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夫差這個人也許人們並不陌生,在物慾橫流的春秋戰國,優勝劣汰的時代他曾經是一個勝利者,可是最終難逃一敗。因為他曾經打敗過越國,差一點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本屬於他的時代,他和文種、勾踐、範蠡、西施等等人上演了一出美妙的歷史劇,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些故事似乎在告訴我們,夫差是一個失敗者,但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因為攻楚時相鄰的越國常來襲擊騷擾,心中惱怒,便下令伐越。越王勾踐迎擊,雙方在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爆發了一場著名決戰。勾踐先以敢死之士衝擊吳軍,又以「罪人之行」在陣前「自剄」激勵士氣,乘勢大破吳軍。越將靈姑浮以戈擊吳王闔廬,傷其大腳趾。闔廬退師,死於離檇李七裡之遙的陘地。他的兒子夫差繼立為王,任命伯嚭為太宰。
夫差為報父仇,大力整飭軍旅,積極備戰。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夫差派人朝夕立於庭門,每逢夫差出入,就向他發問:「夫差!你忘記越王的殺父之仇了麼?」夫差即大聲回答:「呵,我怎麼敢忘記!」
勾踐見夫差勵精圖治,積極練兵備戰以復仇,非常焦急,想先發制人,隨於公元前494年春天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發起進攻。吳王夫差見時機成熟,率10萬精兵,以子胥為大將,伯嚭為副將,迎擊越軍,雙方激戰於夫椒。吳軍恥喪先王,誓死圖報,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夫差更是親立船頭,秉袍擊鼓,全軍勇氣倍增。恰好北風大起,波濤洶湧,吳軍大艦順流揚帆而下,俱用強弓勁弩,箭如飛蝗。越兵迎風,無法抵敵,大敗而走。逼得越王勾踐僅以五千甲兵固守會稽山(今浙江紹興)。越之危亡已繫於一髮。
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伍子胥建議勿許,認為「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夫差被伍子胥一語點醒,求和談判陷入難以緩解之僵局。越玉勾踐得知求和不成,當即明告臣下,先殺自己妻、子,再燒毀王宮寶器,然後與吳師拼命、「觸戰以死」!
夫差被伍子胥一語點醒,求和談判陷入難以緩解之僵局。越玉勾踐得知求和不成,當即明告臣下,先殺自己妻、子,再燒毀王宮寶器,然後與吳師拼命、「觸戰以死」!
在這關頭,大夫文種向勾踐獻謀:「吳國太宰伯嚭,貪財好色,忌功嫉能,與子胥同朝卻志趣不合。吳王敬畏子胥而親信伯嚭。若能私下以財色結其歡心,使其言於吳王,則和議事成。」當夜文種進獻伯嚭的一批「寶器」和八位「美女」!
第二天一早文種再次拜見吳王夫差。「願大王赦勾踐之罪,則盡入其寶器、倘若您不肯赦越,勾踐將盡殺其妻、子,焚毀其寶器,率五千將卒與您拼命!」口氣之強硬,似乎比第一次求和更有過之。伍子胥當即出諫;「夫吳之與越,世仇之敵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變這種狀況。勾踐賢明,文種、範蠡更是良臣。倘若讓其求和而返回,將留無窮後患。今不滅越,悔將無及!」反對和解的態度,依然激烈而不可更改。
但正在僵持不下之際,太宰伯嚭卻一反當初之沉默,出來幫文種說話了;「我聽說古代討伐敵國的,也不過迫使敵國臣服而已。現在越國已經臣服,我們還有什麼可苛求的呢?」吳王夫差本就志驕氣做,不把越王勾踐放在眼裡。聽了伯嚭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受了伯嚭的迷惑,放過了本可消滅的可怕敵人答應越王求和,把圍困會稽的大軍撤離而去。這樣,才有了後面臥薪嘗膽的故事。
夫差曾經勝利過,勾踐曾經失敗過,勝利和失敗的標準是什麼?所以,活著,一切都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