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工作當中的商務應用還是生活當中的溝通交流,都或多或少需要我們掌握英文這一門語言。
但是大家一直都很困惑的一點就是,英語學習這件事情似乎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但是一到真正要用的時候卻犯了難,無論如何也張不開嘴。
所以,今天我們聚焦「如何有效的提高英語口語表達」這一問題,邀請業內人士來講解有哪些切實可行的小技巧。
目前英語學習的現狀是,孩子們從小接受的英語教育可能更偏重於聽和讀,而對於口語的鍛鍊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導致大部分孩子的讀寫能力非常優秀,但是卻無法擁有脫口而出的口語表達。
當小朋友們完成了英語的啟蒙教育,具備了一些簡單的詞語來表達個人情感的能力,但是遇到考試或者正式場合,口語表達就顯得非常的吃力。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我們不應該將問題的原因僅僅歸咎於詞彙量差、個人性格問題、或者缺少語言環境等等。
提高口語表達大致分4步
第1步
確立對聲音的審美
簡單來講,就是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樣的英文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英文是標準的。
第2步
將耳朵識別出來的好聽的英文
通過自己的嘴巴說出來
往往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做到的,這一步的關鍵在於,要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口腔動作去發出標準的、具有美感的英文。
很多人開口講英文一聽就是妥妥的中式英語,被笑稱「Chinglish」,但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裡。
My name is—買內母意子
其實大家會發現,兩門語言之間在發音上是有區別的,而我們在二語習得的初始階段,總是容易用母語的發音習慣運用到二語的發音中。
那我們先來說說
母語的發音習慣是什麼
每一個中文字的拼音,都是以元音作為結尾的,比如我(wo)爸(ba)媽(ma)等等;
而英文的發音不是依照這樣的規律,比如name最後的m是鼻音。
所以說,如果我們按照中文的發音規律來講英文,總是會在每一個單詞後補充一個元音,就成了內母……
當我們知道了英文發音和中文發音在本質上的區別,那麼在進行發音的時候先刻意的控制自己原本的發音習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個建議
希望家長朋友們在沒有搞清楚問題的根本原因時,先不要過分要求、責備孩子。
-發音為什麼總是不好?
-為什麼不好好練?
其實不一定是孩子不肯好好練習,可能是因為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訣竅。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給出適當的建議。
科學研究表明
如果一個人同時掌握兩門語言,那麼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當中的兩門語言會被同時激活。所以說,兩門語言之間互不幹涉,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於第二外語的初學者來講,更容易受到母語的影響。
英文當中的每一個字母都帶著一個發音,而發音的背後有著嚴格的口腔位置,唇齒喉舌搭配組合到一定的架構上,就可以做到發音標準。
我們要了解什麼樣的口腔動作才可以使得發音更加標準。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提高發音還算比較簡單,但是需要大家注意年齡段的問題。一個人的話語習慣,在其成年之後基本定型,成年人學習外語相比於未成年人來說會更加困難一些。
所以英語的啟蒙教育從小開始效果會更好。
第3步
調動現有詞彙量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點,詞彙其實是思維的載體,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有想法,那麼在母語當中搜索總會有與之匹配的詞彙進行輸出。
而我們英文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足,不單單是因為詞彙量的問題,很多時候可能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話題沒有形成系統的思維。
舉個例子
雅思口語考試中有一個問題是
「你噴不噴香水?」
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
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一臉懵逼
……
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會自覺反思是自己沒有充足的詞彙量,其實不然。更多可能是因為我們腦海中現有的詞彙量沒能和話題之間產生關聯,從而沒有被調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畫一個腦圖(mind map),腦圖的中心詞就是香水。首先去聯想跟香水有關的詞彙,比如社交禮儀(social etiquette)、正式場合(formal event)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並不是詞彙量不足的問題,而是我們從來沒有用perfume去調動過這些詞彙,下一步將這些詞彙串聯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就可以了。
Well, using perfume is a social etiquette. Now I’m a student, and school doesn't allow us use perfume. However, if I want to attend a formal event like an interview, I think yes, I will wear some perfume.
其實這個答案就非常好,真實地說出了自己的現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口語表達,即便放在雅思考試當中這個答案也是合格的。
我們腦海中現有的詞彙量
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種是消極詞彙,是指我們在閱讀中看見這個詞,大概知道是什麼意思,即為可識別詞彙。另一種是積極詞彙,是指那些我們能夠運用自如的詞彙。
需要注意,消極詞彙是沒有辦法自動轉化成積極詞彙的。我們需要通過不斷思考和訓練,使現有詞彙量與不同語境之間產生關聯。
第4步
克服二語衝突
很多人總是擔心自己出現語法錯誤,惹人笑話,所以總是不敢開口。
所以,我們首先要解決心理上的這個問題,語言一定要說出來,別怕犯錯。
其次,我們剛剛講到,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當中的兩門語言會被同時激活。所以一般情況下,當我們感覺非常痛苦,沒有辦法輸出英文的時候,絕對是因為母語在作祟。
這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減弱母語的特點,拋棄腦海當中那些四字成語、優美詩句,用儘量簡單的「主謂賓」思維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