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確定銀河系中央神秘天體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天文學家確定銀河系中央神秘天體

  或為雙子星形成的穩定天體

  凱克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G2(中心位置) 圖片來源:Andrea Ghez, Gunther Witzel

  本報訊自從被發現正處在即將與銀河系中心特大質量黑洞發生碰撞的過程中,一顆名為G2的神秘天體便讓天文學家感到好奇與困惑。然而在過去幾個月中,G2並沒有產生預測中的宇宙焰火,天文學家便又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如今,一個研究小組認為他們已經摸清了為何什麼都沒有發生:G2並不是一個氣體雲,而是一顆由最近剛剛合併的一對恆星形成的奇異且更為穩定的天體。

  位於銀河系中央的氣體和塵埃雲是非常難以觀測的。當天文學家在2012年計算出G2的軌道後,他們認為這是一團氣體雲,其所處的軌道非常接近位於銀河系中央的黑洞——被稱為人馬座A* (Sgr A*)。

  研究人員推測,隨著G2逐漸靠近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巨大引力將把它撕得四分五裂,並將其拖向黑洞的表面,進而產生大量的輻射,從而能夠揭示更多關於Sgr A*附近環境的信息。然而隨著G2度過了這個夏天,銀河系的中央依然平靜如初。

  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ndrea Ghez率領的研究團隊,利用位於夏威夷的10米雙子凱克天文望遠鏡,在3月至8月間對G2進行了觀測——在此期間以及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該天體跨越了預期中最接近黑洞的軌道。Ghez介紹說,研究人員利用3微米紅外線波長——能夠穿透Sgr A*周圍的塵霧——發現G2「依然在軌道上倖存,並且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Ghez指出,一團氣體雲獨自經過黑洞附近是不可能倖存下來的。她推測,G2在其內部必定有一顆恆星,且周圍環繞著塵埃殼。Ghez說:「這是一顆不同尋常的恆星,根據其亮度計算應該很大。」

  研究人員認為,這顆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2倍,而體積則是後者的100倍。他們在最新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Ghez表示她的團隊發現了一對處於熔合過程中的雙子星。她說,雙星系統在銀河系中很普遍,而在星系中央,黑洞的引力會迫使它們盤旋在一起。而結果則會形成一顆非常炙熱的新恆星,它會像新近點燃的年輕原恆星一樣膨脹。而研究這樣的天體如何形成將幫助科學家解開圍繞在Sgr A*鄰居身上的謎團,例如為什麼這裡有很多年輕的恆星,而幾乎沒有年老的巨大恆星。

  然而並非所有研究人員都贊成對G2的判斷。最早於2012年發現G2軌道的由德國加爾興馬普學會地外物理學研究所Stefan Gillessen率領的研究小組,於2014年春季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天文望遠鏡觀測了G2,並於7月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觀測結果顯示,G2的表現更像一團氣體云:其在接近黑洞前被拉伸,過後又再次還原。

  研究人員表示,沒有看到焰火併不是一個問題,這是因為G2在飛越過程中被剝離的氣體可能要花上數月甚至數年才能落到黑洞表面。Gillessen表示:「迄今為止那裡並沒有焰火,但是這些氣體正在完成我們預期的過程。」他說:「看到它如何在我們眼前展開真的很有趣。」Gillessen的研究團隊注意到另一個氣體雲——被稱為G1——在13年前也曾遵循類似的路徑,進而指出,這兩個氣體雲都是環繞Sgr A*軌道的一條連續氣體帶上的兩個單獨而緻密的「節」。

  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理論學家Avi Loeb對於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感到很有趣,因為他曾發表了兩篇論文、提供了對G2來源的可能解釋:第一,它環繞著一顆恆星;第二,位於別處的一顆巨大恆星正在剝離其外層並產生氣體,進而形成了它。Loeb說,它們看起來都有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已有的數據尚不足以做出判斷」。他並不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是後一種假設,則那顆巨大恆星應該很容易被發現。(趙熙熙)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數百顆高速度恆星,其中許多正在遠離銀河系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成千上萬的恆星以高速繞銀河系的中心運行。有時,它們中的一些速度過快,以至於它們脫離了我們的銀河系而成為星際對象。由於涉及極端的動力學和天文學過程,所以天文學家對研究這些恆星最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達到逃逸速度並離開銀河系的恆星。#銀河系#然而,由中國國家天文臺(NAOC)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最近宣布發現591顆高速恆星。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蓋亞天文臺最新發布的是銀河系中最詳細的恆星目錄——最後一組已公布的數據包括16億顆恆星的細節,這使銀河系的恆星達到20億顆,而且更加詳細。 它還包括有關我們衛星星系的信息——大和小麥哲倫雲以及連接兩個恆星天體集合的恆星橋。
  • 南京大學和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協作,繪製出迄今為止在科學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著名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資深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M.
  • 天文學家發現全新宇宙之謎 神秘天體「奇特射電圈」
    近期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太空深處出現的一種全新奇怪環形天體:「奇特射電圈」(ORCs)。第一個ORC是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AnnaKapinska在2019年9月發現的,當時她正在檢查宇宙演化圖(EMU)項目試點調查的數據。
  • 天文學家發現全新宇宙之謎神秘天體「奇特射電圈」
    近期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太空深處出現的一種全新奇怪環形天體:「奇特射電圈」(ORCs)。第一個ORC是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AnnaKapinska在2019年9月發現的,當時她正在檢查宇宙演化圖(EMU)項目試點調查的數據。
  • 新的銀河系圖精確地指出了18億個天體的位置
    上周四,歐空局蓋亞空間觀測站向天文學家發布了大量信息。這些數據提供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詳細的銀河系地圖,被描述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同類地圖。新地圖上有18億個宇宙物體的位置、距離和運動信息。天文學家表示,新地圖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來自荷蘭萊頓天文臺的研究員喬治亞-布索說,大量的數據已經在天體物理學的許多領域產生了 "革命"。這些數據已經影響到各個領域,包括對恆星演化等星系動力學的研究,以及對太陽系小行星等附近天體的研究。蓋亞天文臺於2013年發射,具體任務是繪製極度詳細的銀河系地圖。
  • 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揭開銀河系中心最黑暗的秘密
    如果說彭羅斯的工作為我們認識黑洞提供了理論基礎,那麼另外兩位獲獎者根策爾和蓋茲則是直接觀測到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這很可能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但通過其巨大的引力,我們可以間接感知這種神秘天體的存在。根策爾和蓋茲就領導獨立的研究團隊,分別對銀河系中心進行了探索。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如同一個近乎平坦的圓盤,包含了數千億顆恆星以及大量星際間的氣體、塵埃。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殺手的最佳證據:一個被稱為「中等質量」的黑洞
    這使人們相信IMBH是罪魁禍首,但首先必須排除X射線耀斑的另一個可能來源: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的中子星,在加熱到非常高的溫度後會冷卻下來。中子星是恆星爆炸後的殘餘物。哈勃太空望遠鏡對準了X射線源,以確定其精確位置。
  • 從內部來確定銀河系的結構是一項挑戰,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以及對雙星、星團、星雲等天體所做的大量觀測,卻開創了後來的恆星天文學。現代科學儀器觀測的銀河系如今,利用現代儀器,天文學家可以通過無線電和紅外線穿透銀河系的「煙霧」來研究銀河系的外部邊緣,這讓我們像能從遠處觀察銀河系一樣,進而描繪銀河系的全貌。上圖描繪了如果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的正面和邊緣,我們會看到什麼。
  • 雙語閱讀:銀河系是彎的!天文學家繪製三維地圖
    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遍布銀河系的數千顆大的脈動變星,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系地圖。從地圖上看,由無數恆星組成的星系盤並非扁平,而很明顯是彎曲的、扭曲的。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華沙大學天文學家安德烈·烏達爾斯基說:「從星系盤的一端到另一端,我們第一次使用真實、精確的距離繪製了整個銀河系的地圖。」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
  • 我們銀河系中神秘的快速射電爆發來自一顆磁星
    天文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將一個實際物體,與他們自2007年以來一直探測到的神秘射電爆發聯繫在一起。 近年來,科學家們探測到了數百個被稱為快速射電爆發(FRB)的強大的、毫秒長的脈衝,所有這些脈衝都來自我們銀河系以外。但在2020年4月28日,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天體物理學家從銀河系內部檢測到了一個FRB,這一事件引起了許多人的興奮和討論。
  • 數十顆超速行星正急速飛往銀河系,真相究竟是什麼?
    如果一個星體系統離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太近,會是什麼景象呢?黑洞巨大的引力很可能會捕獲其中的一顆恆星。把另外的以每小時一百萬英裡甚至更大的速度拋走。雖然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但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個情形可以基本解釋銀河系中的二十多顆超高速星的源起。恆星們在銀河系的旋臂間交織穿行,如同交通高峰時期的車流。
  • 地球速度比想像中更快,更靠近銀河系的黑洞
    地球是否正朝著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前進?請放心,答案是否定的。天體測量的研究對象是空間物體的精確位置以及隨時間變化的運動。此種情形下,該技術可以讓我們獲得銀河系恆星在我們周圍移動的方位。根據論文:
  • 為什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如此暗淡?
    黑洞,宇宙中引力最大的天體,以至於光也無法逃脫,也就是人類根本無法觀測到黑洞。但是任何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他們都會說黑洞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之一,這發生了什麼?但是奇怪的是,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沒有達到應有的亮度,這又是為什麼呢?
  •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麼,能讓所有天體都圍繞它旋轉?
    在太陽系,太陽作為我們的老大哥,系內所有的天體都圍著它旋轉,而放眼整個銀河系,則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星而旋轉。銀河係為橢圓盤狀,是一個巨型棒旋星系,有巨大的盤面結構,囊括了1200 億顆恆星,直徑長達16萬光年。
  • 為什麼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暗淡而有的黑洞明亮?
    但是,如果是問天體物理學家,有的會說黑洞就是黑的,有的會說黑洞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之一。這是為什麼呢?比如我們所觀察到的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就比較暗淡,然而所觀察到的其它黑洞卻又相當明亮。比如下圖是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的觀察結果。比如下圖是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模擬顯示的極其明亮的黑洞照片。
  • 誰才是銀河系最亮的天體?不是沃爾夫拉葉星,而是位於銀心的它
    引言:從人類繪製的銀河系全景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中心發出了最亮的亮度,這也意味著那裡可能存在著銀河系內最亮的天體。那麼誰才是銀河系最亮的天體?不是沃爾夫拉葉星,而是位於銀心的它。太陽在許多民族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實際上它僅僅是太陽系內最明亮的天體,而並非銀河系中最亮的天體,更不可能是宇宙最亮的天體。那麼問題來了,人類目前所發現的天體中亮度最高的是哪一種呢?對於更亮天體的尋找是一個發展的認識過程,如果加上恆星範圍的限制,那麼宇宙中最亮的恆星應該是沃爾夫拉葉星。這是一類恆星的總稱,這類恆星的亮度是太陽的幾百萬倍。
  • 銀河系基礎指南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所生活的銀河系。我們所處的這個天體家園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地方,這裡充滿了恆星、超新星、星雲、能量和暗物質,但它的許多方面依然是神秘莫測的,甚至對於「無所不知」的科學家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你希望了解我們的銀河系和它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下面我們將一起討論有關銀河系的11個基礎性、啟發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