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姊妹幸福攜手 解讀教育別樣情懷 ——記我校與粵港姐妹學校香港嶺南鍾榮光香港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交流活動

2021-02-13 廣州市嶺南畫派紀念中學

為促進粵港姐妹學校教育交流的深入發展,2017年6月30日,我校邀請香港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朱蓓蕾校長為首一行6人到校訪問。

當天上午10點,香港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的行政來到了我校。首先,兩校對2016年交流活動進行回顧,肯定了兩校師生對交流活動的認同和期盼。隨後嶺鍾中朱蓓蕾校長和我校陳東楨校長分別講話,確定了對兩校今後交流發展的方向,並代表兩校互贈禮物。接著我校陳東楨校長及行政帶領嶺鍾中同仁參觀了校園廉潔文化牆和展覽廳,嶺鍾中嘉賓對師生的作品讚不絕口,他們對我校美術教育成效非常讚賞和認同,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深入開展兩校學生這一層面的進一步交流。

下午陳東楨校長帶領部分學校行政和美術老師陪同香港嶺鍾中嘉賓們,到漁歌晚唱藝術沙龍進行參觀交流。漁歌晚唱藝術沙龍項目總監李銘生先生向廣州兩校嘉賓介紹漁歌晚唱藝術沙龍相關情況。兩校領導認真觀賞漁歌晚唱藝術沙龍的展出作品,感受濃濃的藝術薰陶。第一次光臨漁歌晚唱藝術沙龍的朱蓓蕾校長對香港書名雕刻家張北如先生作品讚不絕口。大家都沉浸在漁歌晚唱藝術沙龍精妙的環境和典雅的氛圍中樂而忘返。隨後我們兩校行政一起到名譽校長陳永鏘先生個人繪畫工作室拜訪和參觀學習。陳永鏘先生對兩校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帶領陳東楨校長與朱蓓蕾女士等嘉賓參觀其工作室,由室內到室外,親自講解其每一處的設計內涵,介紹日常繪畫情況,並與來賓一起促膝長談,抒懷人生。陳永鏘先生還為香港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學校的文博館「嶺文軒」題字贈送墨寶,嶺鍾中朱蓓蕾校長贈送紀念品給陳永鏘先生,最後兩校行政領導和陳永鏘先生合影留念,結束了愉快的學習活動交流。

我校與香港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締結為粵港姐妹學校已經有七載。雖然粵港兩地的教育體系、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教育的本質與核心是相通的,在這7年中兩校在教師交流、學生活動等方面都有很多交流與學習,互相借鑑、取長補短。這次兩校領導交流更加深和促進兩校的情誼,明確今後交流的方向。願兩校攜手,用我們的真誠、睿智去好好享受合作與交流帶給我們的精彩!

 

廣州市嶺南畫派紀念中學  辦公室

2017年7月6日

相關焦點

  • 傳承 鍾榮光:嶺南大學之父
    1900年7月書院遷往澳門,更名為嶺南學堂。1904年嶺南學堂遷回廣州,在康樂村購地建校。鍾榮光舉家遷住學校臨時木屋宿舍,從此他以嶺南為家,為教育救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鍾榮光住所黑石屋20世紀20年代,受革命浪潮的影響,收回教育自辦的呼聲響遍全國。
  • 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與香港明愛莊月明中學籤署粵港「姊妹學校」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進一步加強粵港教育交流合作,在廣東省教育廳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的統籌下,2019年12月16日下午在深圳市成功舉辦2019粵港姊妹學校籤約儀式暨經驗交流分享會。丘毅清校長代表學校與香港明愛莊月明中學彭耀鈞校長完成姊妹學校締結籤約儀式的籤署。
  • 「唱響愛國情,共築中國夢」 ——2019年黃閣中學與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粵港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報導
    2019年12月19日,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吳偉洪老師、張月萍老師、楊珍珍老師、羅展燁老師、何竣賢老師帶領40名學生蒞臨南沙黃閣中學開展粵港姊妹學校師生交流活動。下午13:00時左右,黃閣中學陳麗雲書記、麥毅鋒副校長帶領學生代表在校門口迎接到訪的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師生,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 廣州幼師學校與香港明愛莊月明中學成功籤署粵港「姊妹學校」
    大洋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粵港教育交流合作,在廣東省教育廳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的統籌下,2019年12月16日下午,在深圳市成功舉辦2019粵港姊妹學校籤約儀式暨經驗交流分享會。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以下簡稱:廣州幼師)丘毅清校長代表學校與香港明愛莊月明中學彭耀鈞校長完成姊妹學校締結籤約儀式的籤署。
  • 鍾榮光:創辦嶺南大學的中山人
    鍾榮光與鍾芬庭在中國辦大學為國家培養人才作出過重大貢獻的著名教育家中,有一位是中山小欖人,名叫鍾榮光。鍾榮光先生學貫中西,不屑功名,不求聞達,卻醉心於辦學,為嶺南大學首任華人校長。南粵文壇「四大金剛」之一鍾榮光(1866-1942),號惺可。因父玉龍在香港經商,在家鄉置有田產,家境較為富庶。榮光自小隨父在香港念私塾,稍長在廣州讀大館,曾師從嶺南國學大師海堂學長吳道熔,17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鍾榮光精通古文,在南粵文壇上大名鼎鼎,與劉學詢、江孔殷、蔡金剛並稱「四大金剛」。
  • 2018粵港姊妹學校締結活動在廣州舉辦,又有47對學校結成「姊妹花」!
    中國教育在線訊12月4日,內地與香港姊妹學校經驗交流活動暨2018粵港姊妹學校締結活動在廣州舉行,47對姊妹學校現場籤署締結協議,締結學校將會在教學研究、學校管理、課程研發、師生互訪等方面學習互鑑,共同為粵港兩地教育事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 中大學人丨鍾榮光:盡瘁嶺南而後死
    不管北方到底是蔡元培有名還是張伯苓,南方始終不變的就是鍾榮光。可見鍾榮光先生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事業上所佔據的重要地位。榮光堂,1924年落成,紀念鍾榮光功德。黑石屋,鍾榮光在此度過十年時光。1924年初,鍾榮光前往南北美洲為嶺南農科大學籌款時,在美國芝加哥城青年會的演說中,也積極宣傳收回教育權的主張。1926年6月9日,嶺南學校師生舉行盛大歡迎會,歡迎為農科大學籌款遍歷南北美洲2年半歸來的鐘榮光。在公宴會上,鍾榮光發表演說,再次表明:「此次出洋捐款,完全為農科大學收回我華人自辦」。他說:中國的教育並不發達,不能不藉助國外力量辦學,但一味依賴,終非長久之計,應把握時機收回自辦。
  •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墓園(教會山)
    墓園所葬人士大部分為原嶺南大學師生員工,其中不乏知名人物:孫中山先生的外孫戴永豐;嶺南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老同盟會會員、著名教育家鍾榮光先生原配何翠屏;醫學專家、嶺大醫學院院長李廷安;農學家、嶺大農學院院長古桂芬、傅保光;總務長伍時昌和李滄萍、孔憲保;嶺南大學附屬中學教務主任蔡輝甫等,嶺南大學的部分美籍教師也安葬於此。
  • 【薦書】盡瘁嶺南而後死 |《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專題探討鍾榮光的教育理念
    「教育救國」是當時先進的國人為探尋救國道路而開出的一劑良方,鍾榮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鍾氏的一生,經歷了從傳統士人、職業革命家到現代教育家的社會身份轉變,最終以教育事業名世。其大半生都致力於嶺南的教育近代化事業,在中國近代教育史和廣東教育發展史上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鍾榮光(1866—1942),字惺可,廣東香山(今中山市)小欖人。早年創辦《可報》《博聞報》等。
  • 我校與香港佛教大雄中學結為姊妹學校
    10月31日,東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學多功能報告廳,我校總校長王建濤、香港佛教大雄中學校長何婉瑩分別在《粵港姊妹學校締結計劃教育交流合作意願書
  • 【薦讀】盡瘁嶺南而後死 |《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專題探討鍾榮光的教育理念
    「教育救國」是當時先進的國人為探尋救國道路而開出的一劑良方,鍾榮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鍾氏的一生,經歷了從傳統士人、職業革命家到現代教育家的社會身份轉變,最終以教育事業名世。其大半生都致力於嶺南的教育近代化事業,在中國近代教育史和廣東教育發展史上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鍾榮光(1866—1942),字惺可,廣東香山(今中山市)小欖人。早年創辦《可報》《博聞報》等。
  • 盡瘁嶺南而後死 |《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專題探討鍾榮光的教育理念
    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中,湧現了一大批以「教育救國」為取向的先行者,鍾榮光就是其中一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從1898年任職於廣州格致書院,到1942年作為嶺南大學榮譽校長逝世,他將自己的大半生貢獻給了嶺南的教育事業,真正做到了「惟一事工,盡瘁嶺南至死」。之所以能專心致志將教育使命完成得如此出色,是因為鍾榮光有一整套緊隨時代潮流、立足思想前沿、以民為核心的教育理念。
  • 善作善成,培厚灣區姊妹學校情誼-----香港呂明才中學師生來我校開展文化體育交流活動
    6月26日,香港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師生一行70多人在袁達威助理校長的帶領下到訪欖核二中,開展為期3天的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兩姊妹學校師生進行管理層經驗分享、教師教學觀摩、學生參與課堂、文化體驗等互動交流。香港呂明才師生聚精會神觀看欖核二中亮麗發展歷程短片。
  • 【校園快訊】我校與香港李求恩紀念中學結為姊妹學校
  • 嶺南大學雙墓軼聞/江勵夫
    格致書院為嶺南大學前身,美國基督教會一八八八年創辦於廣州,初址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後遷花地、澳門,再遷廣州河南康樂村(今中山大學校址),一九○○年改名嶺南學堂,一九一二年改名嶺南學校,一九一八年正式稱嶺南大學。鍾榮光以舉人高名被任為嶺南學堂漢文總教習,同時他又隨班學習英語、數學等科,亦教亦學,一九○五年(預科)畢業。翌年進入新開辦的大學一年級。一九一七年升任學校副監督。
  • 粵港聯誼 | 一場三地交流的青春邂逅!
    為響應廣州市教育局關於加強穗港兩地姊妹學校交流合作暨「千校扶千校」的倡議,共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實現資源互補、達到共同發展、進步,我校特邀請香港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
  • 「粵港姊妹學校」手拉手 ——玉小師生赴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交流學習
    ‍‍‍5月11日上午,玉律小學師生‍一行44人在英語科組組長杜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香港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進行第四次姊妹學校交流學習活動
  • 香港內地姊妹學校超六百對 香港中學擴展締結範圍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消息,2004年起,香港與內地中小學結成姊妹學校,至今超過六百對,相當一部分在大灣區。以香港曾璧山中學為例,該校不僅與廣州鐵一中學締結姐妹學校,未來其姊妹學校網絡藍圖將擴展至廣東韶關、梅州,乃至跨出廣東省,延伸至河南鄭州、貴州貴陽。
  • 2018年粵港澳姊妹學校中華經典美文誦讀比賽在廣州舉行
    中國教育在線訊4月15日, 「2018年粵港澳姊妹學校中華經典美文誦讀比賽(廣州)」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來自廣州、香港的30所姊妹學校組成15支參賽隊伍同場獻演,展現了專業的誦讀能力、高度的配合默契和深厚的姊妹情誼。活動由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主辦,廣州市教育局承辦。
  • 姊妹學校情誼濃,深港兩地牽手行 ——我校師生前往香港趙聿修紀念中學交流訪問
    3月20日,應結對姊妹學校香港趙聿修紀念中學的邀請,我校30位師生在劉春娥副校長的帶領下,前往該校考察交流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