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過程中,數字孿生的關鍵使能技術

2020-12-15 好運達智創科技

數字孿生迅速成為熱潮,源於數位化設計、虛擬仿真和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物聯網)等關鍵使能技術的蓬勃發展與交叉融合。

數位化設計技術從早期的二維設計發展到三維建模,從三維線框造型進化到三維實體造型、特徵造型,產生了諸如直接建模、同步建模、混合建模等技術,以及面向建築與施工行業的BIM技術(建築信息模型)。

三維建模技術不光用於產品設計階段,並且可以實現三維工藝設計。產品的三維模型中不僅包括幾何信息、裝配關係,還包括PMI(產品製造信息,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和材料規格等信息)等製造信息,已經可以實現MBD(基於模型的產品定義)。為了支持產品三維模型的快速瀏覽,可以從包含三維工藝特徵的完整三維特徵模型中,抽取出僅包括幾何信息的輕量化三維模型。

基於三維造型和三維顯示技術,虛擬實境技術(VR)取得了蓬勃發展,廣泛用於汽車、飛機、工廠等複雜對象的虛擬體驗,包括沉浸式虛擬實境系統Cave,用於產品展示和市場推廣的三維渲染技術,以及基於視景仿真的模擬駕駛技術等。近年來又發展起來增強現實技術(AR),其特點是可以將實物模型和數位化模型融合在一個可視化環境之中,從而實現傳感器數據的可視化,還可以進行產品操作、裝拆及維修過程的三維可視化,實現產品操作培訓、維修維護等應用。

虛擬仿真技術從早期的有限元分析發展到對流場、熱場、電磁場等多個物理場的仿真,多領域物理建模,對振動、碰撞、噪聲、爆炸等各種物理現象的仿真,對產品的運動仿真,及材料力學、彈性力學和動力學仿真,對產品長期使用的疲勞仿真,對整個產品的系統仿真,以及針對注塑、鑄造、焊接、折彎和衝壓等各種加工工藝的仿真,以及裝配仿真,幫助產品實現整體性能最優的多學科仿真與優化,針對數控加工和工業機器人的運動仿真(其中數控仿真又可以分為僅仿真刀具軌跡,以及仿真整個工件、刀具和數控裝備的運動),還有面向工廠的設備布局、產線、物流和人因工程仿真。如果從仿真的對象來區分,虛擬仿真技術可以分為產品性能仿真、製造工藝仿真和數位化工廠仿真。

在數位化設計技術和虛擬仿真技術發展和集成應用的過程中,產生了Digital Mockup(DMU,數字原型)、Digital Prototyping(數字樣機)、Virtual Prototype(虛擬樣機)、Functional Virtual Prototype(全功能虛擬樣機)等技術,主要是用於實現複雜產品的運動仿真、裝配仿真和性能仿真。通過對數字樣機進行虛擬試驗,可以減少物理樣機和物理試驗的數量,從而降低產品研發和試製成本,提高研發效率。

另一方面,隨著傳感器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二十一世紀以來,物聯網應用越來越廣。除在消費領域應用之外,為了支持高價值工業設備的運行監控和維修維護,工業物聯網(IIOT)開始受到業界廣泛關注。IIOT採集的數據類型和採集頻率比普通的物聯網應用高得多,而應用的數學模型和分析方法也比普通的物聯網應用複雜得多。

從數字孿生技術的發展背景可以看出,數字孿生模型是相對於其物理模型而言的。可以先建立數字孿生模型,應用數字孿生模型來進行虛擬試驗,但最終還是要建立物理模型,通過對數字孿生的分析,來優化物理模型的運行。除了上述技術,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也是數字孿生的關鍵使能技術。

聲明:本文部分文字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著有益學習和研究的目的進行轉載,為網友免費提供。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到版權問題,敬請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相關焦點

  • 數字孿生系列報導(六):數字孿生車間使能技術——數控工具機的智能工藝規劃
    本期介紹山東大學胡天亮副教授團隊關於數字孿生使能技術的研究成果,其成果分別刊發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 數字孿生技術熱點、行業動態和未來趨勢
    數字孿生是未來數位化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例如可應用於以下的常見工業領域 :1、工業產品設計 :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在沒有數位化幫助下,設計產品要經歷很多次迭代,非常耗費資源並影響交付工期。在高度集成化的工業生產線設計中,需要基於精準的節拍對各設備、物料、質檢、人工裝配等環節進行優化協調,以提升整體效率。 在傳統規划過程只能依造人工模擬或者在真實產線中進行驗證。
  • 「區塊鏈+數字孿生」的技術優勢與應用前景
    隨著工業 4.0、智能製造等技術和發展戰略的不斷出臺,數字孿生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基本科技要素,其概念也逐漸完善。工業界及學術界對數字孿生的概括定義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2]。
  • 數字孿生系列報導(十):數字孿生驅動的複雜產品裝配工藝
    隨著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等)和軟硬體系統(如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無線射頻識別、智能裝備等)的高速發展,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的出現為實現製造過程中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實時互聯與共融、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多源異構數據的有效融合與管理以及實現產品研製過程中各種活動的優化決策等提供了解決方案。
  •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技術和建築設施管理
    他們將其定義為實體的數字副本,即資產或系統的表示形式,其概念包括實體數字版本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繫,從設計到運營,都與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相關。數字孿生可以在多個行業以及建築環境中使用。早在7月份, Boris Johnson概述了他的綠色恢復計劃時,就宣布了一項1000萬英鎊的建築技術促進計劃。
  • 數字空間中構建現實世界 Unity數字孿生的落腳點是什麼?
    而在這一落地的示範線中,海爾集成性地對其智能製造4.0的製造理念與技術進行了展示。據Unity大中華區工業產品負責人陳祿介紹,海爾目前展出的示範線是一條完全柔性的產線,而在海爾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上,Unity與海爾智研院攜手,為海爾工業解決方案賦能,並切實地帶來了一些數字孿生的獨特優勢。首先是基於實時3D渲染引擎的數字孿生解決方案。
  • 加深數字孿生認知 推進數字電網發展
    虛擬世界包含三類個體:一為數字原生體,其完全在虛擬世界中產生,以數字形態存在於虛擬世界,如網絡小說、微博等網絡創作與社交等;二為數字孿生體,其為物理世界在虛擬世界中的孿生鏡像;三為數字混合體,是前兩者的融合,其產生、存在、消費乃至消亡過程中的某些部分只存在於虛擬世界,而另外的部分則伴隨物理世界存在。
  • 光輝城市宋曉宇:「數字孿生·重慶」在做踐行的先驅者
    DoNews 11月21日消息(記者 丁凡)近日,由智慧城市數字孿生技術提供商光輝城市與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築分會、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網、重慶大學未來城市與智慧建造實驗室聯合主辦的全國建築設計行業創新創優學術峰會數字孿生城市專場暨「數字孿生·重慶」發布會在重慶渝州賓館成功舉辦
  • 「智能建造賦能新基建」高峰論壇暨《數字建造》叢書首發式成功召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數字建造》叢書的出版,可謂正當其時。相信叢書的出版一定能對促進建築數位化、智能化、工業化水平提高,推動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及產業體系建立產生重要影響。本叢書屬於研究型、理論型專著,案例豐富,有創新性、前瞻性,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數字建造技術。12本專著,結構設計合理,涵蓋建造全過程。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而且恰逢其時。叢書的出版契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推動智能建造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深化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的進一步融合,促進我國建設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將提供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 數字孿生的冷思考!
    但隨著NASA將其引入《NASA空間技術路線圖》,DT的含義發生了重要的變化。NASA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DT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2]。DT的主體變成了仿真。
  • 優也Thingswise iDOS數字孿生技術閃亮巴塞羅納全球物聯網峰會
    IoTSWC針對物聯網完整的產業鏈,在交通、工業、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物流、防偽、人員、車輛、軍事、智慧城市、環境檢測等領域展示全面解決方案和成功應用案例;覆蓋物聯網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涉及RFID、傳感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金融消費行動支付技術、大數據處理、雲計算、實時定位技術等世界領先技術。
  • 數字孿生與平行系統:發展現狀、對比及展望
    1.1 數字孿生的定義及內涵數字孿生(Digital twin, DT) 是一種實現物理系統向信息空間數位化模型映射的關鍵技術, 它通過充分利用布置在系統各部分的傳感器, 對物理實體進行數據分析與建模, 形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時間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79], 將物理系統在不同真實場景中的全生命周期過程反映出來.
  • 關於數字孿生的冷思考及其背後的建模和仿真技術
    但隨著工業界和學術界對數字孿生的不斷解讀,其含義卻越發撲朔迷離,和其他一些相關概念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數字孿生到底是什麼,能做什麼,邊界在哪裡,它和建模仿真是什麼關係等等問題令很多人困惑。本文嘗試對其中的一些疑惑進行粗淺的分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陶飛: 讓數字孿生技術服務更多行業
    數字孿生概念在2003年首次出現,2011年左右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的全生命周期過程。
  • 極致可視化與實時仿真能力,才是數字孿生規模商業化的關鍵
    演講中,李熠重點闡述了數字孿生世界對於AI訓練的重要性,以及想要真正實現數字孿生規模商業化,兩大核心能力必不可少,即極致的可視化能力和實時仿真能力。李熠強調,數字孿生不僅能幫助AI訓練變得更為高效,且在跟AI進行深度融合後,能為智慧城市提供可視、仿真及智能決策的基礎設施。
  • 數字孿生被提出快20年了,如何才能與建築業務融合?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數位化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BIM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化,逐漸形成了「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平行發展,相互作用的局面,「數字孿生」將成為建築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手段。 數字孿生的概念最早於2002年美國製造工程協會管理論壇上提出,到2010年各項技術逐漸成熟,到2020年逐步進入應用期。
  • 數字孿生與平行系統: 發展現狀、對比及展望
    此後, 數字孿生的概念開始引起廣泛的重視, 相關研究機構開始了相關關鍵技術[7−120]的研究,數字孿生的應用也從飛行器運行維護拓展到智慧城市、產品研發、裝備製造等豐富的場景[121−170]中.數字孿生技術為實現實體和信息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 提供了清晰的新思路、方法和實施途徑[171].
  • 數字孿生(DT)就是信息物理系統(CPS)嗎?有一點很關鍵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來源於軍事領域,2011年3月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做的一次演講,明確提到了數字孿生體,是最早的提出機構。但很快得到了領先工業企業的認同,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模型和技術。
  • BAT爭相布局新基建,CIM引擎能為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帶來什麼?
    在政策推動下,一場有關「新基建」的建設序幕已經拉開,以BIM(建築信息模型)為基礎,融合GIS(地理信息系統)、loT(物聯網)、AI等眾多新興技術,已能全方位應用到智慧城市、智能建築及工業網際網路等建造領域中,涵蓋其全生命周期的規劃、設計、建造及運維等各個階段。
  • 數字孿生——起源的故事
    在製造業,做產品設計的在使用數字孿生,做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在使用數字孿生,做製造過程管理的在使用數字孿生,做產品售後服務的在使用數字孿生,做設備故障診斷的在使用數字孿生,甚至搞自動化、工業控制、機器人的也在使用數字孿生……更讓人稱奇的是,數字孿生這一概念,迅速走出製造業,應用到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