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烈超在為村民放電影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江津區蔡家鎮,72歲的程烈超被鄉親們親切地叫做「程電影」。1978年,程烈超成為了蔡家鎮的一名電影放映員,開始為山區群眾放映電影,一放就是41年。
昨天一大早,程烈超坐上了從蔡家鎮到江津城區的大巴車——他要去下載新的電影拷貝。這個月,他準備在蔡家鎮開展以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為主題的優秀電影展映活動。
鄉村電影放映員的工作很辛苦,程烈超為什麼堅持?他的答案很簡單:「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22歲入伍當兵遞交第一封入黨申請書
「敬愛的黨組織,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願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1969年,22歲的程烈超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一封入黨申請書。
50年後,再次回憶起第一次寫入黨申請書時的情景,程烈超依然難掩心中激動。
「當時我剛入伍當兵,滿腔熱血,思想上積極追求進步。」程烈超說,第一次申請入黨沒有獲批,他感到有些失落,但他沒有放棄。在工作中,他一直保持積極主動,認真完成各項任務。
一年時間裡,程烈超又寫了幾封入黨申請書,但是依然沒有獲批。「說實話,當時還是很難受。但是我也很快清醒地意識到,這說明我還不夠優秀,達不到共產黨員的標準。」從此,程烈超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
「那時候,我真的是做夢都想入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程烈超說,他的入黨積極性沒有絲毫減弱,反而越來越高。
程烈超一邊向身邊的共產黨員學習,一邊向自己的姐姐和三弟請教,「他們都是共產黨員,給了我很多幫助。」
4年時間,程烈超一共寫了18封入黨申請書。
「我經常回憶起申請入黨時的心情,回憶沒有被批准入黨時的失落,回憶終於被批准入黨時,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的喜悅……」程烈超說,從第一次申請入黨開始,自己就沒想過放棄。
1973年10月,程烈超終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翻山越嶺放電影一幹就是41年
幾十年來,程烈超都把這18封入黨申請書當作是自己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它們時刻在提醒我,應該為人民多做點好事,多做點實事,才能不辜負我的黨員身份,不辜負黨對我的考驗和信任。」程烈超說,每一封入黨申請書,都是自己對黨的莊嚴承諾。
1978年,31歲的程烈超退伍回鄉,成為了蔡家鎮的一名電影放映員。這份在不少人眼裡又累又不賺錢的工作,程烈超一幹就是41年。
程烈超回憶說,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偏遠貧瘠的江津南部山區,老百姓能看上電影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當我給他們放電影的時候,我看到他們的眼神裡有滿足、有快樂,眼睛好像會發光一樣。」程烈超說,在鄉村放映電影的路並不好走,有很多山間小路,坎坷崎嶇。程烈超背著100多斤重的電影放映器材翻山頭、爬陡坡,晴時一身灰,雨後滿腳泥,從沒叫過一聲苦。
走路超過10萬公裡要用一生踐行承諾
程烈超紮根鄉村放電影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十多年前,程烈超就被評為2006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07年度重慶市敬業奉獻道德模範。
如今,程烈超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每年要給每個村子放12場左右的電影,一年要放130多場。最遠的村子距離他家有30多公裡,路途遙遠而崎嶇,但是他樂此不疲。
村裡的露天電影放映時間都是在夜間,程烈超每每放映完畢再回到家,多數已是凌晨1點。遇上山路崎嶇的村子或下雨,程烈超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就更多了。
幾年前,為了方便運輸電影放映器材,程烈超自費購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結果因為騎的山路太多,這輛電動三輪車騎了不到兩年就被騎壞了。現在,程烈超已經自費買了三輛電動三輪車。
41年,程烈超放映電影走過的路,已經長達十萬餘公裡。
這個月,程烈超準備為鄉親們放映《建黨偉業》、《鐵人王進喜》、《焦裕祿》等優秀電影,共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
「只要我還能動,我就會繼續把電影放下去。」程烈超說,從寫下第一封入黨申請書的那天起,自己就下定決心,要用一生時間去踐行承諾。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