排名、升學率、一本率、最高分……已經走進大學校門的石家莊女孩張雨(化名)還能記起她2007年在高考前復讀的日子,發呆、吃零食、撕紙都會被記錄。一天晚間,她尿急去上廁所,就被工作人員記錄下來,第二天通報批評就上了黑板報,班級考核也因此被扣掉一分。

  「這是我們被『量化』的青春。」張雨說。

  「追求卓越」的背後

  據媒體報導,今年高考錄取結果公布後,某知名中學校門街道邊,考入北大清華的上百名學生頭像一字排開。街道不夠長,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生甚至沒能露臉。

  「永爭第一的霸氣,永不服輸的志氣。」這是一些學校對「追求卓越」的理解。「這裡永遠都能找到比你更勤奮的人。」

  無獨有偶,國內那些被媒體探訪過的超級中學,無不以高強度的學習安排來體現自身的「超凡」。這裡的學生生活在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節奏中——學生從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開始,一直到晚間9點50分,排得滿滿的。就算是晚間放學之後,學生也必須十分鐘內跑回宿舍並上床休息。如果學生違反,將面臨懲罰。

  「這種中學的學生經歷了這樣的苦和累,可以說也是他們的一筆財富,今後的人生,一旦面對難關,他可以想原來那樣的苦和累我都經歷了,現在這些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石家莊一中的心理學教師裴柳認為,事物都有兩面性,至少在高考面前,超級中學當得起「卓越」二字。

  但「卓越」的背後卻是另一番隱憂。省二院心理科的一位醫生透露,近年來,他們接診了不少超級中學的學生。「許多孩子在強壓力的環境下,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而學校幾乎不會對其進行疏導。」

  石家莊市某重點高中畢業的李凡告訴記者:「高中生活就像一場噩夢。當時每次考試,老師都會在成績表上標註三條線,本一、本二、本三,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實。」她說,即便一些負責任的老師會經常找學生談話,但話題也是局限在學習的話題中,青春期的困惑和迷茫往往被忽略掉了,而感情也以「耽誤學習」為由被禁止,很少得到合理的疏導。

  劉毅瑋認為,在探尋犯罪心理時,人的性格是至關重要的。而影響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諸如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學校教育、社會環境、自身成熟等,其中,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最為重要。「次永飛的悲劇不是個案。我們的『唯高分論』,以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教育,必然導致功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泛濫,形成年輕一代精神與道德的危機。」

  ASSE(國際中學生交流計劃)河北辦公室的王萍老師亦同意上述觀點。在她的觀察中,很多出現問題的都是高學歷的成年學子,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已經定型,出了國面對種種的不適應,會有深受打擊之感,而離鄉背井中又缺少傾訴的對象,於是往往走向極端,「成績從來都不是一切,好的品行和人格更加重要,我們的教育應該更注重這方面的塑造。」王萍說。

  「成功學」的誤導

  一套原著叢書名為《學會相處》的童書,引進到國內的中文譯名變成《長大我最棒》。這是自由撰稿人卡乎的親眼所見。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原著叢書分為15冊,包括禮貌和友善、傾聽和學習、學會分享、注意安全、誠實和坦率、接納和認同他人、理解和關愛他人、懂得和遵守規則、嘗試和堅持、幫助和給予等等。這些內容不僅跟競爭「誰最棒」一點關係沒有,甚至恰恰相反,強調的是分享、認同和包容的多元價值觀。

  「這是又一起國外優秀圖書中國化改造的例子,改造方向就是功利化和市儈化,甚至與原書主旨背道而馳。這是當下童書翻譯出版的普遍現象。」卡乎感嘆道。

  育兒變成「成功學」,這或許可以看作是社會的「三觀」在教育領域的投影。上世紀末,以「卡耐基經典系列」熱賣為開端,中國人開始進入讀「成功學」的時代。現在,十多年過去,市場已經證明人們熱愛成功學——從首都機場T3航站樓書店到鄉鎮地攤兒,穿皮鞋和穿膠鞋的都會把手伸向《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助你「實現人生價值」、「開發個人潛能」、「三個月賺到一百萬」、「有車有房」、「三十五歲以前退休」……成功學泛濫於職場、網絡甚至是校園。下海是成功的,考公務員是成功的,出國是成功的,讀大學是成功的,海歸是成功的,買樓是成功的,炒基金是成功的……在時代的狂熱面前,唯一的出口就是成功。

  「喪失了多元化的價值觀,成功只能用一種評判標準來衡量的時候,也許有人成功了,整個社會卻只能充斥著壓抑和失敗,遑論我們的教育。」劉毅瑋認為,教育對學生的引導是有限的,社會大環境不發生變化,教育就無能為力。「社會的評價機制不改變,我們就不能期望孩子們成為人格健全的一代人。譬如讓他們學會無私和奉獻,我們可以帶他們去賑災,到現場感受生命的尊嚴,帶他們去關愛殘疾人,但我們的基礎教育卻沒有給出這樣的時間。」

  早在2000年,北大教授錢理群在《一個理想主義者對中國語文教育改革的期待和憂慮》中就指出,「沒有相應的社會的改變,教育很難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對現有格局下的教育改革,必須有清醒的估計。」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去年開播的央視青年公開課《開講啦》已經意識到社會對於「簡單粗暴」成功學的病態狂熱,並力圖避免將節目做成「十期節目改變你的人生」。「演講者都是成功的人,談話也離不開『成功』二字,但不是說這人特別成功他要教育大家,你們要聽他的,而是平等,是探討。」《開講啦》製片人吳曉斌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節目鼓勵觀眾問問題,越尖銳越好,在觀眾與主講人的互動中,啟發人們思考「什麼是成功」。

  主持人撒貝寧更看重困惑和問題的分享。「原來郎朗這麼厲害這麼成功的人,也有過這麼迷茫的時候,有過自己不知道未來該怎麼樣的時候。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如果能夠從中感覺到一種力量,或者能夠感覺他的迷茫是正常的,別再為這個焦慮甚至自暴自棄,我覺得就夠了。」

  「教育有兩個基本使命。第一是教導學生學會好好生活,活出豐盛幸福的人生;第二是教導學生學會好好活在一起,共同建設公正社會。如果一定要給成功下一個定義,我認為以上兩點應該作為衡量標準。」劉毅瑋認為,對教育的反思就是對社會價值觀的重塑,而後者也是前者改革的前提。

相關焦點

  • 王心凌新碟主打《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成績斐然
    心凌》,首波主打〈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與陳珊妮首度合作,陳珊妮從詞、曲以及編曲都一手包辦,為王心凌打造了如同巴黎咖啡館獨特氣質的女伶角色,《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11/19進行全球首播,11/22 MV上線,MV至今也突破百萬人次觀看。首波主打歌《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廣受好評,在數位音樂平臺拿下華語單曲日榜、華語新歌日榜、綜合新歌排行榜冠軍,奪下三冠王。
  • 王心凌《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與青春的自己和解,走向新的生活
    王心凌《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與青春的自己和解,走向新的生活聽這首《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首先是因為「王心凌」這個名字,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王心凌的歌還是那麼直擊人心的青春,感覺這是一首很王心凌的歌,甜而不膩,是她給人的感覺,歌曲很好聽,旋律很優美
  • 王心凌全新單曲《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上線,快來聽一聽吧!
    王心凌的第十二張專輯《CYNDILOVES2SING》首波主打—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正式上線!我們的甜心女神上線啦,闊別三年,帶著新歌—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回來了!太好聽了!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是一首與人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也是關於記憶與追尋的歌曲,在生活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反覆問自己,是不是找到了你想要的那種幸福,雖然有時候想要把自己藏起來,雖然可能無法改變在別人眼中的樣子,但我們終究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在這城市裡隨性自處的方式。
  • 把學生所有表現都量化為分數,這樣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真的好嗎?
    有些綜合評價體系分為幾個大項,幾個大項下面還有無數個小項,加起來數量有幾十個之多,學生完成每一個小項目都可以獲得相應積分,這些項目無所不包,甚至包括在家裡幹家務活都可以獲得積分。表面上看,這似乎很全面,很科學,但把學生的一切表現都量化為分數,真的好嗎?這種痕跡化管理,耗費家長,學生和老師大量精力,是否取能得預期的效果,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有這麼一個事例。
  • 開學在即,量化管理來了!班主任必備學生個人量化考核細則
    學生個人量化考核細則一、考核工作的組織實施1、班主任老師是所在班級學生個人量化考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本班學生的考核工作。2、政教處負責全校學生個人量化考核的組織和領導,檢查各班級對此項工作的落實情況。
  • 如何利用量化積分激發學生積極性——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是關鍵
    初中學生在七年級下學期始就要開始評選團員。我班的團員評選,不看成績,不看關係,班級量化積分是評選團員的唯一依據。比如,在七年級6月份要進行第一次團員評選,我會將整個七年級上學期和下學期6月份之前的量化積分進行排名公示。給幾個名額就直接從高到低選。也省了選人的麻煩,絕對的公開透明,大家也都心服口服。對此,我想說,誰規定的學習好各方面就一定都好,誰說的只要學習好就能先入團。
  •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也用量化 走入怪圈釀醞改革
    隨著新學年的開始,各高校陸續開始了對過去一年學生綜合素質的測評工作。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一項在很多高校已經運行多年,曾經作為學生獎學金、三好生評比和畢業分配重要參照的措施,由於對人的思想、品德、技能等方面進行人為的完全量化,已經走入一種「學生排斥,老師頭疼」的尷尬境地。
  • 1881TPWS 讀書會10月份「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邀請函
    迷失 的咖啡館》之後,《青春咖啡館》被法國頗具文化影響力的《讀書》雜誌評選為「二○○七年度最佳圖書」,獲獎評語是:「顯而易見,七十歲的莫迪亞諾是法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他的《青春咖啡館》即是最顯赫的證明,儘管這是一本庄嚴、傷感的書,結尾的音符甚至很悲愴。這家位於巴黎奧黛翁街區的咖啡館把我們帶回了六十年代…… 。
  • 王心凌全新專輯酷我音樂上線 主打歌《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詮釋成長
    專輯共收錄《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披著狼皮的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教海鷗飛行的貓》、《劈你的雷正在路上》、《大眠》、《到處不存在的我》、《房客》、《沈睡的森林》9首歌曲,分別代表王心凌一路走來對生活、工作、情感的態度和思考。主打歌《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是由著名音樂人陳珊妮為王心凌量身打造的新都市民謠,旋律清新溫暖。
  • 陝西高二學生課堂玩手機被勒令退學背後:學校對學生量化考核 按...
    對學生量化考核扣滿15分責令退學無獨有偶,在2017年,柞水中學出臺的一則住宿生管理規定,也讓家長和學生感覺「壓力山大」。記者注意到,這份對住宿生的管理規定全稱為《柞水中學住宿生量化管理考核獎懲制度》,且學生宿舍都張貼,上面寫著學生一學期的住宿量化考核並根據此細則扣分。
  • 什麼是量化解析基本面?
    很多投資者也有過相似的經歷:  「隔壁家老王什麼都不懂,隨便買了支股票,躺著都賺錢,所以我也學他,趕快開個戶好了。」  「我投資其實很厲害,要不是上回沒忍心割肉,我早就財富自由了。」  因此,如果你希望從金融市場取得理想的收益,「量化解析基本面」是你的必修課。
  • 量化類產品是什麼意思 量化類產品有哪些特點
    原標題:量化類產品是什麼意思 量化類產品有哪些特點   量化類
  • 「量化多因子」到底是個什麼鬼?
    今年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量化基金不多,只有南方新興消費增長、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泰達宏利量化、長盛量化紅利策略、景順長城量化精選、嘉實研究阿爾法等少數幾隻基金。但是至少讓我對量化基金產生了進一步深入了解的興趣。   量化基金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經常聽到的量化基金名字中的「多因子」又是個什麼鬼?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巴拉巴拉。
  • 哲哥量化英語:如何量化學習語法
    想要學習好英語,語法決不能忽視。然而語法知識比較複雜,在語法中有過去式、將來式、一般現在式、過去將來式、過去完成式等時態,傳統的填鴨式學習,讓人學完就忘,無法融會貫通。哲哥量化英語一直強調量化學習英語,要用量化的思維去學好「語法」。量化學習的技巧分為兩大點:第一點,集中集中學習語法意味著拿出完整時間段連續進行學習,而不是用分散的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
  • 被量化慣性「拋起」的校長們
    通過諸多成功案例抓住了每一個學生的心理,並告訴他們『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幹什麼!』可謂是『對症下藥』。」一所學校在《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發布的第二天,立刻轉載並作出了如上評價。的確,在講話稿中,該中學女校長列舉了不少成功人士的成長案例,希望學生學習他們能吃苦的精神。
  • 凡事算一算,如何用量化思維量化你的人生?
    接著撕掉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假如現在25歲),然後撕掉退休以後的時光(這個也不賺錢的,假使65歲吧),看看手中的紙條,只剩下25-65這40年。然後繼續撕,一天24小時,睡眠時間算8小時的話,也就是3/1的時間沒了,好我們把我們手中的紙3/1撕掉。
  • 村上春樹: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有些人的出現就像握不住的流沙,哪怕你在一瞬間,有過那樣真實的觸感,卻在下一秒又會完全地失去它。無論如何,有些人是你留不住的,他們琢磨不透,也來去無影無蹤,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迷失。
  • 量化對衝策略優勢是什麼?
    以下為部分採訪實錄:   主持人:近年來量化對衝策略也是成為最火熱的投資策略之一,您是如何看待量化對衝策略的優點或者是缺點?以及量化對衝策略的未來發展,您是如何看待的?更多的是依靠一些量化對衝的策略、算法等等。比如說期貨市場,普通的量化投資,可能是做一些CTA策略,而我們是結合著量化的一些工具,一些量化指標,使收益比較平滑,不只是依靠一些簡單的統計套利、統計對衝等等的一些數據模型,進行簡單的一些策略。我們比較講究精品,很細緻。   主持人:關於量化對衝的機遇,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 什麼是量化投資?程序化交易怎麼做?
    量化投資什麼意思?所謂量化投資是將投資環節標準化的交易方式,主要包括選股、買入、賣出三個環節,而真正的量化投資是完全自動化交易,不需要人為參與,投資者只要監管程序是否正常運行,參數設置是否合理,指標選擇是否在既定目標範圍內。
  • 990量化雲揭秘:什麼是比特幣的量化交易?比特幣量化交易靠譜嗎?
    什麼是比特幣的量化交易?比特幣量化交易靠譜嗎?同一個幣種在不同的交易所價格是不一樣的,試想如果把下面較低的搬到上面價格高的交易所去,是不是就賺了?按10萬來算,單次量化,可獲得1500左右的收益,如果一天出現2次或者3次呢,收益是不是更大?這就是量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