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2020-08-05 經濟觀察報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言詠/文「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這是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中的開頭。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並引起巨大的爭議。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這種晦澀複雜的表達方式,給大部分正常理解水平的讀者造成的閱讀障礙。

首先,我並不讚賞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贊成因為輿論爭議就把這篇作文降分處理。一篇經過正當程序獲得滿分評分的作文,如果因為輿論改變評判,對於一名高考生來說,有失公平。這是討論的前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透露,相關人員已介入上述作文評分事宜。

跟這篇作文拿了滿分本身相比,我更擔心,輿論波瀾被掀起後所帶來的示範效應。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大組長陳建新在點評中說:這篇文章「文字的老道和晦澀同在」,「展現了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平」,「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

高考滿分作文一直是語文教育的風向標,這篇作文經過如此高度嘉獎的點評以及輿論的發酵,會給語文教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語文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孩子感受好文字、理解好文字、並嘗試用好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什麼樣的文字是好文字?

我始終認為,深入淺出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對於文字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晰地表達意思,不管多麼深邃的思想,都不應該成為晦澀表達的理由。每一個有寫作經驗的人都明白,真正的高手擅於把複雜的思想簡練地表達,只有寫作者理解透徹了,才能把一個深奧的道理掰開揉碎講明白。那些用生僻詞彙以及冗長造句堆砌的,不是故意炫技,就是一知半解。從這個角度說,我不認同「文字老道和晦澀同在」的評價。在寫作中,「晦澀」沒有任何值得褒獎的一面,文字表達學術化更是寫作者應該著力避免的。

就我自己的寫作練習過程來說,少年時期更沉醉於辭藻與句式,後來年歲漸長,隨著閱讀的豐富,以及工作中不斷的文字訓練,我才得以更好地理解洗鍊文字背後的美。可以說,這篇滿分作文的點評中所表揚的,正是中學生習作中易犯的通病,是應該糾偏之處。《讀庫》的主編張立憲在《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一文中曾指出,寫作中最主要的兩個問題,一是詞不達意,一是意不勝辭。後者呈現出來是「用華麗的、密集的字詞傳遞單薄的意思」,寫作者往往難以自知。

輿論不要把矛頭針對這篇作文的寫作者,一個十七八歲的高考考生。我們在少年時代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階段。但是,這篇作文獲得了滿分審定,經過了輿論的放大,進而可能引發的示範效應,值得思考和處理。語文教育應當導向「好文字」,從個體的角度說,好的文字表達能力讓人一生受益;從更大的角度說,無數個體的母語表達力將構成一個民族的文化藝術面貌,是其精神之所在。

王鼎鈞在他的回憶錄四部曲之一《昨天的雲》裡寫過一位老師對他寫作的影響。那位老師強調文筆簡潔,提倡質樸、反對矯飾、重視內容。他告誡學生要警惕文藝流行病,白話文學的根源不在書本裡,而在生活中,在大眾每天說的話裡。要走出去看,走出去聽,在天地間找文章。王鼎鈞有一次在作文裡寫道:「時間的列車,載著離愁別緒,越過驚蟄,越過春分,來到叫做清明的一站」,老師未加改動,也未加圈點,但在發作文本時淡淡地說:「這是花腔,不如老老實實地說清明到了。」另一次,王鼎鈞又寫:「金風玉露的中秋已過,天高氣爽的重陽未至」,老師毫不留情地改成四個字:今年八月。

王鼎鈞後來成為一代文人。他幸而遇上了好老師,在潛移默化中理解何為文字之美。希望所有的孩子們,也能在語文教育中被真正的好文字薰陶滋養,學會用平易的文字表達深思,用克制的文字表達深情。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2滿分作文為何引爭議?但就是這樣一篇滿分作文,不僅在閱卷的時候,不同的閱卷老師給出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網上公布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對廣東考生有何啟發?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評論」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中的是是非非
    文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公布後,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其以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身份主編圖書、以及參加作文講座的經歷也被自媒體曝光。質疑方認為,陳建新違規發布高考滿分作文、出版圖書、參加作文講座,以語文作業閱卷大組組長身份,謀取私利。
  • 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被眾人稱頌的滿分作文是怎樣的?
    為做好每年的高考評卷工作,我省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製定了《評卷工作細則》與《評卷教師工作規則》。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的爭議
    浙江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起極大的爭議,網友們對此褒貶不一,頗有意思。認同者覺得該考生在某一領域有著偏愛,思維獨樹一幟,理應滿分鼓勵;或認為他應該擁有博覽群書的好習慣,文字功底非同一般,能夠持著自己的觀點另闢蹊徑,旁徵博引,可謂是一篇美文;有人稱該考生是一位「怪才」,「怪才」從來就是與眾不同。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各省市的作文題便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雖然很多人早已畢業,但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對待每年的高考依舊抱有很高的熱情,時刻留意考試的動態。近日,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該考生脫穎而出,所寫內容成功抓住了閱卷老師的注意力,作文曝光後也引來了大家的矚目,很多權威人士對該生的作文也發表了自身看法,人大教授直言:個性化的作文應鼓勵!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目給出了一段材料,涉及個人、家庭、社會,以落差或錯位為關鍵詞,要求考生談談自身看法。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各省市的作文題便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雖然很多人早已畢業,但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對待每年的高考依舊抱有很高的熱情,時刻留意考試的動態。而高考成績放榜後,各省份的滿分作文也相繼出爐。
  • 雜誌刪除滿分高考作文,教育沒必要迴避爭議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最早刊發在浙江教學月刊社官方微信公號,在出現爭議之後,人們發現該雜誌已經刪除了這篇作文,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大副教授陳建新的點評也一併「消失」。想必這是雜誌社對這起作文爭議事件的反應,但老實講,不該害怕爭議,刪除也無必要。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事件輿情分析
    近日,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在文章本身被討論的同時,其背後的閱卷與刊登過程也被置於輿論漩渦中心。從一篇高考作文中引申出來的不止是滿分作文的評判標準,更是對高考公平的反思。事件概述8月2日,「教學月刊」公眾號發布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附有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文章一經發布就因晦澀的用詞引發輿論,隨後該公眾號刪除文章。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閱卷組長被舉報,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
    今天浙江閱卷組長被舉報的消息,刷屏各大網絡,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也做了報導。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特別針對此事做了回應: 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把閱卷老師唬住就能得滿分?
    ,得到了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作文滿分! 8月2日,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作文《生活在樹上》,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與科學。
  • 南財快評:高考滿分作文再引爭議,寫作教育路在何方?
    每年高考過後,網絡上甚至圖書市場上都會出現各種「滿分作文」,但據說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仿作。不過,今年卻真的流傳出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而且據稱其本來被打39分,由浙江省閱卷組長親自改為滿分。與許多假的滿分作文不同,這篇真滿分作文流出後,卻引起爭議。欣賞者認為作者有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視角,批評者則指該文故作高深,語句晦澀,甚至有「翻譯體」語病。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這篇文章的滿分之路頗為曲折,根據浙江教育月刊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爭議中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老到和晦澀同在」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在公眾號上率先推出「高考作為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欣可「嚆矢、振翮、孜孜矻矻、袚魅」,「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韋伯」……冷門生僻的詞語,超出一般高中生認識範圍的哲學家,它們出現在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網友們評論其「晦澀難讀」,也正因如此,這篇文章對外公布後引發了輿論爭議。
  • 既當裁判,又當教練,浙江高考作文評卷組長引爭議
    不久前,一篇晦澀難懂的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流傳開來,與此同時,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作為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給《生活在樹上》這篇語言晦澀難懂的作文打了滿分,而在此之前,第一位老師只給這篇作文打了39分,隨後兩位老師打了55分,而在最後才被陳建新打為滿分,所以由此引發了巨大爭議。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哪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浙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面世,毀譽參半,專家說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可不買帳。麥田老師一直以來專注於作文研究,這篇作文也反覆閱讀了,覺得打滿分過分了,但是也不至於打39分,如果我是閱卷老師,給48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買家與賣家的一次相遇
    《高考作文實戰實訓》,作者是我陳建新!對上了暗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誕生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石驚起千層浪,引發爭議的同時,討論的焦點也隨之轉到了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身上。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就是陳建新拍板的。錢江晚報曾報導:陳建新從2000年開始擔任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主持制定每年的作文評分標準,確定每年的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直呼:猶如電腦撰寫,堆砌名人名言
    1今年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爭議,這幾乎是史無前例。這篇作文題為《生活在樹上》,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後又交由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來力排眾議,將其評定為滿分作文,但評完後又表示「不建議學生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