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韓毓海:重讀毛澤東是為尋找初心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版權輸出發布會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嶽巍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日電(記者 嶽巍 黃昂瑾)「很高興今天我們的教授韓毓海為北大青年教工毛澤東寫這樣一本書,我們既為毛澤東感到驕傲,也為有這樣的學者感到自豪。」在8月30日上午舉辦的「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版權輸出美國發布會」上,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在推介這本著作時說道。 

  據了解,該書提煉毛澤東思想精華,並穿插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將毛澤東深邃的哲學思想和大刀闊斧的指揮行動相互融合串聯。今年年初首發上市之後,便迅速引發國內重讀偉人毛澤東的熱潮。如今,這本書將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學生們的書架上。 

  發布會現場,包括中共北京大學黨委會朱善璐書記、中信改革發展基金會孔丹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李敬澤副主席、中宣部出版局郭義強局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管理司周慧琳司長、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李學謙社長、本書作者韓毓海教授在內的多位嘉賓在發言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樣一個詞,不忘初心。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講話。中國青年網記者 嶽巍 攝 

  北大書記朱善璐:要找回我們的初心 

  發言中,朱善璐書記首先指出了重讀毛澤東的現實意義。在他看來,首要意義在於重溫精神的力量。 

  這種力量來源於毛澤東立志「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全部力量」的精神。就大學而言,這種精神實質則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可以做出任何自我犧牲」。 

  朱善璐認為,大學當然是尋求知識,講究學問的地方,但如果僅限於此,那還是術,而不是道。人類歷史的發展證明,只有那些秉持「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的大學,只有教導學生「為了崇高的目的,可以做出任何自我犧牲」的大學,才是秉持大道,代表人類精神發展方向的大學。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是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學的。而喪失了這樣的精神支撐,即使是一流大學,垮起來也很快。 

  習總書記說,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什麼是初心呢? 

  在朱善璐眼中,初心就是毛澤東說的「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他表示,就大學來說,我們現在的條件,相比毛澤東在北大的時期、相比建國初期、相比改革開放初期,都要好得太多了。 

  「但是,不好的地方,則是攀比名利的趨勢有些嚴重,講精神的力量比較少了,講物質條件和享受比較的多了。」朱善璐說,「因此,我們要改變,要找回我們的初心。」  

  

  北大中文系教授韓毓海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 中國青年網記者 嶽巍 攝 

  作者韓毓海教授:直面歷史尋找初心 

  在接受中國青年網專訪時,韓毓海教授告訴記者,毛澤東酷喜讀古書,在總結歷史的基礎上他提出了政治的力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分別是「術」「法」「勢」。 

  但事實上,無論是代表領導管理方法的「術」,還是代表使人人平等的「法」,在代表民心所向的「勢」面前都不堪一擊。如果失去了民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那政權是不會有力量的,是不穩固的。 

  在1957年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毛澤東就明確指出:在取得了全國政權之後,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由革命戰爭時代的「魚水關係」,不可避免地轉變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而如何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怎樣堅持群眾路線,這關係到黨的性質、關乎黨的生死存亡。 

  在韓毓海看來,毛澤東當年所擔憂的問題正是我們今天必須解決的問題,當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時候,他所說的「初心」,就是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保持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兩個重要方面。 

  發言中,韓毓海分享了一張照片,是兩對革命者在毛主席窯洞前舉行婚禮時拍攝的。也就是在這個窯洞前,毛主席曾經這樣歸納革命者的美德說: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 

  韓毓海說:「今天我們在此濟濟一堂,不僅是為了懷念,更是因為反思和尋找:反思歷史的教訓,而尋找我們的初心。」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關注學習者」(ID:youth_xuexi)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學習動向。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韓毓海新書探討如何讀懂毛澤東
    北大教授韓毓海新書探討如何讀懂毛澤東 2016-04-22 16:55:58  4月21日上午,北大博雅講壇第47期活動——《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新書分享會上,北大中文系教授韓毓海解讀如何讀懂毛澤東。
  • 韓毓海再推《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
    本報訊(實習記者賈驕陽)近日,伴著2016世界讀書日北京閱讀季活動的啟幕,「毛澤東與北大暨《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活動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京東圖書等五家單位聯合舉辦。
  • 北大中文系教授韓毓海: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偉大復興
    北大中文系教授韓毓海: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偉大復興 發表時間:2015-11-09   來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毓海作題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演講,並與現場觀眾和網友進行了互動。   在演講中,韓毓海理論聯繫實際,歷史結合現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和精髓,著重點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過程中的偉大意義。   「把一盤散沙的中國強有力地組織起來,這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內容。組織人民群眾的基本方法,就是馬克思告訴我們的。」
  • 北大教授韓毓海:別用人生生意經澆滅青春理想
    北大教授韓毓海:別用人生生意經澆滅青春理想 2017年01月03日 10:4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慶環 字號 內容摘要:2016年11月10日,一場小雨過後,山東科技大學校園內如畫秋色惹人醉
  •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重溫精神的力量
    編者按  繼《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馬克思》一書的版權2015年成功輸出歐美之後,近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的新著《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的英文版本,再次經由美國奔馳出版社漂洋過海,面向全美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發行。
  • 韓毓海
    韓毓海,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訪問教授(2008年)、日本東京大學教育教養學部特任助教授(2005年)、韓國高麗大學人文學部客座教授(2000年)。並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學術機構從事學術研究。 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  韓毓海,男,1965年11月4日生於山東煙臺。198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 北大教授韓毓海:山東是個讓人沉重的地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人韓毓海教授在做客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有情有義山東人」系列訪談時如此感慨。  韓毓海教授是山東聊城人,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1991年在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新左派」代表人物。  這次韓教授受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組的邀請來到山東,是他二十年後重回故鄉。
  • 韓毓海:《龍興》——深化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識
    編者按:10月份,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了北京大學中文系韓毓海教授的新作《龍興:五千年的長徵》。本書從制度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變遷的角度,為讀者勾勒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長徵史」。 此書蘊含了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密碼』是什麼?」
  • 毛澤東的初心之路
    他曾真誠地走過「教育救國」的道路,也嘗試過建設「新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並為中國規劃了通過新民主主義建立社會主義,由社會主義走上人民幸福和民族振興之路。毛澤東的這種初心與十九大所概括的中國共產黨的初心非常吻合,由此更加表明了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不改」。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1918年8月,毛澤東來到了北京,不久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係。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 「最重要的是初心」——訪北大國關學院院長唐士其教授
    「最重要的是初心」——訪北大國關學院院長唐士其教授 2019-09-13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作為主題引領全文,並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十九大報告又把「不忘初心」作為大會的主題詞,明確提出將要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  什麼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藉助詩詞去解讀和分析毛澤東的初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李大釗給毛澤東介紹北大圖書館工作,月薪8元
    1918年冬,從湖南來到北京的毛澤東,經過北大楊昌濟教授的介紹,於十月間到圖書館工作。在紅樓一層東南角的辦公室內,毛澤東和李大釗第一次見面。在剛剛認識的李大釗的幫助下,毛澤東在北京大學獲得了每月可以領到八塊大洋的圖書館助理員的兼職機會。
  • 司徒美堂與毛澤東的函電往來——經典朗讀鑄初心
    70年後的今天,為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浙江省統一戰線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系列紀念活動。本次「初心·見證」誦讀會便是省委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省委會共同主辦的經典朗讀終場活動,各民主黨派省委會精心準備,8個經典片段精彩呈現,將全場觀眾的記憶拉回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致公黨省委會此次選送的節目是《司徒美堂與毛澤東的函電往來》,由寧波黨員魏巍、原泉老師擔綱。
  • 馬克思珍貴手稿首次亮相北大紅樓,毛澤東曾在此工作月薪8塊大洋
    五四大街29號,曾是北京大學的舊址,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大紅樓」。在這棟1918年建成的紅磚小樓裡,李大釗曾與張申府、張國燾等一起商談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事宜;在這裡,李大釗曾與共產國際的代表維經斯基共同討論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在這裡,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取名為「共產黨小組」。
  • 毛澤東曾拒絕湖南大學改名「毛澤東大學」要求
    北京大學1949年12月12日,經北大校委會主席湯用彤、秘書長鄭天挺同意,校委會秘書汪子嵩起草了給毛澤東主席的信,請文書劉椿年楷書謄寫後,送中南海毛主席辦公處。信中邀請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周年校慶紀念日(12月17日,解放後的第一個校慶)之際為北京大學題寫校名,以備製作新的校徽之用。
  • 北大旁聽生中的歷史名人:毛澤東、沈從文都在列
    在北京大學的領導者們看來,也許普通人難以一瞻北大容顏,就能使得北大更神秘一些;也許更神秘一些,就意味著更神聖一些;也許更神聖一些,就意味著更牛×一些;也許更牛×一些,就意味著明年能進世界大學前列了。無論是否如此,我們可以看見的是,北大悠久而光榮的旁聽傳統,就像「撒在幹土上的小便」,很快就要消失不見了!  以後,當陽光明媚地照進北大校園的時候,北大的學生們就要持證上課了。
  • 組圖:毛澤東親筆題寫的中國高校校名一覽
    北京大學(毛澤東)   1949年12月,北京大學籌備第51周年校慶期間,決定用北大全體師生的名義,給毛澤東寫封信,請他回來參加校慶,並請他給北大校徽題字。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 從心所欲不逾矩,有為有畏「套中人「|「經典重讀作文
    由此可見,好文章是需要重讀的,因為重讀後,往往會給人帶來新的體會。請從下面四篇文章中任選一篇,聯繫自身實際與社會現實,為你將要參加的學校讀書會寫一篇發言稿,談談你重讀這篇文章後帶給你的新思考與新體會。首先,材料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這也為寫作劃定了基調一一認同閱讀,讚美閱讀。其次,材料確定了寫作的方向一一重讀,並肯定了重讀、多讀的意義是「帶來新的體會」。材料的寫作限定性是談新體會,不能簡單地重複所讀文章的內容或一般的解讀與思考,而要聯繫現實,談出自己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