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高考滿分作文再引爭議,寫作教育路在何方?

2020-08-10 21世紀經濟報導

每年高考過後,網絡上甚至圖書市場上都會出現各種「滿分作文」,但據說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仿作。不過,今年卻真的流傳出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而且據稱其本來被打39分,由浙江省閱卷組長親自改為滿分。與許多假的滿分作文不同,這篇真滿分作文流出後,卻引起爭議。欣賞者認為作者有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視角,批評者則指該文故作高深,語句晦澀,甚至有「翻譯體」語病。

爭議甚至驚動了語文統編教材總編溫儒敏教授,他在微博上一邊認為不應苛責考生,更要尊重閱卷組的權力,一邊也說學生不要仿效這篇作文。溫儒敏教授強調了閱卷的權威,同時也強調閱卷不能搞公開化,不然考試嚴肅性就無從談起。

但是這兩日輿論又發現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本身就經常以閱卷組組長的身份進行寫作培訓,還出了寫作輔導書。更重要的是,他公開提出高考作文就是要反對套話作文,即將歷史文化名人的名言累積文中,不管題目是什麼就套上去,文體混雜,生搬硬套,此種套話作文就不能及格。顯然,按照這套標準,目前的滿分作文會引發更大的爭議。

高考的科目中,語文沒有數理化那樣讓不少人恐懼,也沒有英語那樣讓部分學生頭疼。每個人都似乎覺得自己語文「不差」,而作文更是每年高考後媒體最先關注的——有尖銳的評論說,這是因為大部分人只能看懂作文題。拋開傳播理論不說,作為幾乎是高考中佔分最大的一道題,作文到底該考什麼、怎麼考,或者進一步,語文甚至整個高考應該考什麼,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這也說明,雖然學生不覺得語文是問題,但是社會已經認為語文教育是問題,寫作教育更是問題。

就浙江的這篇作文來說,正反兩方的觀點都不無道理。但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本身就值得思考。高考涉及每年幾百萬考生的前途,公平性、客觀性是其必然要求。雖然公平性首先是程序公平,但也要求一定程度上的客觀性。一篇在不同閱卷者手中可能獲得相差甚大的不同分數的文章,可以作為文學創作嘗試的方向,但顯然不是一篇適合高考的「範文」。



這並非說學作文就必然要圍繞高考的指揮棒,而是反方向的邏輯:高考的指揮棒應該有利於語文教育。語文教育到底要教什麼?恐怕正如溫教授說的,首先還是要培養基本的語文能力,而不是較難(如果不是完全無法)客觀化的「文筆」。對於大部分中學生而言,能通順、清晰的表達,才是最重要的。翻譯體不僅不值得仿效,更應該摒棄。

至於「思想」、「視角」等,固然非常重要,但既非語文課可以獨自完成,也並非寫作教學的主要任務。例如,思想性無疑首先源自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也正是許多人欣賞這篇旁徵博引的作文的原因之一,但能否僅通過作文要求來推動閱讀呢?還是甚或相反,反而更鼓勵不求甚解的閱讀,強化猜題的傾向。所以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提出的反套話作文至少現實意義是有的,但是到底什麼才是套話作文又是一個問題了。

大家都用就是套話,閱卷反套話,但有條件的學生訓練更多一點,不再是引用屈原、陶淵明、蘇軾,更可能去學所謂的學術「黑話」,以標榜思維的深邃。筆者一位前同事曾這樣指導學生論文寫作:要說人家看不懂的話,才是有學術性。姑且不論這在學術寫作中是否成立——我認為是不成立的,中學生要學的究竟是讓人「看得懂」還是「看不懂」?答案是顯然的。但不少人不這麼認為,甚至如溫教授所說:這一風氣已經蔓延到中學生當中。

高考作文,還是要引導學生寫讓人看得懂的話,因此不僅閱卷時要注意,在出題時就應該慎思,甚至可以考慮減少大作文分數比重,增加短篇寫作。這樣也許不利於少數「怪才」,但卻是最優的選擇。而要鼓勵多元和創新,不是靠高考就能解決的,其真正阻礙在別的地方。

(作者系社會科學博士)

責任編輯 李劍華 實習生 李各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2滿分作文為何引爭議?但就是這樣一篇滿分作文,不僅在閱卷的時候,不同的閱卷老師給出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網上公布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作文刊登出來之後,也有網友和專家表示這樣的作文應該給滿分,要寫成這樣的文章,需要考生閱讀大量的書籍,這不是簡單的背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更何況我們的高考作文應該更加提倡個性化的表達,每個考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適合自己的寫作角度。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網友認為,這篇作文給高分沒有太大的意見,但給滿分有點名不副實。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日前,浙江省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以其大量的「掉書袋」,晦澀難懂的語言而贏得高考閱卷老師青睞,獲得滿分。該新聞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覺得該篇作文裡面的生僻字與生僻詞太多,不排除是給閱卷老師發送「暗號」,畢竟經調查發現,有閱卷老師在開設作文輔導班,不排除閱卷老師與輔導班學生事先對好暗號。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直呼:猶如電腦撰寫,堆砌名人名言
    1今年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爭議,這幾乎是史無前例。這篇作文題為《生活在樹上》,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後又交由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來力排眾議,將其評定為滿分作文,但評完後又表示「不建議學生模仿」。
  •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 停止涉事教師參加評卷...
    原標題: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 停止涉事教師參加評卷工作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浙江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今天發布關於浙江省高考作文評卷相關情況的通報。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浙江滿分作文風波:爭議文章系被擅自曝光,評卷人曾編寫作輔導書
    8月13日,長達兩周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之爭迎來轉折。當天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通報稱,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決定停止其參加高考評卷等國家教育考試工作。上述通報還提到,對於網民反映的其個人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公眾仍有諸多疑問待解:往年的滿分作文是如何流出的?評卷人是否允許開班賣輔導書?
  • 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被眾人稱頌的滿分作文是怎樣的?
    為做好每年的高考評卷工作,我省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製定了《評卷工作細則》與《評卷教師工作規則》。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人文教育應從"作文"邁向"寫作"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用廣博徵引卻不乏晦澀的風格,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廣泛爭議。高考作文的確是個獨特的社會熱點,每年高考結束後,語文試卷中的作文屢屢成為熱議話題,到處都能看到對當年高考作文題的各種分析,這種受關注的程度是其他學科試題無法相媲美的。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這是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中的開頭。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並引起巨大的爭議。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這種晦澀複雜的表達方式,給大部分正常理解水平的讀者造成的閱讀障礙。首先,我並不讚賞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贊成因為輿論爭議就把這篇作文降分處理。
  • 「滿分作文」引爭議:被取消閱卷資格是必然的
    前不久,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不少爭議,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力排眾議,給了該作文滿分。後來,陳建新被網友扒出,其參與主編的高考作文書正在網絡上大賣。不少網友覺得,這恐怕不妥。後來有關記者聯繫陳建新本人,他說對參與編著高考作文書一事不清楚,然後就掛了電話。這讓很多人不解,自己參與編著的書,不清楚?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評卷組長已被免職,看完你會打幾分?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由於其晦澀的詞彙、老練的寫法引來廣泛的關注。文中不僅提到了卡爾維諾、維根斯坦、麥金太爾等人名,還使用了振翮、一覘等生詞,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
  • 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老師被調查 高考滿分作文備受爭議
    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老師被調查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為做好每年的高考評卷工作,我省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製定了《評卷工作細則》與《評卷教師工作規則》。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
  • 高考滿分作文評卷組長下課,數學命題者被指校外兼職引來爭議
    高考滿分作文評卷組長下課,數學命題者被指校外兼職引來爭議高考結束多時,考生和家長也已完成了志願的填報,但是關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爭議卻還沒平息,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評卷組長陳建新被舉報邊出書,邊教寫作,竟被下課。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這篇作文在第一個批卷老師只得了39分,但是嚴格的高考需要很多個老師共同改卷,但是第二個老師和第三個老師給出的分數卻是55分,兩次得分相差巨大,這引得了審查組的重視。最終經過他們的討論,最終決定給予滿分。我們從這個得分的巨大差異就能夠看出這部小說肯定在改卷的時候就有爭議,那麼是什麼樣的爭議能夠引發社會上激烈的討論呢?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事件輿情分析
    近日,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在文章本身被討論的同時,其背後的閱卷與刊登過程也被置於輿論漩渦中心。從一篇高考作文中引申出來的不止是滿分作文的評判標準,更是對高考公平的反思。同日,浙江省寫作學會發表聲明稱「陳建新與滿分作者有利益交換」是誣陷。
  • 既當裁判,又當教練,浙江高考作文評卷組長引爭議
    不久前,一篇晦澀難懂的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流傳開來,與此同時,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作為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給《生活在樹上》這篇語言晦澀難懂的作文打了滿分,而在此之前,第一位老師只給這篇作文打了39分,隨後兩位老師打了55分,而在最後才被陳建新打為滿分,所以由此引發了巨大爭議。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滿分作文怎麼評
    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評卷、出書、培訓……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
  • 閱卷組長被舉報,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特別針對此事做了回應: 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點擊藍字查看: 2020浙江滿分作文來啦!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的爭議之作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