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買充電寶的時候都在考慮要買多少毫安的充電寶,相反越大容量的充電寶也就越厚重。
移動電源也叫「充電寶」,作為手機的周邊產品,近兩年市場異常火爆。究其原因,還不是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而且手機一旦處於低電量,整個人都會異常煩躁,像是「生病了」一樣
所以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大容量的充電寶出現了,它們種類繁多,而且質量也良莠不齊。這些充電寶標榜著大容量,一言不合就上萬毫安的容量。但是,它們真的能夠給手機提供一萬毫安的電量嗎?
很多人在選購移動電源的時候,都喜歡用移動電源標稱的電量去除以自己的手機電量,從而推算出充電寶在充滿的狀態下能充給手機充幾次電。比如拿一個10000mAh的充電寶去充一個iphone7plus。
iphone7plus的電池容量是2900毫安,所以10000/2900≈3.5次,所以就認為充電寶能夠給手機充3-4次電。但是實際用下來,充電寶大概只能給手機充兩次電就耗盡了。如果拿這個方法出門旅行的話,很可能你的手機在路上就電量耗盡了。
那麼,充電寶的電量到底有多少能夠提供給手機呢?到底應該怎麼給充電寶計算充電次數呢?這要關注充電寶充電的原理。一般的移動電源(充電寶)都是鋰電池或者鋰聚合物的電芯,同時還有一組升壓電路和一個充電管理系統組成的。
一般來說,鋰電池的工作電壓時3.6V,而給手機充電的數據線的USB接口的電壓時5V,所以要給手機充電,需要通過升壓電路把鋰電池的輸出電壓升高到5V,所以如果是10000毫安的移動電源。
經過這樣的電壓轉換之後,就變成了10000mAh*3.6/5=7200 mAh。所以一個標稱是一萬毫安的充電寶只有7200毫安的電量是用來充電的。而且在這個升壓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能量損耗,所以真正的電量還需要10000mAh*3.6/5再去乘以能量損耗的轉換率,這個轉換率的大小與充電寶自身的電板質量等有關。
為什麼會有能量損耗,這是因為充電寶在放電的過程中,除了釋放電能之外,一些電能還會被轉化成熱能等其他的形式被釋放出來。所以有的時候充電會發現充電寶很燙,其實就是很多電能被轉化成熱能的形式釋放了。
而充電的時候會很燙的充電寶肯定不是質量很好的,上面提到轉換率的大小與充電寶的質量有關。同樣,轉換成其他能量越多的充電寶質量肯定也是堪憂的。市面上正常的移動電源的轉換率大約是80%-90%。
也就是說,在計算充電寶的充電次數的時候,公式可以寫成:標稱電量*3.6/5*80%,所以真正能充給手機的電量只有標稱電量*60%。當然,這個估值也只是對市面上的質量上乘的充電寶。
而對於一些價格低廉號稱性價比之王的充電寶,標榜自己容量大,超薄,而實則發熱量大,轉換率極低。快到冬天了,如果你缺個暖寶寶的話,可以考慮入手這樣的充電寶。總而言之,小編建議你在選擇充電寶的時候一定不能被大容量蒙蔽了雙眼,要選擇大品牌的優質充電寶,才能給你的手機滿滿的「移動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