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主持人:佛山電臺著名編劇 小苑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有禪。
佛山電臺書畫藝術欄目——《踏歌行》
與你相遇,從此我們相約,一起徜徉於中國經典詩、書、畫藝術殿堂。
穿越時空,歌詠古風。
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踏歌行》今天帶出一代書法大家,暨米氏雲山的創始人米芾的詩篇---《望海樓》。
懷古之情,蒼茫之境,讀之,仿佛與千古名流有了心靈的互許與交流。
作者,米芾,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書法地位僅次於蘇軾。
(圖1、北宋 米芾 行草 德忱貼)
(圖2、北宋 米芾 清和貼)
蘇軾,作為當時地位崇高的文壇領袖,對米芾的認可很高,蘇軾的推崇,讓米芾有了足夠高的地位。事實上,米芾書法成就極高,而米氏雲山的山水畫,是他的又一個藝術巔峰。
圖3、米氏雲山圖卷 局部(兒子-米友仁)
米芾,字外功夫不一般。他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造詣極高。集書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宋徽宗時官居書畫學博士。
他一生博雅好石,生性詼諧古怪,好潔成癖,有人贈詩予他:「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
北宋徵宗年間,皇帝趙佶好收集玩賞天下奇石產生許多故事,而當時大書法家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趣味十足。
米芾之癬石,簡直到了如痴如狂,以至於被稱為「米顛」。
米芾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不管不顧,對奇石痴迷如故。
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
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在民間傳為笑談。
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簡直是驚為天人,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這一次,他稱這塊奇石為石兄,奉為兄長了。
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就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簡直愛不釋手,竟然連續三天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
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
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是這樣寫的:「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
拿他的硯石,簡直是挖他的心砍他的頭要他的命啊!
米芾拜石,歷史上有不少大畫家都曾以此為題作人物畫。比如有明代郭翊和陳洪綬,都分別畫了米芾拜石圖。
(圖4、明 郭翊 拜石圖)
(圖5、明 陳洪綬 米芾拜石圖)
(圖6、明 陳洪綬 米芾拜石圖 局部)
之所以稱米芾為「米顛」,就是因為拜石為兄,稱石為丈,抱石而眠,愛石如命。
米芾是北宋的寶藏男,他精通的事還有許多。《踏歌行》今天我們先分享了米芾拜石這典故,至於開創一代新風的米氏雲山,我們容後分享。
關於米芾來自文人雅士「癲」之風流,我們從他創作的一首《減字木蘭花·漣水登樓寄趙伯山》中完全可感受:
雲間皓月,光照銀淮來萬折。
海岱樓中,拂袖雄披楚岸風。
醉餘清夜,羽扇綸巾人入畫。
江遠淮長,舉首宗英醒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