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心理學: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戀童癖?如何幫助孩子遠離傷害?

2020-09-03 心理知識匠

亨伯特小時候受到初戀阿貝娜爾因病去世的打擊,對於那個年紀早熟的性感少女,就產生了一種溫柔而又猥褻的特殊情感,後來男主因為機緣巧合碰到了洛麗塔(12歲),對她一見傾心,為了洛麗塔不顧一切,用錢來實現他的擁抱、愛的撫摸等,最後洛麗塔逃離了亨伯特,而亨伯特殺死那個將洛麗塔帶走後又拋棄的男人,最後被捕入獄。

《洛麗塔》雖然描繪了一個愛情悲劇,但更令人關注的是——男主是個戀童癖。

一、什麼是戀童癖

戀童癖是一種病態心理,他們愛戀兒童,留戀童年時代,以兒童為對象獲得性滿足的一種性變態。此種性變態行為的患者以男性多見,女性極為罕見。受害者為女孩或男孩,年齡多在10~17歲之間,也有小至3歲以下的。

二、戀童癖產生的原因

A. 心理因素

患者對兒童的關注與喜愛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作為一種觀念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並控制人的行為,便成了戀童癖患者。

B. 社會因素

因為在工作、生活中,人際關係不好或受挫折,覺得人心難測,與成年人打交道要費盡心機,因而感到很疲勞、緊張、可怕,而與兒童交往則無需費多大週摺動多大腦筋。時間一長便對成人間的人際關係感到厭倦,而把興轉到了兒童身上。

C. 家庭因素

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對性生活失去興趣,而把對象轉向兒童。

D. 性格因素

性格膽怯、懦弱,缺乏應付危險能力,當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擊時,如妻子有了外遇而被發現不能勇敢地面對現實,希望退回到童年。於是把心思轉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小女孩幻化成兩種形象:一是戀人,一是母親。

E. 身體因素

因為智能發育遲滯、慢性酒精中毒、殘廢、年老或其他腦病,而接觸正常成年女性的機會很少,故將滿足性慾的對象轉向兒童。


三、對於戀童癖的治療

A. 精神分析療法

通過分析心理活動,尋找潛意識中的精神創傷體驗,尤其是兒童期等早期生活中的「性創傷」等經歷,去挖掘產生異常行為的原因以及其與異常行為間的關係,激發潛意識的能量轉換機制,使情緒能量由潛意識轉化到意識領域,使患者領悟、認識到其異常行為的淵源,從而得到痊癒和解脫。

B. 行為療法

讓患者暴露於可引起性興奮或性衝動的情境中,一旦發生性興奮,立即給予強大的身心痛苦的刺激,如低電流刺激、彈皮筋、催吐劑等,從而徹底抑制性衝動;使性偏離者反覆接觸引起異常性衝動或性快感的情境刺激,使其充分滿足,直至厭惡並不再伴有強烈情緒反應。

C. 藥物療法

通過藥物來降低睪酮水平,慢慢失去性衝動,難以勃起。以及其他壓抑性慾的療法。如抗雄激素藥物;SSRIs類抗抑鬱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或激動劑等。

此外美國研製了一款「兒童性愛機器人」,由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移動機器人實驗室發起,該機器人擁有多種功能,如搖頭、眨眼、挑眉等「表情」,以滿足戀童癖者的心理需求。

目前無證據證明戀童是能夠治癒,這些治療方案只能進行緩解。

四、如何預防戀童癖的侵害

戀童癖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是一生的,而且有資料顯示,戀童癖佔人群的比例相當高。儘管數據不統一,但最高的統計數字是5%以上,最低的是1%,換句話說,每30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戀童癖。

因此性教育很重要。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身上有哪些部位是不可以給別人看也不可以讓別人觸摸,如果有人&34;或者&34;他們給自己看或者觸摸這些部位,或者給孩子看、讓孩子觸摸這些部位,一定要拒絕、跑開,並且要告訴父母。

傳統教育裡家長「談性色變」,但你要知道: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孩子太小。今年高管鮑某明,涉嫌性侵養女不就是一個最殘酷的例子嗎?


願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遠離傷害。


——歡迎關注我們,這裡有更多的心理學內容——


相關焦點

  • 鮑某事件:戀童的心理原因是什麼?家長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
    在上周,一位一年級家長因為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性教育的啟蒙教育,進而投訴老師,認為孩子太小,不應該講這些,會把孩子教壞。時至今天,還有這樣思維的家長不在少數,在孩子面前不敢談孩子從哪裡來,對於稍微電視上親密的鏡頭馬上調開,防止孩子看到。認為等孩子長大就知道了。在年初鬧得全國人民都知道的鮑某明事件,大家從一開始對女孩子的同情,到今天事情大反轉,原來這位女孩已經年滿18周歲,不是小女孩。
  • 「戀童癖遇到詐騙犯」全網瘋傳:鮑毓明,到底算不算戀童癖?
    這一點其實很有存疑。在早前的資料中,鮑毓明曾坦言:想收養年紀小的幼女。從這一點上來看,鮑毓明確實很有可能存在戀童傾向。這一類人更符合心理學上戀童癖的定義,是可以作為疾病來討論治療的。當兒童沒有被好好的呵護,那麼成年後可能會傷害他人,變成一種不幸的宿命輪迴感。戀童癖都該「死」嗎?
  • 復盤鮑毓明案527天:解析戀童心理的根源,父母該如何保護孩子
    戀童癖是一種性心理障礙,在美國精神醫院學學會編著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將這種現象修訂為「戀童障礙」,主要是以兒童為對象獲得滿足的一種性變態。戀童癖多半是中年或者老年人,男性居多,女性很罕見。
  • 「戀童癖遇到假幼女」全網瘋傳:鮑毓明,到底算不算戀童癖?
    這一點其實很有存疑。在早前的資料中,鮑毓明曾坦言:想收養年紀小的幼女。從這一點上來看,鮑毓明確實很有可能存在戀童傾向。這一類人更符合心理學上戀童癖的定義,是可以作為疾病來討論治療的。當兒童沒有被好好的呵護,那麼成年後可能會傷害他人,變成一種不幸的宿命輪迴感。 戀童癖都該「死」嗎?不管成因如何,戀童癖這個群體比我們想像中的要龐大。
  • 心理學:愛好=癖好?青春期是「怪癖」形成的關鍵期,父母要注意
    心理學:愛好=癖好?青春期是癖好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要注意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怪癖也越來越多。如愛上他人隱私,愛上絲襪,愛上「柏林圍牆」,愛上偷窺,男人愛上穿裙子、踩高跟鞋等,所有的這些異常行為,都是由於人們心理異常導致的變態人格,都是為了尋求某種不為常人理解的快感。愛好和癖好是兩碼事,要學會分清楚。
  • 如何更好保護孩子,讓孩子遠離戀童癖,爸爸媽媽知道的還是太少了
    ,也就是說戀童癖會比正常人要容易興奮,特別是看到「心儀」的孩子後。開心爸爸查閱了一下相關的資料,據悉戀童癖在人群中佔比為1%-5%不等,如果按照最大的概率來計算,就是平均下來每20個人中就可能有一個戀童癖的患者;在兒童被猥褻和性侵的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達70%(佔比由高到低分別是,老師、鄰居、親戚、家人),有60%左右的戀童癖,會對孩子實施多次性侵。
  • 關於戀青癖|男孩子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生癖詞 | 聊聊癖好那些事「提起戀童癖,總是與變態犯罪掛鈎,近幾年層出不窮的兒童性侵案件,更是造成了更多的恐慌。」什麼是戀童癖?人們普遍認為,戀童癖是指對未滿法定年齡(16歲或18歲)的人產生性幻想和性接觸等,其實,在心理學角度上,對各個年齡偏好是有不同的劃分,未成年偏好中,也分幼童、少年、青少年之分。戀童的人只對尚未經歷青春期的兒童產生性趣,他們鍾愛兒童。
  • 關於戀青癖 | 男孩子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生癖詞 | 聊聊癖好那些事「提起戀童癖,總是與變態犯罪掛鈎,近幾年層出不窮的兒童性侵案件,更是造成了更多的恐慌。」什麼是戀童癖?人們普遍認為,戀童癖是指對未滿法定年齡(16歲或18歲)的人產生性幻想和性接觸等,其實,在心理學角度上,對各個年齡偏好是有不同的劃分,未成年偏好中,也分幼童、少年、青少年之分。
  • 心理學:愛好=癖好?青春期是癖好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要注意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怪癖也越來越多。如愛上他人隱私,愛上絲襪,愛上「柏林圍牆」,愛上偷窺,男人愛上穿裙子、踩高跟鞋等,所有的這些異常行為,都是由於人們心理異常導致的變態人格,都是為了尋求某種不為常人理解的快感。愛好和癖好是兩碼事,要學會分清楚。愛好是對某種行為或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
  • 荷蘭虛擬女童網絡性表演引2萬戀童癖者 盤點明星戀童癖
    盤點被傳有戀童癖的明星  事實上,娛樂圈被傳有戀童癖的明星並不少,如前一段時間轟動娛樂圈的歌手紅豆。紅豆因猥褻兒童入獄,他有戀童癖是不爭的事實。  麥可·傑克遜  在被傳有戀童癖的明星中,麥可·傑克遜最著名。1993年,麥可·傑克遜孌童案轟動世界,2009年6月26日,麥可·傑克遜離開人世,這個事件才真相大白。
  • 心理學:每個人都有點「性變態」
    並且弗洛伊德指出:活躍的性倒錯者愛慕的對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們的身上有典型的女性氣質。在心理學中,這一觀點可以很好地解釋跨性別戀愛、以及雙性戀的現象。對於」姬圈「和」gay圈「的腐女文化,是不是也有性倒錯的心理驅動呢?
  • 我拼命保護的孩子,卻毀在性教育上
    不少中國家長認為,「戀童癖」離自己孩子很遙遠。 只是個別變態,或是外國人才做的事情。 實際上,戀童癖人數之多,遠超我們想像,由此產生的性侵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戀童事件的隱秘性,往往是受害方人為造成的。 在很多案件,即使孩子勇敢地說出真相,一些家長會為了維護孩子「清譽」,選擇訓斥,或強行隱瞞。 即便父母報了警,後續還會迫於社會偏見對孩子們造成的二次傷害。
  • 這些情況下,有可能發展成戀童癖!
    關於「蘿莉控」到底是不是戀童癖、是不是心理變態,多年以來在二次元世界一直有爭論。從精神心理角度,兩者之間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不能簡單地將「蘿莉控」等同於戀童癖。可是,從個體精神心理、尤其是性心理發展規律的角度,且結合我們的臨床案例來看,「蘿莉控」是有可能發展為戀童癖的。
  • 川普粉絲:拜登是個戀童癖,救救孩子!
    川普再次說出這樣的話,背後卻有一個已經滲入美國人政治生活的極端陰謀論組織,這個組織的名字叫做:匿名者Q。該組織的追隨者認為,川普是救世主,因為他一直在和崇拜魔鬼、騷擾兒童的民主党進行鬥爭。其中,戀童癖指控是該組織的核心方法,只要和川普做對的人,都逃不了戀童癖的指控。
  • 戀童既不是病態也不是罪惡 但性侵絕對不可饒恕
    美國是全世界對戀童癖者最為警惕的一個社會,無論是有過性侵兒童經歷,或者有證據表明瀏覽、下載或傳播兒童色情材料的戀童癖者,不僅會被追究嚴重刑事犯罪並服刑,即使是刑滿釋放後也會被「標註」,向所居住社區的居民公開其戀童癖身份。換言之,有孩子的家庭可以通過基層警局公布的戀童癖信息來獲知應該避免自己的孩子與哪個「鄰居」接觸。
  • 姦淫不滿10歲幼女最高判死刑,「戀童癖」們的末日已然來臨
    這就涉及到心理學的一個問題叫做戀童障礙,那麼什麼是戀童障礙?戀童障礙又稱戀童癖,是以未成年為對象獲得性滿足的一種病理性性偏好,戀童癖性慾指向的範圍一般是青春期以前或未發育的兒童。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為戀童障礙,我們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點。(一)對至少有六個月和青春期兒童(小於等於13歲),有性幻想、性行為或性衝動。
  • 男人行為中的動物性|床上6種變態|變態體位_鳳凰時尚
    床上6種變態體位最受男人愛如施虐狂(從傷害、屈辱、束縛、處罰他人或使人痛苦中獲得性興奮),受虐狂(從被虐待中獲得性興奮),災難癖(從意外或災禍中獲得性興奮)。二、掠奪型性慾倒錯:指只有在性愛或事物是偷來或搶來時,才感到性興奮。這類人會想像或扮演掠奪者和被掠奪者的角色,包括強暴、綁架等。
  • 如何提防「戀童癖」?37歲媽媽偽裝成少女,竟釣出上百名戀童者!
    大部分父母都不願意去深思關於「性侵害」「戀童癖」這些話題,因為他們本能地厭惡這個話題,打從內心裡不希望孩子遇到這種事情。可是,我們並不知道「戀童癖」會不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你們知道為什麼有人會出現「戀童癖」嗎?也許是因為基因突變原因。經醫學調查,戀童癖者大腦中的「白質」比正常人少,也就是他們的基因出現了突變、位移、缺失等症狀。
  • 男人有「戀足癖」,是欲望還是變態?心理學專家為你解析
    相信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聽說過「戀足癖」這個詞語,對於這部分人而言,往往都會愛好一些足部或和足部相關的物品,如鞋子、襪子,有「戀足癖」的人常為男性,女性較為罕見,戀足癖比較強烈的人,可能會以偷竊,甚至以暴力的手段獲得所需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