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將毀滅?我們正朝神秘"巨引源"運動

2020-12-17 中關村在線

在宇宙深處的某處,遠離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在那深邃的無邊黑暗之中隱匿著一頭巨獸。它正運用它強大的力量,極其緩慢但卻不容抗拒地對我們施加著影響。再過數十億年之後,它將把我們和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吸引到它的附近。如此強大,能夠跨越如此遙遠的距離,並在如此巨大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發揮作用的,只有引力。因此不管這個巨獸究竟為何,它必定擁有驚人的巨大質量,我們無法抵擋它的壓倒性力量。

天文學家們將這個強大的引力中心稱作「巨引源」(the Great Attractor),並且直到最近,我們對於其本質一直幾乎都是一無所知的狀態。但是要注意,即便是現在,巨引源的本質也依舊是一個謎團,只是相比以前的完全未知,稍稍顯露出了一線曙光。

巨引源最早是在上世紀1970年代被發現的,當時天文學家正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進行詳細繪圖,這是宇宙大爆炸時期留下的餘暉。科學家們注意到,銀河系一側的溫度似乎要比另外一側稍高一些——當然這裡的「稍高一些」指的是高出大約萬分之一度左右。但這種差異暗示我們的星系正在空間中處於高速運動之中,速度大約為每秒600公裡。但儘管天文學家們能夠測出銀河系的這種快速運動,但他們不能解釋這種運動的成因。

一葉障目的隱帶

首先,我想很多人會對這個地方為什麼會存在問題本身感到奇怪——天文學家們不是特別擅長觀測天體的嗎?畢竟這是他們的老本行,那麼只要將望遠鏡對準我們前進的方向觀測一下,我們不就能夠知道我們前方究竟是何方神聖了嗎?的確,這是一個好辦法。但這裡有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不管這個巨引源究竟是什麼,它一定是在半人馬座方向,然而,我們的銀河系銀盤卻恰好擋住了我們向這個方向觀測的視線——你要知道銀河系裡充滿了各種「垃圾」——恆星、氣體、塵埃,然後是更多的氣體——所有這些垃圾都會阻擋我們的觀測視線,讓天文學家們無法分辨其後方遠處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因此你會發現,天文學家們非常擅長繪製整個可觀測宇宙中天體的分布地圖,但總有一些地方是缺失的——沒錯,就是那些由於我們銀河系自身的阻擋而導致觀測無法進行的區域。對於這樣一些區域,天文學家們無奈地將其稱作「隱帶」(The Zone of Avoidance)。

現在你知道了,巨引源就隱藏在這個巨大的隱帶後方,我們的觀測將難以進行。但萬幸的是,這一局面正在開始出現改變,因為X射線波段以及射電波段天文學研究的進行正幫助我們穿透那些原本無法穿透的厚厚塵埃氣體雲,窺見宇宙中長期以來隱藏於我們視線之外的那部分區域的真面目。

極目遠望,回到原點

為了弄清楚巨引源究竟是什麼,我們需要放眼大局。我的意思是,在真正的宏觀尺度上進行考慮。在銀河系之外,是我們距離最近的星系鄰居——仙女座大星系,距離我們大約250萬光年左右,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宏觀尺度」下,這就像是街對面那麼遠的距離。

銀河系,仙女座大星系,再加上三角星系和數十個更小的星系共同構成了本星系群,這是一個由引力維繫在一起,直徑超過1000萬光年的的星系集團。

再往外走,我們將接觸到室女星系團的概念,這是我們「本地小鎮」的鎮中心:超過1300個星系共同構成了一個密集的星系集團,直徑超過6500萬光年。室女星系團同樣是由引力作用維繫在一起的,這樣會有什麼後果?沒錯,就跟你腦子裡想的一樣: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時間,這些星系會越來越相互靠近。

如果將範圍繼續擴大,此時我們所面對的將會越來越感到模糊不清,我們將開始定義超星繫結構。在宇宙中存在很多被稱作「超星系團」的結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對它們的定義一直停留在:「額。。它們比星系團大,但比宇宙小」這樣的水平上。不同的超星系團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名字,這主要取決於它們位於哪個星座方向,但有時候也會以一些老一輩天文學家的名字去做命名,比如室女座超星系團、長蛇-半人馬超星系團、以及沙普利超星系團等等。這樣的定義當然是沒什麼問題的,但當我們準備對它們開展一些真正嚴肅的研究時,問題就開始出現了,比如它們與巨引源之間究竟是合作相互作用的?

隨風而去

我們生活在一個結構層級分明的宇宙中。那就是,在過去超過130億年的歷史中,物質逐漸聚集成為較小型的團塊,這些團塊相互靠近並合併成為更大的團塊,而這些較大的團塊則進一步合併成為更大的結構,以此類推。但這一過程在大約50億年前終止了,在那一時期,宇宙中的暗能量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而至於暗能量的本質問題,那就是完全另一個話題了。

我們的宇宙中已經形成了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團結構。我們所在的本星系群正在不斷收縮,我們的銀河系和鄰近的仙女座大星系預計將在大約50億年內相撞。本星系群本身,和其他星系群和規模稍小的星系團一起,正在朝著室女座星系團的核心區域運動,後者(室女座星系團)本身則位於規模巨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的核心位置。

而與此同時,我們周圍的所有物質——包括銀河系、仙女座大行星、室女座星系團和它們周圍的一切物質都正在朝著巨引源運動。現代天文學對隱帶區域進行的複雜程度前所未有的巡視觀測,加上我們對於超星系團的了解愈發深入,我們終於開始揭開隱藏在所有這一切背後的巨引源神秘面紗的冰山一角。

研究顯示,我們所謂的超星系團實際上並非僅僅是簡單的「一大群星系聚合在一起」。對我們星系周圍空間內星系運行速度的分析正讓我們獲得一個針對「超星系團」更好的工作定義:某個特定空間範圍,該範圍內的星系正朝向一個共同的中心運動。這一定義同時也刷新了我們對於自身周圍宇宙空間的認識。室女座超星系團原來並非是一個孤立的結構,它只不過是一個更為巨大的結構所伸出的一條「臂」——當然,這是一個巨大的「臂」。這個巨大的結構就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Laniakea Supercluster)。

巨引源不可怕!

如果我們單純從物質流動的角度去觀察星系際超級結構,我們很容易就能觀察到巨引源所產生的影響。我們生活在一個層級分明的宇宙當中,小型的星系就像樂高積木一樣逐級疊加,最終成為龐然大物。銀河系和仙女座大星系正隨著本星系群的收縮而逐漸向該星系群的中心位置聚攏。而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中,所有的物質也都在朝著該超星系團的核心:室女座星系團聚攏。

而所有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物質也在朝著它的核心聚攏,目前這一核心位置被矩尺座星系群佔據,那是在我們之前便已經抵達核心的大量塵埃、氣體雲團以及星系物質組成的聚集體。

因此,從這樣的角度上來看,所謂的巨引源實際上很有可能並非「某樣東西」,而是「某個地方」,也就是宇宙中某個區域內物質聚焦的核心位置,這是130多億年來宇宙各種演化過程最終結果的體現,也是宇宙中各類物質自由流動並不斷累積的自然結果。這一切是如何開端的?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最後,再多說幾句:我們正朝著巨引源方向前行,那麼我們最終會抵達那裡嗎?很奇怪,因為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我們將永遠都無法抵達巨引源,因為在我們抵達那裡之前,宇宙中強大的暗能量就會將矩尺座星系群推離我們,漸行漸遠。星系群或許將能夠保存下來,但超星系團在暗能量面前將很難倖免。因此,放寬心,對我們來說,巨引源「的確」沒有什麼可怕的!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97/5972502.html report 5694 在宇宙深處的某處,遠離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在那深邃的無邊黑暗之中隱匿著一頭巨獸。它正運用它強大的力量,極其緩慢但卻不容抗拒地對我們施加著影響。再過數十億年之後,它將把我們和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吸引到它的附近。如此強大,能夠跨越如此遙遠的距離,並在如此巨...

相關焦點

  • 我們銀河系中神秘的快速射電爆發來自一顆磁星
    天文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將一個實際物體,與他們自2007年以來一直探測到的神秘射電爆發聯繫在一起。 近年來,科學家們探測到了數百個被稱為快速射電爆發(FRB)的強大的、毫秒長的脈衝,所有這些脈衝都來自我們銀河系以外。但在2020年4月28日,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天體物理學家從銀河系內部檢測到了一個FRB,這一事件引起了許多人的興奮和討論。
  •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圍繞星系中心運轉,銀河系圍繞的是什麼?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參照系,所謂相對靜止,運動才是絕對靜止。在粒子大小和天體大小之間都存在某種運動,它們不會保持絕對靜止。地球自轉以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以一年為周期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東升西落。然而,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並非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封閉。
  • 我們的銀河系中心是什麼樣子的?
    到了初中,我知道地球邊不在遙遠的天邊,就在我們的頭頂,那就是三維世界。我又想知道宇宙邊在哪,邊外又是什麼?現在我覺的宇宙的邊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四維世界。四維世界包括三維世界和暗物質。暗物質也在我們身邊,黑洞就是物質與暗物交換的地方。它們的改變是由特定的物俚條件決定的。當我知道我們處身於銀河系的時候,我就會在想,我們的銀河系中心是什麼樣子的?
  • 物理學家:銀河系充滿死亡文明!智慧文明傾向於自我毀滅!
    12月14日,預印本網站arXiv上出現一個令世界震驚的論文,論文中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整個銀河系充滿著死亡文明!這篇論文是由3位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以及一位高中生完成的,利用現代天文學觀測手段以及統計模型推理出銀河系中有一個可能誕生生命的時間以及地點,他們也由此得出文明能夠得以延續的最終因素就是智慧文明傾向於自我毀滅!
  • 哈佛大學公開課—銀河系中神秘的伽馬射線
    ——Douglas Finkbeiner關於巨大而神秘的伽馬射線氣泡!這從未觀測的結構看起來就像一對氣泡,氣泡位於銀河中心的上下兩方。銀河系我們應該如何觀察伽馬射線?在銀河系中央有很多正電子,但在其他地方卻少見這很有趣,收到鋁26,產生的伽馬射線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產生的,有人在三十年前就觀測到了它們。但我們不知道現在有何變化可是鋁26,這是鋁26教你如何把射線望遠鏡指向一點,你會看到這條線有八百萬點字符電子伏,這說明了很多,因為一個星球爆炸時他會產生鋁26。
  • CF2020年10.1如何獲得永久源毀滅 永久源毀滅獲得方式一覽
    CF2020年10.1如何獲得永久源毀滅 永久源毀滅獲得方式一覽 發布時間:2020-09-29 11:26 來源:官方掌火
  • 天文學家確定銀河系中央神秘天體
    原標題:天文學家確定銀河系中央神秘天體   或為雙子星形成的穩定天體 ,一顆名為G2的神秘天體便讓天文學家感到好奇與困惑。   位於銀河系中央的氣體和塵埃雲是非常難以觀測的。當天文學家在2012年計算出G2的軌道後,他們認為這是一團氣體雲,其所處的軌道非常接近位於銀河系中央的黑洞——被稱為人馬座A* (Sgr A*)。   研究人員推測,隨著G2逐漸靠近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巨大引力將把它撕得四分五裂,並將其拖向黑洞的表面,進而產生大量的輻射,從而能夠揭示更多關於Sgr A*附近環境的信息。
  • 北鬥星告訴我們:太陽系根本沒有繞著銀河系中心而做運動
    太陽系根本沒有繞著銀河系中心而做運動,而只是在銀河系內的很小空間中做有規律的運動。現在,人們都認為:地球在太陽系內,按一定的軌道繞太陽而做運動;太陽則在銀河系內,按一定的軌道繞著銀河中心而做運動。(參見短文《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繞著什麼轉呢?》)假如把太陽系視為0空間層次,那麼,地球等太陽內的行星,就是太陽系的下空間層次,或稱一1空間層次;銀河系則是太陽系的上空間層次,或稱-1空間層次。
  • 大天象 大宇宙 大空間的善惡抉擇 銀河系80億年前已有外星文明 但大多數已「自我毀滅」
    研究表明外星生命在銀河系中無處不在(示意圖:pixabay)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的物理學家團隊對於人類為何一直找不到外星文明,提出了一個令人絕望的觀點:認為銀河系中曾經到處都是外星文明,不過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已經自我毀滅了,剩下的也都在毀滅的邊緣
  • 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會不會與其它恆星系碰上或者被影響到?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大約擁有1000-4000億顆恆星,這些恆星與其內部的行星等星體以及星際物質,共同構成了一個直徑約20萬光、厚度約1.2萬光年的龐大空間結構。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的四條旋臂之一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離銀心約2.5萬光年,圍繞銀心的公轉線速度為240公裡左右,大約2.5億年會繞銀河系旋轉一圈。那麼,銀河系擁有這麼多星體,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過程中,會不會與其它恆星系統碰撞上或者被影響到呢?
  • 探索銀河系:我們在銀河系的哪裡?它究竟是什麼?
    不用懷疑,你就是銀河系的一位居民。星系是由重力束縛在一起的一組無比巨大的恆星組。那麼有多大呢? 可以這樣理解它的大小:我們的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大約2000億恆星中的其中一個!我們在天空中所能看到的所有物質都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這意味著它就像一個有旋臂結構且向外輻射的扁平狀星系。
  • 仙女座星系將在38億年後撞上銀河系,地球到時會怎樣?
    由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M31)這兩個大型螺旋星系距離很近,僅為254萬光年,它們會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靠近,目前的接近速度是每秒110公裡,最終會在38億年後於本星系群的共同質心發生碰撞。不過,這兩個星系的碰撞對於身處太陽系的地球和人類而言不是什麼災難,我們並不會因此而毀滅。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當我們身處銀河系內部,我們銀河系的外部照片是如何拍攝的?
    如果我們在銀河系內部,我們的銀河系是如何從外部拍攝的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問題。大多數人不會想像到要了解我們的銀河的真實外觀是多麼難以達成的工作。這就像一個人身處叢林之中,卻企圖描繪出森林的地圖。
  • CF:源黑龍永久贈送後,下一個會是永久的源毀滅嗎?
    穿越火線可以說是一款十分經典的FPS射擊遊戲,它上線於2008年,到今天,穿越火線已經陪伴了我們十一年的時光,雖然穿越火線的玩家流失十分嚴重,它已經不如當年那樣輝煌,但是相比其他的網絡射擊遊戲來說,穿越火線的火爆程度絲毫不遜於它們,這其實也是穿越火線的了不起的之處。
  • 重繪銀河系空間分布圖
    在萬眾期待中,天文學家成功繪製出了目前最好的,最精確的銀河系三維星途。歐洲航天局斥資10億美元,開展的蓋亞計劃在四月份公開了最新的數據包提供了10億餘顆恆星的詳細位置和運動參數。研究人員經歷2年,通過25次獨立觀測記錄了恆星的運動軌跡,其中包含了銀河系中1%的代表性天體,才繪製出了這副史無前例的星圖。從四月開始,這些數據將以數篇論文的形式陸續發表於《天文與天文物理》雜誌的網站上,向我們展示星系的過去和未來。「雖然我們測繪的是某一瞬間時刻的星圖,但我們能用他們合成出可回放與快進的動態圖像。」蓋亞計劃的副總指揮喬斯德布魯金說。
  • 穿越火線:源武器任性送,2020目標鎖定就是源毀滅,免費的誰不領
    過去的一年中,源武器的發展也是比較快的,如今我們的遊戲中已經擁有了十款源系列武器,而目前僅有兩款未送出過,那就是源毀滅和源麒麟刺。其中毀滅可以說是狙擊槍家族的主流武器,而且大炮在狙擊槍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而源毀滅除了沒有毀滅的那些屬性加成之外,在武器的性能方面和毀滅都是一樣的,所以說送出源毀滅也就意味著開啟了免費英雄級大炮的時代。不過這款武器雖然已經有了,但是正服中卻遲遲沒有通過福利活動送出。
  • 銀河系是什麼形狀?旋臂勻稱美麗
    銀河繫結構是天文學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據鄭興武教授介紹,主要原因是銀河系直徑估計約為10萬至18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很遠,且位置接近銀盤中心面,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旋臂都重疊投影在天球上而無法分辨,正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如果能精確地測定旋臂上足夠多的天體到太陽的距離,也完全能從內到外勾畫出銀河系的旋臂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