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易中天建議人們,不要再宣揚「臥薪嘗膽」的故事?

2020-12-17 無風卻起念

說起易中天,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在百家講壇上有獨特的嗓音講《品三國》,他以獨特的見解和思維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不同於過去觀念上的人物,擺脫了人們傳統平庸的認識,他新穎的見解,在學術界乃至當今不同年齡群體中,都引起了強烈反響。而他曾提議刪除課本上關於「臥薪嘗膽」的課文,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勾踐人品不行。

人們對勾踐的印象,幾乎全部來自於課本上「臥薪嘗膽」的故事中透漏出的忍辱負重。然而其實歷史上的勾踐人格的鄙俗,不是學歷史的人還真不太了解。

據《國語》記載,這人在位時,為君不勤,奢靡享樂,是個地地道道的無為之主。但這廝卻有項長處,那就是長袖善舞,在內憂外患之時,能夠忽悠其臣民為其賣命,貌似極為的謙虛和誠懇。以至於在關鍵時刻,有數百壯士的自刎之戰,有文種、範蠡的義無反顧,還有傳說中的西施姑娘獻身迷敵。

在戰敗事吳後,他又演繹出那做戲的看家本領,低聲下氣,放棄尊嚴,獻媚吳王夫差,做出了許多有辱於人格的行為,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乞行放歸,以圖東山再起。他在吳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令人不齒,儘管不少人將其當作一種策略和手段,用什麼「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的好詞來讚頌。如果以批判性思維來看待這些行動,也可以說是不知廉恥。

這裡我一直是有個疑惑,既然吳已滅越,何不把那勾踐直接殺了,把那越地改為吳國而牧之,反正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在認真地讀了春秋這段歷史後,發現一個大家共同遵循的法則,也就是春秋時代的生存法則。

在當時,國是諸侯國,共尊周為共主,不管你大、小諸侯都是周天子所封,不論大霸還是小弱的領土要改變,只有周天子發話才行,任何人不能隨便地吞併或蠶食,換句話說,大霸對於小弱來說,你必須聽我的,不聽我就揍你,把你打服,形式上不會真的滅你國,如果妄圖吞併,那便會引起全體諸侯國共討。所以,春秋時代霸主,如晉文齊恆等,可以稱霸,但不能滅國,霸主的標誌是有多少國家臣服於你,而不是你的疆域有多大,這也是春秋時代諸侯國多的根本原因。

吳王夫差顯然是個君子,他遵循的就是這一原則,然而,他遇到的卻是一位地道的小人,完全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卑鄙小人。這勾踐從吳國回來後,倒是兢兢業業地做了些恢復元氣的事,待到國力強盛後,便挑戰這時代法則,直接就把吳國滅了,至此,大家便不再混打一片地去圖那霸主的虛名了,直接就是去滅國搶地,擴大版圖去了,歷史也就隨之進入了戰國時代。

這勾踐以其不懈努力,滅了吳國後,那小人嘴臉便愈加的暴露張狂,誅殺文種,逼走範蠡,狡兔死,走狗烹;禽鳥盡,良弓藏!

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成王敗寇史。成功者的陰謀被書寫成了智慧,勝利者的無恥被粉飾成了計謀,強者的殘忍被塗抹成了英勇」。勾踐是勝利者,他贏得了戰爭,卻輸掉了人性。當我們了解了勾踐這廝的所作所為後,還能對他產生羨慕之情嗎?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臥薪嘗膽」的故事,確實不應該再提,教材中也應該將此故事刪除,避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你覺得是不是呢?

參考資料:《國語》、《史記》

相關焦點

  • 易中天的演講,吃瓜群眾笑侃,喝酒不止喝一盅(純屬娛樂)
    或許《三國演義》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毀了」(誇張的說法)「毀完」《三國》「想再毀」《春秋》,要想毀《春秋》就得先從春秋典故開始《臥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臥薪嘗膽》這個典故流傳已兩千多年,人們每當宣講這個故事,主要宣講的是越王勾踐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忘恥辱,從而發奮圖強東山再起,最後達成目標…這個故事一直廣為流傳,通常都是以勵志故事以褒義的形式流傳,然而,易先生不知從何時開始
  • 副教授易中天為什麼沒能轉正?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百家講壇》裡見識過易中天的妙語連珠、風趣幽默,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武大的學生都如此敬愛他。他兢兢業業的態度,讓聽他課的學生都學到了真正的知識。易中天講課絕不照著ppt直接念,他是一定要對自己的所有課認真負責的。當時的老校長劉道玉,也是個伯樂,一眼就相中了易中天這匹千裡馬。他作為一個學者,非常欣賞易中天,和易中天的交情頗深。
  • 知乎: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如果你在意的是歷史學,那麼沒必要關心易中天。02.答主:老楊叔聊志願填報前兩天有個朋友問我要不要買《易中天中華史》這套書,我問他是自己看還是給孩子看,是休閒娛樂順便了解點歷史故事還是想了解點歷史知識和歷史觀,為什麼會這麼問?一定要有這麼多講究嗎?
  • 成語故事丨臥薪嘗膽
    每晚陪孩子聽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過長期使用
  • 對話易中天:讀書,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央視網記者專訪知名學者、作家易中天,聊聊讀書那些事兒。  央視網記者:人為什麼要讀書?  易中天:唯獨人類才有文字,有文字才可能有書籍,所以,貓咪們宅在家裡無所事事,就只能打呼嚕,人卻可以讀書。當然,你也可以不讀,但是多一個選項總是好的。書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讀書也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 臥薪嘗膽:一個流傳千古的勵志故事,卻被證實是虛構
    春秋吳越爭霸,打了敗仗的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作為一個流傳千古的勵志故事,臥薪嘗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向上,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四個字告訴世人,只要胸有大志,那麼身處逆境也可成功。 然而,歷史上真有「臥薪嘗膽」這回事嗎?
  • 《臥薪嘗膽》人物故事獨特 勾踐更有人類意義
    面對勾踐,面對「臥薪嘗膽」,由不得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測試欲望:人的生理極限、心理極限、意志極限到底在哪裡?所以,說它更有人類意義,一點不過分!  作為一個製片人,六年來,從策劃到劇本出籠,到搭建製作隊伍拍攝完成,宣傳等等,甘苦歷歷在目,但《臥薪嘗膽》的故事卻像一壇老酒,醇香不盡,令人思考不盡。
  • 成語故事:臥薪嘗膽
    【出處】  源於《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釋讀】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 臥薪嘗膽這個故事的緣由到底是什麼意思
    臥薪嘗膽這個故事的緣由到底是什麼意思李裡很開心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四字成語,叫做臥薪嘗膽。當然,這個成語在歷史上是有一個典故的。今天李裡就帶著這個典故和大家回到歷史故事當中。吳王闔呂在這場戰鬥當中也深受重傷,吳王闔閭在自己臨死之前對自己的兒子說千萬不要忘記是誰攻打了自己的國家,是誰傷害了自己的父親,不要忘記越國的仇恨。他的兒子叫做夫差。等到夫差當上了皇帝以後,他就記住自己父親在臨死之前給自己說的那些話,他就發誓一定要把勾踐給打敗,為自己的父親報仇雪恨。
  • 臥薪嘗膽是《琅琊榜》的故事原型?
    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範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 歷史故事的成語:臥薪嘗膽
    【出處】  源於《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釋讀】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 成語臥薪嘗膽的故事是真的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說起成語臥薪嘗膽,總會想起越王勾踐,因為這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了。這就是成語臥薪嘗膽的典故。不過,「臥薪」和「嘗膽」組成成語,還要到宋朝時期。蘇軾在《擬孫權答曹操書》中第一次使用:「僕受遣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於是,後世很多學者對這個成語表示質疑。
  • 真實的易中天:清貧困苦,抑鬱不得志!
    「無一日敢懈怠,無一事敢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易中天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在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和《百家講壇》任職期間都是兢兢業業,未曾有一點馬虎。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百家講壇》裡見識過易中天的妙語連珠、風趣幽默,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武大的學生都如此敬愛他。他兢兢業業的態度,讓聽他課的學生都學到了真正的知識。易中天講課絕不照著ppt直接念,他是一定要對自己的所有課認真負責的。當時的老校長劉道玉,也是個伯樂,一眼就相中了易中天這匹千裡馬。
  •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對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和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你是否經常聽到父母這樣對你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因為父母本身的格局和看法會受到時代的影響,如果再將這些傳統的條條框框強加在孩子身上,那反而會束縛孩子的想法。對於易中天老師的想法,我很贊成,因為很多父母經歷了這麼多,受了這麼多苦,但也沒能過好自己的一生,那又怎能告訴孩子他們的想法是對的呢?
  • 臥薪嘗膽的薪指什麼?臥薪嘗膽中臥的意思
    臥薪嘗膽的薪指什麼臥薪嘗膽中的薪是乾草和柴火等意思。臥薪嘗膽出自於一個典故,與越王勾踐相關,後來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說個人通過自己奮發圖強,得以改變現狀,一雪前恥,經常作為勵志語言來使用。後來,臥薪嘗膽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故事,後人常用於自我鼓勵,當自己想要改變現狀時,需要付出努力,受到他人的羞辱和無視時,要時刻提醒自己內心和外在要變得更加強大,才能戰勝對方。臥薪嘗膽中臥的意思臥薪嘗膽中臥的意思是躺或者趴、睡倒。
  • 易中天的將心比心,讓全國公安文藝骨幹笑了
    最好不要勉強去看自己不喜歡的書,應該根據個人愛好和適合自己的專業,選擇政治、經濟、文學、詩歌、書法、音樂等。」4月9日,約兩百名全國公安文藝骨幹和公安英雄模範,齊聚中國公安大學,公安部宣傳局戰俊局長、孫潔副局長和公安大學曹詩權校長、李守德副校長,共同主持開班儀式。之後合班聆聽著名作家、學者、教育家、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易中天講授《中華經典與中國美學》。
  • 為什麼受歡迎的副教授易中天未能成為全職教授?當他離開時
    說到易中天,我相信人們現在應該已經熟悉他了,這位具有淵博知識的教授級人物曾在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任教,並參加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節目。然而作為這樣一位頗受歡迎的大學教授易中天在武漢大學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機會成為一名常客,最終選擇了離開,這讓無數人感到非常遺憾。
  • 大家了解臥薪嘗膽背後的故事嗎,越王勾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小時候學典故,學國學,一定被要求背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小時候不懂,按照要求背過,只知道故事裡面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吳王夫差,一個越王勾踐。小時候的理解的不透徹,感覺就像故事裡的兩個人,為了爭地盤,你打我,我打你,前幾年你勝了,後幾年我又勝利了。等真正長大可以理解臥薪嘗膽的故事時,知道這個故事是激勵我們要在逆境中堅持的生存,先要生存,再要成功。
  • 臥薪嘗膽故事裡的失敗者吳王夫差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對於夫差這個人也許人們並不陌生,在物慾橫流的春秋戰國,優勝劣汰的時代他曾經是一個勝利者,可是最終難逃一敗。因為他曾經打敗過越國,差一點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本屬於他的時代,他和文種、勾踐、範蠡、西施等等人上演了一出美妙的歷史劇,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易中天:給孩子讀安徒生,不要讀三字經
    聽到朋友訴苦,忽然想到易中天在一次講座中發表的觀點。有一個媽媽說,我家小孩不想學三字經和弟子規,他才三歲,我跟老師說學不學?老師說要從娃娃抓起,我聽了渾身冒冷汗,就轉園了。易中天聽了之後,當下表示:給孩子讀安徒生,不要讀三字經弟子規,那是毒藥,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對此,網友的看法也大有不同,有的認為三字經就是糟粕,放在現在不合時宜。而且孩子不懂,就是填鴨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