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小小神經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育兒是一個可以讓寶爸寶媽們一直探索的話題,世界讀書日剛剛過去不久,在即將到來的五一小假期裡,你要不要給自己的「父母力」充充電?
現在各種育兒經驗在網絡上流傳,其中不乏有很多實際經驗,但更多的是拼湊內容,魚目混珠,讓寶爸寶媽們無所適從。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今天,小編特意為各位寶爸寶媽精選了8本育兒經典書,每一本都值得認真讀。
如果各位寶爸寶媽的時間精力有限,或者還未接觸相關的育兒書籍,請先讀這一本。
小編推薦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它編者團隊的權威。主編是斯蒂文·謝爾弗博士,2002年被美國兒科學會授予教育的終身成就獎。編者團隊是美國兒科學會,它是由6.2萬名兒科醫生、初級護理醫生構成的健康機構,主要致力於嬰兒、幼兒、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是美國兒童養育及兒童健康權威機構,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兒科研究學會。
第二,它具有十分強的實用性和全面性。這本可以說是育兒屆的百科全書了,大部分關於寶寶0-5歲餵養和成長發展的問題你都可以在裡面找到答案。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時間段的育兒須知,從分娩、新生兒一直到5歲,不同年齡段遇到的發育、餵養、看護、健康、疫苗、安全、家庭關係等全方位的知識。第二部分則是分門別類地介紹常見病的情況和一些解決建議。如果將這本書通讀了解的差不多,你的知識儲備可能超過很多育兒專家和兒科醫生了。當然,你可以按照章節讀下去,也可以作為一本工具書,根據孩子的月齡或者孩子生病等具體情況下翻閱。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卻不知道究竟該怎麼陪孩子閱讀或者朗讀。美國知名的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用具體、生動、可信的案例,幫助家長、老師解決閱讀指導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讀書」、「怎樣的書籍才算是好的朗讀教材」、「孩子喜歡看漫畫是好還是不好」、「如何建立一個好的家庭圖書館」、「如何在書籍和電腦之間取得平衡」、「該如何妥善處理電視問題」等。
各位寶媽可以每天堅持陪孩子看一會兒書,也許只是短短的幾分鐘,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同時鼓勵孩子大聲朗讀,朗讀的過程也是對自己內心的洗滌。
吃手、扔東西、鑽洞洞、打人、說「不」、執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孫瑞雪這本兒童心智成長的著作中用故事的形式和我們做了分享。
當你的孩子做了一些「不可思議的行為」時,您是幫助了他?還是遏制了他?或許,你無意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種巨大的破壞,而這本書會讓我們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的一些錯誤的想法和理念也會得以糾正,塑造出更加正確的育兒觀。
遊戲力Playful Parenting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提出的養育理念。他擅長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領域,由他編寫的這本《遊戲力》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獎金獎,並被譯成了十四種語言,全球銷售。
你以為這本書是在教小孩子怎麼玩嗎?並不。實際上遊戲力的核心是構建親子情感聯結,讓孩子在與他人的互動中主導遊戲、解決問題、尋求滿足與自信。
這本書會給你很多問題的處理方式,它強調孩子「不合理」的行為後面都是有他們的內心需求,只有了解了這些內心需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它又是用遊戲作為載體,教會我們很多如何和孩子互動的啟發和心得。
科恩建議我們與孩子有效溝通,要將我們的關心和愛翻譯成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語言。而這個語言就是遊戲。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最好的方式就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讓孩子在玩耍中明白道理,建立自信。
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是小編小時候也會讀的一本書,同時它現在也是中國幼兒園老師的必讀書籍之一。文中的故事平實易懂,語言雖平淡無奇,但是看完後,會被這個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淘氣可愛、善良純真深深的感染,也會被巴學園裡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以及對孩子的用心呵護深深的感動。
小林先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實踐者,他推崇自由教育,不拘一格而又尊重學生的天性,賞識每一個孩子,不管是被勸退的小豆豆還是有身體殘疾的泰明。
現代教育中很多時候是想怎樣才能讓孩子多學點東西,怎樣能夠灌輸更多知識,我們是被統一灌輸特定標準長大的,例如:成績好就是好孩子。在適應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妨也發現一下孩子不一樣的優點。校長先生每次見到小豆豆都會跟她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讓小豆豆從小就懷有「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或許是因為這句話決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這本書教給我們,真正的教育一定要走心,多點耐心,多點鼓勵,多點關愛。
這是一個普通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讀的教育書。
這本書的作者叫雷夫,是美國洛杉磯霍巴特小學的老師。在這所小學裡,90%的孩子出自貧困家庭,並且大多出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國家,但雷夫老師的班級中,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每年也有不少考入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名校。
讀這本書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儘管他是站在教師的角色上來寫這本書的,但他並沒有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開談,用文字處處提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所以這本書非常適合寶爸寶媽們閱讀。他結合理論創新了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設立的「終身閱讀」、「生活中的數學」、「以運動為本」等課程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立刻實踐,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適用。
《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不僅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同時還被拍成了紀錄片,雷夫老師依然堅守著這間不斷創造奇蹟的第56號教室。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毋庸置疑。這本書根據一項跨時30年、有效樣本量為76個家庭的心理學研究項目寫成,針對原生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發展的責任、如何更好養育孩子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被認為是對家庭教育傳統理念的重大顛覆。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醫學博士,作為精神科醫生在加州伯克利執業,並在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他們將本書當作一系列的生活實踐故事來進行寫作,做了很多細節的呈現。作為精神分析師,每一個故事都深入人心,教導我們如何去養育內在自由的孩子,希望各位寶爸寶媽們能夠從這些溫暖故事中找到溫暖、感動和指引。
孩子一天天長大,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有關性的問題也千奇百怪。在中國社會,兒童性教育一直是一個令父母難以啟齒的話題。一方面,老師對孩子的性教育諱莫如深,原因很簡單,我們這一代也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甚至會有這樣的觀點:讓孩子早了解性,就會讓孩子早接觸性。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和開發的今天,電視、圖書、網絡,有關的性信息卻是防不勝防。接觸不可避免,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善解童貞》給了你答案。作為父母,應該從自己開始改善,理性地看待孩子對性的好奇心,然後遵照「問什麼,答什麼」的原則,言簡意賅地回答孩子的提問,不讓孩子接觸到不良性觀念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小編的育兒書籍分享了,你讀過哪些令你擊節的育兒書?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一起分享唷~
哈佛腦科學海歸團隊創立的自閉症康復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