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冬,從湖南來到北京的毛澤東,經過北大楊昌濟教授的介紹,於十月間到圖書館工作。在紅樓一層東南角的辦公室內,毛澤東和李大釗第一次見面。在剛剛認識的李大釗的幫助下,毛澤東在北京大學獲得了每月可以領到八塊大洋的圖書館助理員的兼職機會。依據北京大學檔案現留存的工資發放冊記載,毛澤東於1918年12月、1919年l月和2月先後籤收了3個月工資,月薪為8元。由此可知,毛澤東到李大釗身邊工作的時間是1918年的最後兩個月,正值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之際,恰是李大釗開始向中國民眾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重要時期。毛澤東蓬勃的革命思想和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深得李大釗的讚賞。和青年的毛澤東一起工作,李大釗更為深刻地看到「新青年的創造能力」,展望著二十世紀人類「共同覺悟的新精神的勝利」。
青年毛澤東
毛澤東當時在北大圖書館很受李大釗的器重,在李大釗的指導下接觸過多方面的圖書館工作,不僅使他擁有了了解當時新書刊信息的便利,而且也使他獲得了和李大釗討論研究各種社會問題的機會。與此同時,毛澤東在李大釗的引導下在北京大學進一步學習,參加哲學會和新聞學會,旁聽北京大學的課程。在北京大學期間毛澤東受到李大釗的稱讚,被冠以「湖南學生青年的傑出領袖」的美譽。
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毛澤東因率領湖南「驅張代表團」赴京請願第二次到達北京大學。這期間,他經李大釗等人介紹,加入了李大釗發起成立的「少年中國學會」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特別是在李大釗的推薦之下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和《階級鬥爭》,促進了青年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同時,毛澤東產生「赴俄勤工儉學」的想法,這是毛澤東同李大釗詳細研究討論過,並準備實施的。1920年4月毛澤東離開北大。
1920年8月,毛澤東在長沙發起成立留俄勤工儉學團,組成湖南「留俄運動之先鋒隊」,又與何叔衡等人組織成立了俄羅斯研究會,並在李大釗的鼎力援助下創辦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文化書社。到這時,他的思想完成「蛻變」,「已經在理論上和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毫無疑問,這是與他再次赴京時又受到李大釗思想的深深影響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的。
毛澤東在李大釗支持下籌備創辦文化書社,於8月2日在長沙舉行成立會,9月9日開始正式營業。在書社的經營活動中,遇到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李大釗又一次向毛澤東伸出了援助之手。長沙文化書社所銷售的書籍中,有北京大學叢書和新潮叢書,以及非叢書的書籍約50多種,均來自北京大學出版部,遂由李大釗出面「為信用介紹」,採取「免去押金」的辦法。
書社的經營活動不以贏利為惟一目的,它實際上是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的一個研究與傳播革命真理,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陣地。它的存在,不僅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在創建中國共產黨及在建黨初期作為秘密聯絡機構,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毛澤東在湖南所進行的一項有重要意義的革命活動,而李大釗是這項革命活動的有力後援者。
正是李大釗無微不至的關懷,才使得毛澤東能夠在當時思想最先進的聖地——北京大學得到工作,並且在業餘時間聽取北京大學的課程;正是李大釗思想上的引導,毛澤東才會真正認識馬克思主義,並且初步具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後來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正是李大釗的熱情關懷,才使得毛澤東能夠在當時湖南的諸多進步青年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共一大湖南小組的代表。1920年12月,毛澤東成為湖南共產主義小組的發起人;次年7月,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而成為「中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和「新一輩年輕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