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運河插秧節 常州千名青少年體驗「汗滴禾下土」 唐娟 攝
中新網常州6月5日電 (記者唐娟 通訊員 顧克琦)「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6月5日,2019大運河文創節暨第二屆江南運河插秧節在江蘇常州鐘樓區鄒區鎮現代農業產業園舉行。在芒種節氣、端午前夕,千名青少年體驗者走進秧田,體驗農耕文化,傳承勤儉家風,用勞作慶祝節日。
江南運河插秧節 常州千名青少年體驗「汗滴禾下土」 唐娟 攝
江南運河插秧節 常州千名青少年體驗「汗滴禾下土」 唐娟 攝
活動現場,除了插秧體驗活動外,豐富多彩的開秧儀式分外引人矚目。在預示著農耕興起、文明起源的鼓聲中,演員們用詩歌朗誦演繹了古城常州泰伯奔吳、季子讓國、運河輸糧的典故;百名志願者頭戴草帽,捲起褲腳,吟唱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手拿嫩綠的秧苗,踏歌走入稻田,展現江南水鄉獨有的勞作美;舞臺上百人童聲合唱《稻香》的同時,200名小學生帶領著500個家庭共同走進秧田,向技術嫻熟的老農們學習插秧手法;儀式最後,全場千人齊唱《我的祖國》,用歌聲傳遞對豐收的期盼,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祖國富強的祝願。
江南運河插秧節 常州千名青少年體驗「汗滴禾下土」 唐娟 攝
江南運河插秧節 常州千名青少年體驗「汗滴禾下土」 唐娟 攝
本屆江南運河插秧節,以「稻亦道,非常稻」為主題,將江南農耕重要作物「稻穀」作為文化與文明傳承的媒介,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闡釋芒種節氣、體驗端午習俗等,重點面向廣大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農耕文化、文明傳播、家風傳承等體驗教育活動。特別是擷取了「稻」與「道」諧音,讓體驗者懂「道理」,零距離接觸千年農耕、文明起源的智慧結晶;知「道」德,從勞作中感悟勞有所獲、自食其力、勤儉節約的美德;明「道路」,匯聚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與文化自信,表達愛國情懷和美好祝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