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路見不平一聲吼」、「你有我有全都有」、「風風火火闖九州」,當年一首好漢傳遍大街小巷,即便是沒有讀過《水滸傳》的人也會吼上那麼一嗓子,但也正因為太多人沒讀過原著,他們會因此對梁山好漢這一團體產生誤解,誤以為梁山之上都是好人。
原著無疑是以梁山眾好漢的視角去展開故事,即便這是一部群像戲,但還是可以說書中的主角就是梁山好漢,但作者施耐庵並沒有因此就顛倒黑白,梁山好漢中固然有人樂善好施,也有人打抱不平,但作者對他們惡的一面也是毫無保留的呈現的,可以說是還原了一個最真實也最殘酷的北宋時期的社會底層世界。
但若要深究梁山之上最可惡的好漢是哪一位,恐怕多數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反倒是這個問題反過來問「梁山上有幾個好人」,答案也許會比較少。
一、公認的惡人
梁山之上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總計一百零八位好漢,而這些好漢出身各不相同,大體來說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曾經的官軍,比如關勝、呼延灼、林衝等,第二類是小官小吏,比如宋江、武松、楊雄、李雲等,第三類則是惡霸,比如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等,第四類則是山賊,比如周通、王英、鮑旭、樊瑞等。
而這幾類人中,早早落草淪為山賊的反倒是最多的一類,這類人平日裡幹的就是打家劫舍的惡事,可想而知以這類人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水泊梁山風氣好不到哪去,而其中公認的惡人也多半出自這第三類和第四類人。
(李逵劇照)
比如鮑旭這人就殺人如麻,原著中他和李逵、項充、李袞組成了先鋒部隊,他要做的就是衝鋒之後殺個痛快,這任務交給別人可能還有點迫不得已的意味,而交給鮑旭和李逵則是投他們所好,他們就是魔頭。
又比如周通、王英,他們強搶民女,書中呈現的部分有限,且不知多少家庭因他們而破碎。
還有像是張青、孫二娘這樣開黑店的賊夫妻,他們宰殺過路客,連魯智深也差點死在他們手裡。
這些都是明面上可以看見的惡人,也是公認的惡人,然而他們都混上了梁山。
二、被忽略的惡人
除了那些被大部分讀者唾棄的惡人之外,梁山上的另一部分惡人則是被一部分讀者以「粉絲濾鏡」給忽略了,比如武松和魯智深。
有人說武松和魯智深是梁山之上為數不多配得上「好漢」名號的人,其實那些人根本沒弄明白好漢的定義,好漢不等於好人,而是指亂世之中有本事活下來的狠人,從這一點看梁山之上的好漢都無愧「好漢」之名,他們都夠狠,而如果是籠統的將好漢等同於好人,那梁山上除了一個「鐵面孔目」裴宣沒作惡之外,其他還真找不到好人了。
(武松劇照)
就拿武松來說,武松面對張青夫婦這等惡人沒下狠手,居然留他們性命,這是好人所為嗎?也不符合多數人吹噓的「武松好打抱不平」的人設,不是嗎?而更可惡的是武松後來還以「試刀」為由殺了一個無辜的道童,這不是造孽嗎?
再看魯智深,他是個爽利人不假,但他那種直來直去的性格其實是建立在絲毫不考慮他人感受的前提下,他曾在餓肚子的時候搶老和尚的稀粥,這是好人所為嗎?
多數人吹捧武松和魯智深不過是因為他們在武功、力量方面的能力,與人品沒有太多的關係,不該將他們與「好人」聯繫在一起。
三、金庸眼中的惡人
而武俠小說界泰鬥級的人物金庸老先生也是《水滸傳》的忠實書迷,最直觀的表現莫過於他直接將《射鵰英雄傳》的主角郭靖設定為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人,而他也表達過自己對梁山好漢的看法。
(金庸)
那是在《鹿鼎記》一書結尾的後記中:「作者只是描寫有那樣的人物,並不是鼓勵讀者模仿他們的行為。《水滸傳》的讀者最好不要像李逵那樣,賭輸了就搶錢,也不要像宋江那樣,將不斷勒索的情婦一刀殺了。」
(宋江劇照)
是的,常常有人會誤會一個作者塑造什麼樣的角色,他本人就一定的推崇那種角色或者是崇拜那種角色,其實不然,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庸故事,其中角色不過是作者用來推動劇情的棋子,並不代表作者的立場,而在金庸看來,李逵、宋江就是《水滸傳》中最可惡的人,只不過金庸在評價宋江的時候只提到他殺妻是不全面的,宋江之惡更在於他的虛偽,他為了保全忠義之名殺死李逵就是最大的惡,梁山的兄弟不過是成就他忠義之名的墊腳石而已,至於李逵之惡則無需多言。
總的來說,金庸提到的這兩位的確是梁山上的惡人中最具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