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兩種「不證自明主旨」的差距,更好體悟閱讀哲學作品的提示

2020-12-12 小賀1982

對於哲學作品中蘊含的那些「不言自明主旨的重要性,每一個睿智而富有獨立思維的人都不會否認的。

這種主旨最重要的特性在於:它們是一種不需要進行證實,不能夠被否認的事實。

而這樣的主旨的來源是人類生活中的一般經驗,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常識,而非那些有組織的、成體系的系統性的知識。

不證自明主旨是不需要被證明的

從此方面特性而言,它們更接近於科學或歷史知識,而不隸屬於哲學或數學知識。

這也就是歐幾裡得更喜歡稱這些概念為「普通觀念」的底層邏輯——因為這些觀念對於人類是有啟迪作用的。

當然對於這一點有許多人持有異議,譬如洛克等人就對此表示過明確的反對。

究其原因,造成這樣反對的最大誤區就是——洛克並沒有看出「沒有啟發性的主旨」,和一個「有啟發性的主旨」之間的不同

歐幾裡得更喜歡稱這些概念為普通觀念

對於後者暨「有啟發性的主旨」,如果我們不去努力的學習就不會搞清楚其中的道理。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造成了很多人對於「不證自明」主旨的一種誤解——它們都是一些廢話。

他們沒有看出作者不斷強調這些所謂的「廢話」的良苦用心。

他們沒有看出通過這些所謂的「廢話重說」,能夠確確實實的增進我們的知識。

讀者錯誤認為不證自明是廢話重說

當然還需要指出的是,其實還有一些所謂「不證自明的主旨」確實是一些「廢話」,是可以快速略過的。

為了更好的讓各位讀者更好的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我們來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沒有啟發性的不證自明的主旨「父親的父親就是祖父」。

這句不證自明之理的主旨就蘊含在其定義之中。

沒有啟發性的不證自明的主旨

它只是很膚淺地對某種關係進行了一種語言上的約定——我們要稱呼父母的父母為祖父母。

第二例子,有啟發性的不證自明的主旨「整體大於部分」。

這句不證自明的主旨與上一個例子相比之間就存在著很大差距。

對於這個主旨而言當我們能夠理解它所蘊含意義,就可以說我們對整體與局部的本質,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有了理解。

啟發性的不證自明的主旨

這種理解超脫了文字或語言的桎梏,無論這些表達的語言或文字有什麼樣的變遷,我們對於「整體和局部」這件事件的本質的理解都不會變

譬如定量的整體一定能夠被分為量的部分,就如同一種紙能夠被分為兩半或四份一樣。

因此我們知道了一個定量的整體(任何一種有限的定量整體),也知道這些定量整體中那些很明確的某一部分。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整體比這個部分大,或這個部分比整體小了」。

只能通過兩者之間關係描述整體與部分

但目前為止我們論證並沒有結束,這些結論只是一些口頭上的說明而已。

因為我們無法對「整體」或「部分」進行定義,或者說這兩個概念是原始的或無法定義的觀念。

它們要求我們只能通過對兩者之間的關係描述,來表達出我們對於「整體」與「部分」的理解

這樣的說法就是一種不言自明的真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反證法來證明它的正確性。

真正理解整體和部分才能作出有判斷

譬如我們如果將一張紙作為一個「部分」,而將這張紙切成兩半後的其中一半當做「整體」

那麼我們一定都知道:這張紙沒有切開之前的「部分」小於切開來後的一半大小的「整體」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確認,無論我們如何運用文字來表述整體和部分。

只有當我們真正地了解定量的整體與其中明確的部分後,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對於不證自明的理解要超越文字的局限

才能說我們真正把握了「整體大於部分」的本質。

暨知道的是存在的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而不僅僅拘泥於一種詞彙的用法或表述。

希望通過本篇文章的內容,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理解啟發性與非啟發性兩種「不證自明」的主旨。

閱讀改變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閱讀了嗎?我是小賀期待明天與你相會。

相關焦點

  • 淺析哲學作品中「不證自明之理」,明晰閱讀哲學作品的前提條件
    每個人在閱讀哲學作品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困惑,這些困惑種類繁多而且是因人而異的。但這其中最為常見的困惑之一,就是哲學作品中涵蓋的那些所謂的「不證自明」主旨。而且這樣的現象在哲學領域極其普遍,幾乎所有的哲學作品沒有不涵蓋作者自認為的一些「不證自明」的主旨的。
  • 從證明到不證自明
    從證明到不證自明 ■方奕晗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8-18    [列印] [關閉]     一位剛剛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朋友最近正在急切地找工作我想,所謂的工作壓力,除了「資本家剝削」的無奈之外,更多的還是源於內心那股不服輸的勁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還要做得更好。    至於工作本身是什麼,其實一點兒也不重要。    傑夫是不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人,蘇菲從來沒有仔細想過。她一心想著「復仇」,想著證明自己足夠優秀,分手不是因為「他甩的我」。
  • 簡「證」放權才能不證自「明」
    媒體曝光的是一起典型案例,其實很多人「不在辦證就在辦證的路上」。曝光後的處理問責,多多少少給了輿論一個交待。  在這個證明泛濫的時代,誰也不能倖免。「用一個謊言去驗證另一個謊言,得到的往往還是個謊言。」用一個證明來證明另一個證明,我們將得不到一個「證明」。曾有文章指出,證明過多過濫,除了審批事項太多外,還因為原本應由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相互核實,但同級職能部門間卻互相推諉。
  • 提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孩子氣,回答時卻成熟而睿智 | 如何閱讀哲學書
    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在西方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其他重要的哲學形式了。也就是說,所有偉大的哲學作品都不出這五種寫作形式,當然,有時哲學家會嘗試一種以上的寫作方式。閱讀哲學的提示到目前為止,讀者應該很清楚在閱讀任何哲學作品時,最重要的就是要發現問題,或是找到書中想要回答的問題。
  • Nancy英語課堂閱讀篇,如何更好地做主旨大意題
    大家好,我是喜歡英語的Nancy,如何提高英語水平是我們都很關心的問題,英語作文的系統演練必不可少,今天給大家分享--Nancy英語課堂閱讀篇,如何更好地做主旨大意題,大家抽時間可以嘗試學習一下,它能夠鞏固我們的英語入門知識!喜歡的話,歡迎關注,並轉發收藏哦!做主旨大意題要注意下面技巧:1.
  • 淺析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中心思想,掌握閱讀哲學作品原則和方法
    閱讀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因此想要取得閱讀完美效果,讀者就必須積極主動地去密切配合作者才行。而這一原則在閱讀哲學類書籍時尤為突出,因為哲學領域涉及的內容都是一系列抽象的理念、原則、概念。一個讀者想要通過閱讀哲學類的作品提升對自我、自然和世界的認知。
  • 譯論|劉華文:理雅各《易傳》翻譯的哲學中立化:一種自證和互證方法
    理雅各在哲學層面上會重新賦予譯文以相異的歧義性,或者消除了歧義性,抑或將譯本的哲學內涵中立化。發生這些變化的可能性是因為《易傳》原文文本中儒家特徵和道家特徵同在所產生的緊張關係。本文運用中國傳統經學中的自證(或本證)和旁通的詮釋手段,尤其是後者的兩種派生手段即同例和同旨,旨在考察理雅各的《易傳》翻譯與他的《老子》和《莊子》翻譯所發生的互文關係。
  • 「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大綱摘要&思維導圖
    在這些條件下,什麼事是對的,或怎樣才會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這樣做會比那樣做好一些?理論性作品——知某件事存在嗎?閱讀想像文學的「三要」架構性——找出作品的整體與部分結構詮釋性——定義與詮釋書的共識、主旨與論述評論性——評論作者的學說故事、戲劇與詩
  • 聖徒託馬斯阿奎那的新哲學論證風格,充滿了辯論與討論的精神
    他調和了「神秘柏拉圖派」(聖方濟派)與「知識亞里斯多德派」(多明我派)的之間矛盾。《反異教大全》的主旨是勸誡那些不信教的哲學家們,不要因為他們的理性阻斷了信仰的誕生。這種新的哲學論述風格,兼有提出問題和面對異議的兩種不同形態。譬如《神學大全》中的所有論文的形式都相同,分成幾個部分:論文、問題與決議。
  • 信誠中證信息安全指數分級B提示溢價風險
    中證網訊(記者 李嵐君)7月27日,中信保誠基金髮布公告稱,信誠中證信息安全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B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較基金份額參考淨值的溢價幅度較高,2020年7月23日信息安B二級市場收盤價為1.872元,相對於當日1.184元的基金份額淨值,溢價幅度達到58.11%。
  • 日語閱讀快速準確把握文章主旨
    日語能力考試中,閱讀理解是難點之一,題量又大,有的同學一篇閱讀下來幾道題可能全錯,其中原因可能就是文章主旨沒有把握好。所以,能否把握文章主旨,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就成為閱讀理解文章的核心所在。我們知道在閱讀漢語或英語文章的時候,可以通過找出段落的主題句,或者是從總結性段落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抑或是從文章開頭或結尾部分找出「最重要的」或「總的來說」這樣的字眼,來理解文章的思路和抓住文章的主題大意。在日語閱讀中,文章的主題同樣也是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的,所以我們可以借鑑這些方法來抓住文章的主旨。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快捷而準確地去找出主題句呢?
  • 譯論||劉華文:理雅各《易傳》翻譯的哲學中立化:一種自證和互證方法
    [7] 「《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一》,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0頁)[8] 顧明棟認為《周易》或《易經》的文本有兩種開放性:文字學意義上的開放性和語境的開放性,語義的不確定性正是源自這兩種開放性。
  • 記敘文閱讀攻略:文章主旨的概括和理解
    記敘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義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各種描寫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小學階段將其稱作中心思想。文章主旨包括多個層面,1文中想要說明的道理。2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情感;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質;4作者對某種社會現實的看法;等等。閱讀一篇記敘文須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讀懂文章。
  • 練功五年談體悟
    現將五年多來練功的收益和體悟略述於茲,就教於同道。一、修道不是逃避,而是超越 修道乃至高無上之事業。它並不是教人逃避現實,遁跡山林;而是教人如何面對現實,通過修煉活動而超越現實中的諸多障礙。古往今來,許多高土大德與偉人聖哲都為一種偉大理想所鼓舞,一邊修道,一邊工作,為社會進步作奉獻。
  • 莫偉民:「人之死」/《詞與物》的主旨及其哲學意蘊
    因此,批判西方近現代知識史上的人類學主體主義,批判自笛卡爾、尤其自康德以來西方哲學傳統的意識哲學和主體性形上學,就是《詞與物》的哲學主旨。福柯往後的諸種思想(非本質主義權力分析、呵護自身的主體解釋學、聚焦人口治理的生命政治等)也一再秉承這一哲學宏旨。
  •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高頻考點—主旨大意題(公開課+PPT講解+練習)
    高考閱讀理解體裁豐富,命題靈活。要做好高考閱讀理解,需要熟悉各題型的命題規律,對症解題。通過詳細分析歷年高考英語試卷,我們可將閱讀理解歸納為以下幾種題型:主旨大意題,細節理解題,推理判斷題(含寫作意圖、目的等),詞義猜測題。主旨大意題是高考閱讀理解中常考的題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題和理解中心思想的能力。
  • 語文閱讀的重點:主旨 如何抓住主旨
    真正能夠拉開分數的還是在語文閱讀上,語文閱讀是重點。記敘文是考試閱讀的重頭戲,有很多省份中招基本完全是記敘文閱讀。根據多年的教學及閱卷經驗,學生記敘文這一部分較差的原因是找不到閱讀的方法,沒有理解記敘文思想內容,自然做閱讀題的時候也就找不到東南西北,導致丟分很嚴重。
  • 「人之死」:福柯《詞與物》的主旨及其哲學意蘊
    因此,批判西方近現代知識史上的人類學主體主義,批判自笛卡爾、尤其自康德以來西方哲學傳統的意識哲學和主體性形上學,就是《詞與物》的哲學主旨。福柯往後的諸種思想(非本質主義權力分析、呵護自身的主體解釋學、聚焦人口治理的生命政治等)也一再秉承這一哲學宏旨。
  • 英語閱讀理解:主旨大意題型
    【解題方法】  (1)最常用的方法是仔細研讀短文的1、2 兩句即短文的主題句,或輔以閱讀各段的第1、2句----即段落中心句。此方法多適用於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等需要通讀全文,抓住關鍵事或論題來歸納意思(常說明一個道理)。  (3)全文末尾(段)找答案。此類文章的特點是 以列舉事實開頭,通過論證,最後闡述核心觀點。
  • 初中現代文閱讀知識點:歸納記敘文主旨提煉方法
    記敘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義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各種描寫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小學階段將其稱作中心思想。文章主旨包括多個層面,1文中想要說明的道理。2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情感;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質;4作者對某種社會現實的看法;等等。閱讀一篇記敘文須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讀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