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因大紅大紫,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隨著歐萊雅旗下眾多品牌紛紛在其明星產品中添加玻色因,含玻色因的產品線也日趨豐富。
赫蓮娜、修麗可、蘭蔻、科顏氏、羽西、美即、理膚泉等多個品牌都推出了以玻色因為主要賣點進行宣傳的產品,如赫蓮娜黑繃帶面霜、歐萊雅紫熨鬥眼霜、蘭蔻菁純臻顏眼霜/晚霜、蘭蔻新黑金臻寵面霜、聖羅蘭妍活青春精華液、科顏氏新集煥白均衡亮膚淡斑精華液等。
中國消費者,尤其是「成分黨」們,對玻色因的追捧也隨之高漲。越來越多的人能有更多的機會使用含玻色因的產品,銷量和關注度是最好的口碑。因此,玻色因的使用效果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可以說,歐萊雅以一己之力帶火了玻色因。
玻色因其實是一種複合物,其關鍵成分所對應的化合物INCI(國際化妝品原料)名稱為「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目前看來它已等同於日常所說的「玻色因」了。歐萊雅的研究工作者最先發現了它並加以研究和應用。
早在1999年,歐萊雅集團就在法國申請了玻色因的合成專利,並於2006年添加到產品中,作為一種抗衰老成分進行宣傳,前期比較低調。直到2018年,隨著歐萊雅旗下眾多品牌強勢推廣,才使得玻色因廣為人知。目前,玻色因還沒有在中國進行商標註冊。玻色因的英文Pro-Xylane原本是商品名,在國內已經成為了一種廣泛使用的原料代名了。
目前,在小紅書上,與「玻色因」相關的筆記多達7萬多篇。青眼以「玻色因」為關鍵詞在天貓進行搜索,顯示有501件相關商品,除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不少本土品牌也有宣稱添加玻色因的產品,例如百植萃、米蓓爾、米加MIGNON MAIMAI、珂浦生物、小尼芳香等,在它們的主打功效中,抗衰老、抗皺、緊緻、保溼出現的頻率頗高。顯然,玻色因已成為國產品牌追逐的又一個風口。
去年下半年,國內原料商聞風而動,紛紛通過整合資源或迅速立項著手研究開發玻色因,很快,國內市場上就出現了「玻色因」的身影。這為眾多敏銳的國內化妝品生產企業在開發玻色因產品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隨著市場上「玻色因」產品的日趨豐富,配方師們的困惑隨之而來,不少供應商都宣稱自己的原料是玻色因,也能提供一些圖譜,但彼此差別懸殊。偶然的機會,長風與貝樂科(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寧繼彬聊及此話題,作為國內較早研究玻色因相關產品的人士,寧繼彬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寧繼彬認為,玻色因本是「舶來品」,剛開始大家只是通過文獻去了解它,對國內生產商來說,前期的主要工作就是仿製。在合成方法和工藝方面,儘管有歐萊雅的相關專利文獻「指引」,但真正去合成、純化時會碰到很多需要解決的難題,這就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各家得到的「玻色因」產品不一樣。
寧繼彬還表示,既然要生產玻色因,產品能對標至關重要。要仿製產品,生產者研究並建立質量標準更為重要。如果有了標準,沒有合適的檢測設備和方法去分析評估,也是不靠譜的,因此檢測方法也需要同步開發。由於玻色因結構及其組分的特殊性,難以用常規的檢測器和檢測方法去做定性和定量的測評。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已經有原料公司及化妝品企業找到並能熟練使用一些方法去定性、定量地分析「玻色因」了。因此,相信玻色因「魚目混珠」的情況很快就會改變。
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的結構
相關文獻表明,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的非對映異構體比例大約為50/50,通過對歐萊雅集團旗下玻色因含量比較高的一些化妝品進行破乳分析,可以發現這兩種異構體基本分布基本在50/50-70/30之間,或許是考慮到了合成及提純的經濟性和可行性,一般可以認為50/50-70/30都是合適的範圍。
這樣看來,不是所有的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都能叫玻色因。
然而,國內一些宣稱為「玻色因」的原料當中,有的產品雜質太多,玻色因純度和含量很低,有的產品成分確實是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但只有一種異構體存在。單一異構體的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功是否能達到歐萊雅集團的玻色因那樣的功效,目前還沒有得到實驗證明。另外,有的成分確實滿足是一對同分異構體的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化合物,但異構體的比例不對,甚至正好相反,這應該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玻色因。
實際應用表明,真正的玻色因在較高的濃度之下對皮膚沒有毒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有的宣稱玻色因的產品添加量高達30%。
由於近年來玻色因成分大火,國內化妝品企業也紛紛追逐玻色因風口,不少企業將精力投入產品品類、配伍性及功效驗證等方面的研究,卻忽視了對玻色因原料品質的甄別,研究到最後,才發現所用的原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玻色因,有些甚至是品質低劣的產品,因而走了不少彎路,白白浪費研發時間。
據相關行業人士介紹,目前用來檢測、鑑別玻色因品質最為合適的方法是通過核磁共振碳譜來實現。由於核磁共振氫譜中氫的信號相互裂分,有時有稀釋溶劑,導致氫譜顯得複雜,而核磁共振碳譜則能簡單明了地顯示每一個碳,且能初步根據碳信號的強弱,判斷非對映異構體的比例。
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的核磁共振碳譜
此外,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本身無氣味,但有些市售產品會帶點醋酸味,這是因為在合成過程中會產生乙酸。完全除去反應產生的乙酸鹽很困難,但產品除雜越好,氣味則越淡。酸味會影響化妝品香味的好感度,因此,儘可能低的酸味,也就意味著儘可能低的乙酸鹽殘留,是評估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對此,成都慧捷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慧捷斯)總經理狄磊勤表示:「國內不少廠家推出的玻色因原料,大多濃度在30%左右,通常以多元醇和水等為溶劑。這種濃度主要參考了歐萊雅集團的相關文獻。」
據狄磊勤介紹,採用低濃度的溶液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動化生產供料的需要,畢竟高含量玻色因太粘稠了。國內很多原料商也採用了這種低濃度原料的溶液,但這就難以避免的會存在有些產品純度不夠、含量不夠、雜質較多、原料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恰巧是一些中小規模的化妝品企業難以通過簡單的檢測發現的。
狄磊勤還表示:「如果能拿到高含量的玻色因產品,純度越高,雜質越少,它潛在的副作用和安全風險就越小。如果能拿到高含量的玻色因樣品,化妝品廠家只需要花兩三百元,對其進行核磁檢測,從核磁譜圖就能看出當中是否有雜質,確定玻色因的結構與對映體的大致比例。如果用的是低濃度溶液,進行核磁檢測前,還要經過烘乾水分、分離多元醇等步驟,成本高、難度大。」
由此可見,採用高純度玻色因,可以幫助企業大幅減少檢測、研發的時間和成本。對此,慧捷斯在近期也推出了品牌名為「西塞因」的玻色因原料產品,不同於市面上30%濃度的溶液,西塞因的純度達到了98%以上(含量≥95%)。據介紹,西塞因的合成過程也遵循了類似歐家的綠色化學工藝。
據慧捷斯玻色因首席研發官陳封政介紹,慧捷斯還首創了蒸發光導向的HPLC檢測法,結合核磁共振儀測定H和C的譜圖來確認玻色因產品結構的正確性和品質優劣。同時,慧捷斯還購買黑繃帶面霜等歐萊雅集團旗下玻色因產品進行檢測分析,獲取相關數據作為參照,團隊也已具備能分析、檢測、評估市場流通的含「玻色因」化妝品中的玻色因質量狀況的能力。
陳封政表示,蒸發光導向的HPLC檢測法可以檢測出異構體、木糖、焦糖等成分,很好地驗證玻色因產品純度;玻色因純度越高,木糖和工藝的雜峰面積越小;出峰時間不對則說明結構不正確。他還稱:「西塞因與歐家的玻色因具有高度的相似度。」
西賽因NMR-1H譜圖
西賽因NMR-16C譜圖
某產品的玻色因純度檢測HPLC圖
西賽因純度檢測HPLC圖
據了解,目前國內部分的玻色因原料生產商尚處於起步階段,很多產品還存在純度不高,濃度難以檢測以及成分組成不準確的問題。但隨著慧捷斯推出98%純度(含量≥95%)的玻色因產品以及相應的檢測方法,相信國產玻色因已達到國際相同的水平。狄磊勤也向青眼透露,慧捷斯正計劃聯合業內企業制定國產玻色因純度標準和檢測方法。
Cavezza A, Boulle C, Gueguiniat A, Pichaud P, Trouille S,et al. (2009) Synthesis of ProXylane: anew biologically active Cglycoside in aqueous media.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845–849.
Kristian Prydz, Knut Tomas Dalen. Synthesis and sorting ofproteoglycans.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113, 193-205 (2000).
Emilie Vassal-Stermann, Albert Duranton, Annie F. Black, etal. A New C-Xyloside Induces Modifications of GAG Expression, Structure andFunctional Properties. PLoS One. 2012; 7(10): e47933.
Deloche C; Minondo AM; Bernard BA; Bernerd F; Salas F;Garnier J; Tancrède E. Effect of C-xyloside on morphogenesis of the dermalepidermal junction in aged female skin. An ultrastuctural pilot study.Eur J Dermatol. 2011;21(2):191-6 (ISSN: 116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