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曠視科技推出智慧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河圖(Hetu)」,可以被看做是物流倉儲場景中機器人網絡大腦,未來5年計劃連接超過10億個機器人。曠視科技還宣布投入20億元,與合作夥伴共同加快機器人產業落地。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由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機構投資的人工識別算法公司,曾與商湯、雲從、依圖並稱為計算機視覺四小龍,其產品在城市管理、零售、手機等領域都有落地。此次推出「河圖(Hetu)」後,曠視業務架構將調整為城市大腦、供應鏈大腦、個人生活大腦三大IoT場景業務群。
曠視進軍倉儲物流業的契機最早源於一次走訪。2016年冬天,曠視科技的CEO印奇和CTO唐文斌到天貓超市的一個倉庫考察,發現分揀員都在很惡劣的環境下工作。2萬多平米的大倉庫,因為太過空曠,氣溫只有零下10度,裝任何暖氣和空調都沒用。顧客每下一個訂單,工人都要一件一件分揀出來再打包,一個人一天要走上30公裡-40公裡,相當於跑了一場馬拉松,非常地辛苦。他們從中看到,這個痛點問題蘊含著許多需要被解決的需求。
過去三年,物流行業正在逐漸變成AI重要的落地場景。普洛斯戰略顧問、隱山資本合伙人董中浪對此深有感觸,他們拜訪了國內外所有的合作夥伴,發現做機器人、做AI算法的人,都在想怎麼樣把技術變現。「波士頓Dynamics機器人很好,會翻跟鬥、開門;無人駕駛技術也很好,但是怎麼換成錢呢?大家突然發現,物流行業是一個相對容易讓技術變現的場景。這個產業非常落後,需要很多新的技術改造。」
曠視科技也看到了機會。2018年,曠視全資收購了艾瑞思機器人公司。艾瑞思此前已與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合作夥伴合力打造智能倉庫,並應用於富士康工廠,提供「P2P」廠內物料搬運服務。
CEO印奇說,未來的5-10年中國面臨人口紅利的消失和製造業重構兩大挑戰,實業型的企業都被裹挾著同時進行IT和IOT的升級。「借用王興的一句話,當網際網路的上半場結束了之後,所有的下半場幾乎都是重的生意。曠視希望通過AI、IOT去賦能物流行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從上做到下,行業早期有人牽頭代表的不是權利,更多是一種責任和投入。」
(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 )
據介紹,曠視河圖已經在天貓超市、科捷物流、寶潔等合作方的倉庫中進行了實際使用。在天貓倉庫中,河圖協同500臺機器人將效率提升了40%,分揀員每天只需要走5公裡左右。曠視還與工業機器人公司MUJIN打造手腳聯動無人倉,讓機器人具備貨物抓取能力,進而實現全流程無人化。
(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 唐文斌 )
物流一直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這是否意味著機器將完全取代人,是否會在未來引發失業潮。「我不太擔心這個問題。」唐文斌對AI財經社分析,現在人們對於物資的需求越來愈大,還有次日達、一小時達等更高的要求,再過10年所有人都去倉庫和送快遞幹活,也許最後都送不過來。「我們不是要完全替換掉工人,或者說剝奪他們工作的權力,我覺得是機器來幫助人提升效率,讓他們在更好的環境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