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給毛澤東介紹北大圖書館工作,月薪8元

2020-12-19 騰訊網

1918年冬,從湖南來到北京的毛澤東,經過北大楊昌濟教授的介紹,於十月間到圖書館工作。在紅樓一層東南角的辦公室內,毛澤東和李大釗第一次見面。在剛剛認識的李大釗的幫助下,毛澤東在北京大學獲得了每月可以領到八塊大洋的圖書館助理員的兼職機會。依據北京大學檔案現留存的工資發放冊記載,毛澤東於1918年12月、1919年l月和2月先後籤收了3個月工資,月薪為8元。由此可知,毛澤東到李大釗身邊工作的時間是1918年的最後兩個月,正值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之際,恰是李大釗開始向中國民眾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重要時期。毛澤東蓬勃的革命思想和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深得李大釗的讚賞。和青年的毛澤東一起工作,李大釗更為深刻地看到「新青年的創造能力」,展望著二十世紀人類「共同覺悟的新精神的勝利」。

青年毛澤東

毛澤東當時在北大圖書館很受李大釗的器重,在李大釗的指導下接觸過多方面的圖書館工作,不僅使他擁有了了解當時新書刊信息的便利,而且也使他獲得了和李大釗討論研究各種社會問題的機會。與此同時,毛澤東在李大釗的引導下在北京大學進一步學習,參加哲學會和新聞學會,旁聽北京大學的課程。在北京大學期間毛澤東受到李大釗的稱讚,被冠以「湖南學生青年的傑出領袖」的美譽。

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毛澤東因率領湖南「驅張代表團」赴京請願第二次到達北京大學。這期間,他經李大釗等人介紹,加入了李大釗發起成立的「少年中國學會」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特別是在李大釗的推薦之下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和《階級鬥爭》,促進了青年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同時,毛澤東產生「赴俄勤工儉學」的想法,這是毛澤東同李大釗詳細研究討論過,並準備實施的。1920年4月毛澤東離開北大。

1920年8月,毛澤東在長沙發起成立留俄勤工儉學團,組成湖南「留俄運動之先鋒隊」,又與何叔衡等人組織成立了俄羅斯研究會,並在李大釗的鼎力援助下創辦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文化書社。到這時,他的思想完成「蛻變」,「已經在理論上和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毫無疑問,這是與他再次赴京時又受到李大釗思想的深深影響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的。

毛澤東在李大釗支持下籌備創辦文化書社,於8月2日在長沙舉行成立會,9月9日開始正式營業。在書社的經營活動中,遇到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李大釗又一次向毛澤東伸出了援助之手。長沙文化書社所銷售的書籍中,有北京大學叢書和新潮叢書,以及非叢書的書籍約50多種,均來自北京大學出版部,遂由李大釗出面「為信用介紹」,採取「免去押金」的辦法。

書社的經營活動不以贏利為惟一目的,它實際上是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的一個研究與傳播革命真理,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陣地。它的存在,不僅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在創建中國共產黨及在建黨初期作為秘密聯絡機構,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毛澤東在湖南所進行的一項有重要意義的革命活動,而李大釗是這項革命活動的有力後援者。

正是李大釗無微不至的關懷,才使得毛澤東能夠在當時思想最先進的聖地——北京大學得到工作,並且在業餘時間聽取北京大學的課程;正是李大釗思想上的引導,毛澤東才會真正認識馬克思主義,並且初步具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後來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正是李大釗的熱情關懷,才使得毛澤東能夠在當時湖南的諸多進步青年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共一大湖南小組的代表。1920年12月,毛澤東成為湖南共產主義小組的發起人;次年7月,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而成為「中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和「新一輩年輕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佼佼者。

相關焦點

  • 馬克思珍貴手稿首次亮相北大紅樓,毛澤東曾在此工作月薪8塊大洋
    1917年12月,章士釗推薦李大釗到北京大學圖書館任職。在李大釗的主持下,北大圖書館變成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進入北大紅樓,沿著一層的走廊一直走到頭,東南角的位置,就是門牌上寫有「圖書館主任室」的兩處展室,這裡就是李大釗的辦公室。
  • 毛澤東初出茅廬寫體育研究 當圖書管理員月薪8元
    北京對於毛澤東來說,開銷太大了。他不得不尋求一份工作。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裡,楊昌濟找到了主任李大釗:「李先生,我有一位學生從湖南來——毛生澤東。此生資質俊秀,為人勤奮。不知李先生能否為他在圖書館裡安排差使?」  「好,好,你請他來。」李大釗一口應承。
  • 永遠的聖地 | 北大圖書館記憶回眸
    在李大釗先生的主持下,北京大學圖書館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向現代化邁出了重要一步;也從保守走向進步,成為了大力傳播新文化、新思潮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而在那時,後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闢者、偉大的國家領袖毛澤東主席,還是一個二十幾歲、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 馬克思珍貴手稿首次亮相北大紅樓,北京最早的共產黨組織在這誕生
    觀展·解碼李大釗辦公室根據百年前布局圖找到辦公室位置今年是李大釗誕辰130周年。1917年12月,章士釗推薦李大釗到北京大學圖書館任職。在李大釗的主持下,北大圖書館變成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
  • 龍海市檔案館曬民國時期工資單 校長月薪35元警察局長180元
    原標題:回到民國你工資有多少 校長月薪35元警察局長180元   教師滿足溫飽 警察局長買不到30斤米   看了這兩份工資單,你也許已經驚呆了。警察局長月薪180元,比現在低保還低啊! 楊西北查閱魯迅的日記發現,楊騷跟魯迅認識時,魯迅還曾資助過作為晚輩的楊騷,大概在1928到1929年期間,因為生活難以為繼,楊騷還向魯迅借過200元。   林語堂:一個月生活費300元   平和林語堂文學館館長介紹,據他整理的林語堂年譜,1923年,林語堂從回國任教以後,包括稿酬、演講,各項收入加起來是高收入群體了。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1918年8月,毛澤東來到了北京,不久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係。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 尋訪「亢慕義齋」舊址和李大釗故居
    北大圖書館裡珍藏著一份「北大月刊」,這份96年前的月刊上刊登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成立啟事,該研究會由時任北大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組織發起,成員有鄧中夏、高君宇、劉仁靜、何孟雄、朱務善、羅章龍等19人,其中14人成為建黨初期的共產黨員。習近平總書記前年「五四」到北大考察時看到這份啟事,就曾感慨道:「追根溯源,看來源頭在這裡啊!」
  • 他是毛澤東的領導,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
    他原先的興趣在數學,但1914年考上北大時,當時張預科尚未畢業,按規定無文憑的學生只能考北大文科,張只能先考入文科哲學系,又通過馮先生的關係轉到理科數學系的。沒想到這樣一來,張又對哲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中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數學家。
  • 北大圖書館管理員月薪才600元
    魯迅先生在北京師範大學做教授,月薪300大洋,花了八百大洋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某領導曾在北大圖書館做管理員,月薪八塊大洋,拋去每月房租,只能勉強圖個溫飽。那麼,大洋在當時相當於多少錢呢?民國前十年物價穩定,大米每斤3分錢,一斤豬肉一角錢,黃包車每次一角錢,一個五口之家,每月15圓左右的開銷足可維持溫飽以上的水平。
  • 尋訪那些鮮為人知的紅色地標——記北大紅樓紅色文化帶
    重溫入黨誓詞之後再看展覽,在蔡元培、陳獨秀專題陳列室,在李大釗工作過的圖書館主任室,在毛澤東工作過的第二閱覽室,在魯迅授課的學生大教室,在還原「五四」前夜場景的「新潮社」,人們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百年之前,一批仁人志士就是在這裡接受進步思想的洗禮,鄭重選擇了一條「無我」的道路,開始踏上革命的徵程。
  • 北大圖書館東樓今日開放
    1975年建成的北大圖書館1998年百年校慶之際北大圖書館新館落成建築規模宏大,一躍成為當時亞洲第一大高校圖書館馬衡、嚴文鬱、向達等名家學者曾在圖書館工作或是擔任過圖書館館長蔡元培、蔣夢麟、胡適等老校長為它的發展費盡心力這些大師學者是北大圖書館學術之魂、精神之魂的所在
  • 「李大釗在北京大學」——李大釗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展在校史館...
    李大釗先生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歷任北京大學圖書部主任、教授等。值此李大釗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校史館和檔案館聯合舉辦「李大釗在北京大學——李大釗誕辰130周年紀念展」。
  •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四:黨建思政篇
    38、毛澤東「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陳獨秀對於我在這方面的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毛澤東(1936年,延安)1918年秋至1919年春,毛澤東在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館員。
  • 毛澤東"前頂頭上司"晚年坦言:最後悔退黨
    1917年,張申府以助教身份留在北京大學,結識了李大釗和陳獨秀。這時,張申府接觸到全新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思想。1920年8月中旬,陳獨秀、李大釗與張申府3人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下準備建黨工作。1920年,張申府在北京陶然亭公園內第一次見到周恩來。「五個青年進步團體在陶然亭舉行茶話會,決定『改造聯合』。
  • 毛主席回憶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的日子:大多數人不把我當人看
    青年毛主席一九一九年,毛來到故都,由未來的嶽父楊昌濟介紹給李大釗,當時是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的李安排他擔任圖書館的助理員。當時毛澤東的主要工作是登記前來看報刊的人員名單。閱覽室很寬敞,他總是把那裡的許多桌椅清理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 北京大學圖書館120歲!計劃2022年成為世界級圖書館
    剛剛就任北大校長的郝平到場致辭,他盛讚北大圖書館是信息基石,是數字參謀,更是外宣和展示文明的重要窗口,並寄語圖書館緊跟學校步伐,挺立潮頭,勇於創新。有人說,一座圖書館的力量,小到可以影響一個人,一所大學;大到可以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世界。與北大同歲的圖書館,在120年的風雨歷程中,傳承知識,典藏文獻,給北大師生帶來無窮財富。今天,北大官微也專門推送一篇文章,定格北大圖書館的120個珍貴瞬間。北大圖書館的前身為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建立於1898年,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新型圖書館之一。
  • 歷史上的今天丨1920年,毛澤東嶽父、教育家楊昌濟逝世
    楊昌濟非常賞識毛澤東,他不僅舉薦毛澤東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從而使毛澤東有機會更廣泛地接受新思想,他還促成了女兒楊開慧與毛澤東的愛情。 初到北京借住恩師家1918年8月19日,有人叩響了北京東城區鼓樓後豆腐池胡同15號院的大門,院主人楊昌濟打開門驚喜地發現,客人居然是他的高足毛澤東!
  • 李大釗的梵人心腸
    北大教授朱成甲從塵封的文獻首次看到李大釗的「挺袁」鐵證時,心裡不禁一陣緊張。當時,孫中山代表國民黨,袁世凱代表共和黨,當兩黨就《臨時約法》互致萬歲時,日本學者卻罵: 「袁世凱者,一翻覆欺詐之小人耳」。李大釗卻頌揚袁世凱,是「歷史功業超曾國藩、李鴻章,是非常人所能知,惟英雄能知的大英雄」。李大釗說:「有袁氏,乃成其為民國,乃成其為共和國」。
  • 圖書館黨委組織多個黨支部參觀北京大學校史館展覽
    黨員們深切感受到了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開放精神,更深刻理解了北大所走過的歷程也是在為國家和民族不斷探索、奮鬥和創新中前進發展的歷程。參觀現場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特別講解了北大圖書館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發展的歷史淵源,作為中國系統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的李大釗,曾就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毛澤東也曾被聘為北大圖書館書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