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故事裡的失敗者吳王夫差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2020-12-17 2010鹽丁兒

對於夫差這個人也許人們並不陌生,在物慾橫流的春秋戰國,優勝劣汰的時代他曾經是一個勝利者,可是最終難逃一敗。因為他曾經打敗過越國,差一點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本屬於他的時代,他和文種、勾踐、範蠡、西施等等人上演了一出美妙的歷史劇,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些故事似乎在告訴我們,夫差是一個失敗者,但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因為攻楚時相鄰的越國常來襲擊騷擾,心中惱怒,便下令伐越。越王勾踐迎擊,雙方在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爆發了一場著名決戰。勾踐先以敢死之士衝擊吳軍,又以「罪人之行」在陣前「自剄」激勵士氣,乘勢大破吳軍。越將靈姑浮以戈擊吳王闔廬,傷其大腳趾。闔廬退師,死於離檇李七裡之遙的陘地。他的兒子夫差繼立為王,任命伯嚭為太宰。

夫差為報父仇,大力整飭軍旅,積極備戰。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夫差派人朝夕立於庭門,每逢夫差出入,就向他發問:「夫差!你忘記越王的殺父之仇了麼?」夫差即大聲回答:「呵,我怎麼敢忘記!」

勾踐見夫差勵精圖治,積極練兵備戰以復仇,非常焦急,想先發制人,隨於公元前494年春天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發起進攻。吳王夫差見時機成熟,率10萬精兵,以子胥為大將,伯嚭為副將,迎擊越軍,雙方激戰於夫椒。吳軍恥喪先王,誓死圖報,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夫差更是親立船頭,秉袍擊鼓,全軍勇氣倍增。恰好北風大起,波濤洶湧,吳軍大艦順流揚帆而下,俱用強弓勁弩,箭如飛蝗。越兵迎風,無法抵敵,大敗而走。逼得越王勾踐僅以五千甲兵固守會稽山(今浙江紹興)。越之危亡已繫於一髮。

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伍子胥建議勿許,認為「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夫差被伍子胥一語點醒,求和談判陷入難以緩解之僵局。越玉勾踐得知求和不成,當即明告臣下,先殺自己妻、子,再燒毀王宮寶器,然後與吳師拼命、「觸戰以死」!

夫差被伍子胥一語點醒,求和談判陷入難以緩解之僵局。越玉勾踐得知求和不成,當即明告臣下,先殺自己妻、子,再燒毀王宮寶器,然後與吳師拼命、「觸戰以死」!

在這關頭,大夫文種向勾踐獻謀:「吳國太宰伯嚭,貪財好色,忌功嫉能,與子胥同朝卻志趣不合。吳王敬畏子胥而親信伯嚭。若能私下以財色結其歡心,使其言於吳王,則和議事成。」當夜文種進獻伯嚭的一批「寶器」和八位「美女」!

第二天一早文種再次拜見吳王夫差。「願大王赦勾踐之罪,則盡入其寶器、倘若您不肯赦越,勾踐將盡殺其妻、子,焚毀其寶器,率五千將卒與您拼命!」口氣之強硬,似乎比第一次求和更有過之。伍子胥當即出諫;「夫吳之與越,世仇之敵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變這種狀況。勾踐賢明,文種、範蠡更是良臣。倘若讓其求和而返回,將留無窮後患。今不滅越,悔將無及!」反對和解的態度,依然激烈而不可更改。

但正在僵持不下之際,太宰伯嚭卻一反當初之沉默,出來幫文種說話了;「我聽說古代討伐敵國的,也不過迫使敵國臣服而已。現在越國已經臣服,我們還有什麼可苛求的呢?」吳王夫差本就志驕氣做,不把越王勾踐放在眼裡。聽了伯嚭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受了伯嚭的迷惑,放過了本可消滅的可怕敵人答應越王求和,把圍困會稽的大軍撤離而去。這樣,才有了後面臥薪嘗膽的故事。

夫差曾經勝利過,勾踐曾經失敗過,勝利和失敗的標準是什麼?所以,活著,一切都是美麗的

相關焦點

  • 大家了解臥薪嘗膽背後的故事嗎,越王勾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小時候學典故,學國學,一定被要求背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小時候不懂,按照要求背過,只知道故事裡面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吳王夫差,一個越王勾踐。小時候的理解的不透徹,感覺就像故事裡的兩個人,為了爭地盤,你打我,我打你,前幾年你勝了,後幾年我又勝利了。等真正長大可以理解臥薪嘗膽的故事時,知道這個故事是激勵我們要在逆境中堅持的生存,先要生存,再要成功。
  • 臥薪嘗膽這個故事的緣由到底是什麼意思
    動動小手指,給李裡點一個小小的關注吧!臥薪嘗膽這個故事的緣由到底是什麼意思李裡很開心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四字成語,叫做臥薪嘗膽。當然,這個成語在歷史上是有一個典故的。今天李裡就帶著這個典故和大家回到歷史故事當中。
  • 臥薪嘗膽:一個流傳千古的勵志故事,卻被證實是虛構
    由於勾踐讓夫差滿意,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之後,勾踐與文種被釋放回國。勾踐回國之後,立志發憤圖強,不讓舒適生活消磨銳氣,所以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這就是臥薪嘗膽故事的前因後果。
  • 成語臥薪嘗膽的故事是真的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說起成語臥薪嘗膽,總會想起越王勾踐,因為這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了。闔閭內傳》載,吳王闔閭以「越不從伐楚,南伐越」,吳國打贏了這次位於「槜裡」(浙江嘉興)的戰役。沒多久,越王勾踐又和吳國在槜裡打了一仗,《左傳》還是記錄為「吳伐越」。此戰中,闔閭被越人砍中腳趾,傷重死了。之後,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將勾踐圍困於紹興會稽山上,勾踐不得不向吳王夫差屈辱求和。《國語?
  • 成語故事:臥薪嘗膽
    【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
  • 成語故事丨臥薪嘗膽
    每晚陪孩子聽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過長期使用
  • 歷史故事的成語:臥薪嘗膽
    【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
  • 臥薪嘗膽是《琅琊榜》的故事原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 吳王夫差劍銘文
    吳王夫差劍銘文可謂是名滿天下,曾經被無數著名的專家學者釋讀過,釋讀的結果大體相同,基本上都是「吳王夫差,自作用劍(矛)。」關於這把兵器,有說是劍的,也有說是矛的,但到底是什麼兵器,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      吳王夫差劍(矛)銘文一共八個字,分為兩列,每列四字,現行認定的釋讀結果是「吳王夫差,自作用劍(矛)。」
  • 臥薪嘗膽的薪指什麼?臥薪嘗膽中臥的意思
    臥薪嘗膽的薪指什麼臥薪嘗膽中的薪是乾草和柴火等意思。臥薪嘗膽出自於一個典故,與越王勾踐相關,後來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說個人通過自己奮發圖強,得以改變現狀,一雪前恥,經常作為勵志語言來使用。吳國和越國是相鄰的兩個國家,吳王闔閭在世時,一心想攻打越國,但是失敗了。去世前,闔閭語重心長的告訴夫差,一定要討伐越國。夫差知道了父親的心願,於是下定決心討伐越國。隨後,夫差率兵攻打越國獲得了勝利,越王勾踐和夫人都到了吳國做俘虜。吳王為了羞辱勾踐,讓他做馬夫,以此來磨滅勾踐的意志。
  • 我們只知道勾踐臥薪嘗膽,卻不知道他的故事遠不止這些
    說起臥薪嘗膽,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講的是越國國王勾踐打仗失敗之後,發憤圖強的故事。總的來說這個故事是比較勵志的,很多人都學習過這個故事。勾踐可以說也成為勵志的典範。不過真實的勾踐根本不是這樣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他的故事可以說非常精彩,根本不止臥薪嘗膽這些。
  • 成語故事(小學高年級)《臥薪嘗膽》
    公元前497年,吳王夫差帶兵進攻越國,大獲全勝。吳王派兵追擊,把越王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越國大臣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王的寵臣,並通過他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但要越王勾踐到吳國來伺候他。
  • 吳王夫差兵敗自殺,死前用白布蒙上眼睛,勾踐:幸虧你殺了伍子胥
    (《荀子·王霸》版本的「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闔閭能夠成為一方霸主,有一個人功不可沒,此人就是伍子胥,為了感謝伍子胥,闔閭願意把吳國的國土分裂一部分給伍子胥,但伍子胥拒絕了。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繼位。
  • 《漢語知識》_吳王「夫差」怎麼讀?
    吳王「夫差」怎麼讀? 金文明 吳王夫差是春秋末年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夫差是吳王闔廬的太子,而《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則以其為闔閭(即闔廬)的孫子(闔閭之子波太子的兒子)。公元前496年,闔閭出兵伐越,不幸受傷去世。
  • 夫差與西施的故事:西施愛夫差還是原夫君範蠡
    吳王夫差命人在靈巖山為她建了館娃宮,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臺,還有採香徑、錦帆徑和打獵用的長洲苑等;還修了響屐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一口大缸放進坑裡,然後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屐在上面走,錘鋪有聲,所以叫響屐廊。
  • 西施服侍吳王夫差多年為什麼沒有生育?其實可以從兩個方面了解
    那時候的人們認為,一個女人長得太漂亮一定會帶來不詳,事實也可以證明,歷史中有不少美女給國家帶來了災難。但也不是所有的美麗女子都會這樣,有這麼一個絕世美女,她的作為引來了無數人的讚嘆,她就是西施。西施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讓人討論的話題,有一個讓無數人都討論過的話題便是,西施服侍吳王夫差多年,為什麼一直都沒有生下孩子呢?
  • "臥薪嘗膽"始於宋代 《史記》只記嘗膽不見臥薪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封丘會盟諸侯,黃池,又一次成為諸侯國矚目的焦點。  一說起勵精圖治,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越王勾踐,不過,勾踐的奮發有為也是向他的死對頭學習的,最早勵精圖治、報仇雪恨的是吳王夫差。
  • 臥薪嘗膽,養精蓄銳只為報仇,稱霸後的他又做了些什麼?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再熟悉不過,他是春秋戰國的霸主之一,他是個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就應該像勾踐一樣大丈夫能屈能伸,磨鍊自己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勾踐做到了,於是三千越甲可吞吳,終成霸王,他的這一生是令人佩服的,他所經歷的磨難和恥辱也是普通人不能夠體會到的,做的所有所有讓他覺得難以忍受的事他都深刻的記在心裡
  • 歷史名流:臥薪嘗膽的句踐其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圖)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越王句踐便成了歷史上備受肯定和推崇的正面人物。中國人素來奉行「功利至上」的原則,所謂「成者王侯敗者寇」,尤其是像句踐這種原本處於絕對劣勢的人物,居然能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實現強弱態勢的徹底 轉換,由失敗者一變而成為勝利者,這實在是太叫人讚嘆備至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韌性與堅強,乃成就大事的前提,一般人很難具備,可是句踐做到了。
  • 勾踐臥薪嘗膽真的是為了提醒自己?原來膽汁還有這個作用
    今天來說一個故事叫:臥薪嘗膽。這個故事你可能從來就沒讀懂過,因為在這件事情中勾踐撒了謊。在吳越之爭中,勾踐成了夫差的俘虜,這也讓夫差一雪殺父之仇。勾踐成了俘虜以後,被夫差當做馬夫來用,甚至地位還沒有馬夫的地位高。於是勾踐就忍辱負重的苟活,為了不讓自己忘記國恥,就臥薪嘗膽來提醒自己。最終讓勾踐成功的抓住機遇來了一鹹魚翻身,將夫差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