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豆豆一歲半,昨晚突然高燒39.5℃,退燒貼、溫水擦拭等物理降溫無效後,立馬去醫院掛急診,檢查後各項指標正常、開了藥回家觀察。擔心的石頭暫時可以放下,回頭想了一下,急診就醫的整個流程相比之前看病有了很多改善。本文根據實際就醫流程,站在用戶的角度分析下疫情對急診就醫流程帶來了哪些流程變化。
關於「急診」,對於大家並不陌生。
家庭生活中難免發生一些小病小恙,特別是發生在晚上的食物中毒、闌尾炎、高燒等情況,不得已就要去看急診。特別是家裡有老人或者小寶寶後,夜間急診是一門必修實踐課。
首先,非疫情情況下的急診就醫流程是怎樣的呢?
1 窗口掛號,窗口工作人員一般會簡單問下就診科室、病情等大概情況;2 掃碼排隊,到達護士站根據掛號憑證掃碼加入排隊序列在診室外等候;3 就診開單,醫生根據面對面病患交流判斷、開出檢查單或者直接給出治療方案;4 繳費、檢查、看結果,病人繳費後做檢查、領取檢查結果、拿結果給就診大夫看結果,直至就診結束。
以上就是常規的急診就醫流程。根據本人急診親身體驗,在最後一步驟中的「看結果」環節有很大改善。
由於疫情,給急診就醫流程帶來了一些改變:
1. 進院前安檢
由於疫情,特別是作為疾病治療主戰場的醫院,對於疫情的控制更加重視。醫院大門是控制整個醫院防疫環境的第一個關口,除了常規安保外,還需要測溫和個人健康證明,比如北京健康寶的個人健康狀況查看。
2. 再次掃碼排隊
在第三步醫生開出檢查單後,就診病人去繳費、做檢查、等結果的以上流程不變,當掃碼取出檢查結果單去給醫生看結果時,就發生了流程變化。由於疫情的緣故,還需要再次去護士站做登記、等待叫號後再去醫生辦公室交流查看檢查結果。
這一步中提到的「再次掃碼排隊」,對就診體驗有哪些改善呢?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1 流程固定 對於護士站工作人員、就診者都會形成一套「籤到、排隊、就診」的固定流程,固定的流程會給人一種穩定、高效的感覺;2 就診人 排隊等待叫號,對當前就診排隊信息一目了然、不會被插隊;3 其他就診人 按照籤到順序排隊等候,初診等候與看結果等候通過後臺算法排列優先級叫號。
一般情況下的急診科室門口都擠滿了人,一幫大人抱著小孩子恨不得馬上讓醫生給診斷,有的家長甚至不知道先掛號、掛號後還需要憑藉掃碼在護士站登記,直接衝進科室卻看不了病,然後罵醫院的流程複雜看病效率低。門急診大廳會有越來越多的自助設備,有掛號繳費的、有列印檢查單的、還有預約掛號的等等的設備,很多的家長還喜歡去人工窗口排隊繳費、甚至是無效排隊,這些都需要醫院有更好的宣導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