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去一次是不夠的,比如寧波市奉化區蕭王廟街道的林家村。
奉化區盛產水蜜桃,因此每年春天,奉化就成了桃花盛開的爛漫世界。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首風靡全國的歌曲,名叫《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火遍大江南北,人人傳唱。
2016年,詞作者鄔大為、曲作者鐵源、演唱者蔣大為共同確認,這首歌唱的就是桃花盛開的奉化。
天下桃花在奉化,奉化桃花在林家。
奉化區蕭王廟街道林家村,以「天下第一桃園」而聞名。
林家村桃園,地處八面同山的曰嶺腳下,西臨雲溪,北距剡江不遠,桃園中設置有休閒步道,非常利於賞花漫步。
為了看桃花,我已經去過了三次,而且還會再去。
2010年3月28日,我第一次到達林家村桃園,彈指一揮間,十年已過去。
那時的我,對寧波的人文地理還不夠熟悉,我跟著一群網友,浩浩蕩蕩到林家村賞桃花。
那些年同伴遊樂於寧波山水之間的網友們,多年未見了!也許即使再相見,見面難相識。
我的家鄉在川北,常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比寧波人還了解寧波?
我說,得益於那些年和驢友們一起跋山涉水,用腳步丈量寧波。
前不久,有網友在我的一篇文章的評論區留言,從留言中可見其對我非常了解,亦知其讀我文章之多,深受感動,繼續努力吧,前行在路上,探索發現,寧波之美。
林家村桃園,十年前就有「天下第一桃園」的稱號,但是那時來賞花的遊人遠不及現在之多,交通暢通,賞花盡興。
桃花盛開的爛漫世界,的確是我見過的最美桃花園。
我第二次到達林家村桃園,是在2017年4月3日,這一年的春天,比往年來得晚,四月初才到桃花的最佳花期。
當時遊客之火爆,超出預期,到處找地方停車的經歷,記憶深刻。
桃園的停車場和附近的道路兩側,全都停滿了車,我為了找個停車位,繞來繞去,繞了半個多小時,才在路邊找到勉強可以停車的位置,然後步行了十多分鐘,才走到了桃園。
當時正值最佳花期,數千畝桃園連綿成片,依山勢蜿蜒起伏,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漫步桃園間,沉醉花海裡。
已經兩次到達林家村桃園,而且都是在最佳花期時到達,欣賞桃花按理說已經足夠盡興了,還有什麼理由再往林家村桃園呢?
周末突發奇想,用無人機航拍,俯瞰第一桃園,是不是更加壯觀!
於是就有了第三次林家村桃園之行。
從空中環顧林家村桃園,層疊綿延,視野開闊,天下第一桃園,名副其實。
這次來得稍早了幾天,花已開,但是還未到達盛花期,但是依然令人心旌蕩漾。
現在到三月底,就是欣賞桃花的最佳期。
今年特殊時期,當地限流賞花,戴著口罩與花親近,史上唯一的經歷。
桃花,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春天、希望與美好的象徵。
兩千多年前,《詩經》中的《桃夭》詩,以桃花,詠美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東漢末年的著名詩人曹植,同樣以桃花喻美人,以花寄情。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朝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
唐代詩人崔護關於桃花與美人的詩句,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正是因為人們常以桃花喻美人,所以就有了桃花運的說法。
到桃花林,走桃花運。
桃花,同樣寄託了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嚮往。
東晉末年陶淵明的那篇《桃花源記》,已經流傳了一千五百多年。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不僅是陶淵明嚮往的桃花源,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孫悟空大鬧蟠桃宴,桃與桃花,都被賦予了太多美好的意義。
2017年,楊冪、趙又廷等人主演的58集古裝玄幻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播出,愛恨糾葛終成眷屬的絕美仙戀故事,又給了桃花只可意會、欲說還休的意義。
灼灼桃花涼,
今生愈漸滾燙,
一朵已放心上,
足夠三生三世
背影成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