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份標價為22元/500克的豬肉為例:正確做法是在電子秤的「單價欄」內,按照每千克的單價,輸入44.00元,假如你買的豬肉稱出來是0.730千克,那麼電子秤顯示的金額應該是32.12元。
但同樣的分量,如果商家在輸入「單價」時縮一位,即應該輸入44.00,卻輸入4.40,此時電子秤金額顯示為3.22元,商家就會收你32.2元;如果再「狠」一點,輸入時縮二位,即輸入0.44,則金額顯示0.33元,商家就會收你33元。
這招一般會與「動小數點」一併施展,將「單價」五位顯示窗口的左邊兩位用黑膠布或紙條遮住,我們只能看到三位顯示窗口。稱重時,雖然重量顯示是正確的,單價顯示窗口看到的三位數字也是「對的」,但實際上黑膠布遮蓋的地方輸入的單價高於實際。
注意查看顯示窗口有無遮蓋物,並要求商家輸入正確位數的單價。
前邊一位顧客剛剛買完東西,到了你這,你討價還價,商販「爽快答應」給你便宜點,但輸入單價時卻依然是給前面顧客的價格,你就吃虧了。
在電子秤臺面板上吊接繩子或橡皮筋,稱重時將繩子或橡皮筋輕輕拉一下以增加部分重量。因為拉繩在商家那一側,我們不容易察覺。
要求商家拿起商品重新稱重,因為每次拉繩力量不可能是一致的,所以稱出來的金額也會有變動。
有的商販故意將桌子放斜,或者用硬幣、紙板墊高秤的一角,這樣稱出來的商品重量就會偏重。
當你把注意力都放在電子秤顯示屏的數字上時,商販會大膽地來一招「連鍋端」,當著你的面連秤盤帶商品一起放在電子秤上。
而這種事情時常發生在買水果的時候,像剛剛上市的草莓,在賣時就會連著籃子一起稱分量,有點那麼「明目張胆」的意思。
買點東西,不光要精挑細選防止以次充好,還要注意觀察以免分量吃虧,「心累」!
資料來源:長三角消保委、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