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給人的印象非常有朝氣和活力,成為寵物界地位難以撼動的超級巨星,也是在最近的一兩百年時間,但其實,你知道嗎,它的歷史非常古老。
遠在距今三百多萬年前,考古學家就發現了考古證據證明那時已有貓科動物基因的出現,現在的貓可能就是由那時的遠古巨獸演變而來的。
但是貓咪被馴化的時間非常晚,甚至可以說貓咪至今為止從未被真正馴化過。因為貓咪不像犬類,它們並不是被強制馴化而成為人類的夥伴的,一定程度上它們可以說是主動走到人類身邊的。
原因在於人類在身邊可以輕而易舉地捕獲大量的食物,老鼠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也因為貓能夠提供消滅鼠害這一巨大的功用,而且貓善解人意、體態俊秀、活潑可愛,也逐漸在人類社會中得以擁有較高的地位。
中國最早的養貓記錄出現在距今2000多年前,在《禮記·郊特性》中就有記載,「迎貓,以其食田鼠也。」貓這一天性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相當的裨益,這一點也從貓字的構造便可見一斑。貓者,爪子加「苗」,莊稼的守護者也。
但是養貓並不全是為了捉老鼠,他作為一種優雅的寵物同樣被許多古人視作心頭好。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就特別喜歡貓,一生為貓而寫的詩歌就多達十多首。不僅是詩人這樣的文學分子,連達官貴族、甚至是皇帝也對這樣的小可愛特別垂青。
女皇武則天就尤其喜歡貓咪,在宮中養著各式各樣的貓,甚至在全國掀起一陣養貓的熱潮,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明代的皇帝更是將貓奉為吉祥物,貓咪死後甚至會以金棺下葬。在近代愛貓名人同樣不斷湧現,豐子愷是出名的愛貓如痴,他曾說:「貓的可愛,是群眾意見」,老舍愛白貓,林徽因偏愛黑貓,國學大師季羨林則來者不拒,貓咪「後宮佳麗三千」。
而不僅僅是在中國,對貓咪的寵愛是不分國界的。國外大家對貓咪愛得不能自拔的同樣不在少數。
俄國革命先驅列寧對貓咪的愛得深沉,即使是在重要的會議上,擼貓事業同樣不耽擱。美國大文豪海明威先生對貓咪的愛更是熾熱,海明威在飲彈自盡前,將自己的遺產盡數留給了貓咪,讓他們可以衣食無憂。
各國的領導人被貓咪俘獲了芳心的同樣不在少數,除了前面提到的列寧,還有林肯、邱吉爾等,在赫赫有名的李世光環下,都藏著一顆溫柔貓奴的心。
老舍與貓
海明威與貓:
列寧與貓:
誰能說愛貓是膚淺?縱觀貓史,我們不難發現,在無形之中貓咪這一種神奇的小生物,已經深入地攪和到我們的歷史文化之中,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補給。
貓咪都不愛,何以愛天下呢?您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