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臥薪嘗膽,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講的是越國國王勾踐打仗失敗之後,發憤圖強的故事。總的來說這個故事是比較勵志的,很多人都學習過這個故事。勾踐可以說也成為勵志的典範。不過真實的勾踐根本不是這樣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他的故事可以說非常精彩,根本不止臥薪嘗膽這些。我們看一下勾踐大致的狀況。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勾踐當時的年齡在26歲左右,在當時來看是正當壯年。不過勾踐當時繼位的時候,國家的狀況並不好。越國有個死敵就是吳國,這兩個國家常年徵戰不斷。勾踐的父親允常在位的時候和吳王闔閭就是死敵。所以當闔閭聽說允常去世之後,立刻派兵攻打越國。當時勾踐剛即位,根基維穩,外部又面臨威脅。可以說隨時會面臨亡國的狀況。但勾踐當時用了非常聰明的一招。
勾踐知道吳國的軍隊在孫武的訓練下,戰鬥力強大。所以在兩軍對戰的時候,勾踐派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排成三行,步至吳軍陣前,齊聲吶喊著自刎身亡。吳國軍隊都看懵了,不知道這是什麼狀況。正當吳國軍隊沒緩過神的時候,越國軍吳國隊發起進攻。吳國軍隊失敗,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吳王闔閭,斬落吳王闔閭腳拇指。吳王闔閭被迫撤軍,軍隊退至七裡,吳王闔閭因傷重去世。這件事可以看出勾踐剛即位就呈現出不平凡的一面。
吳王闔閭失敗去世前,告訴自己的兒子夫差一定要報仇,所以夫差每天訓練兵馬。當時艱苦奮鬥的狀況不亞於勾踐臥薪嘗膽。當勾踐知道這個狀況之後,還是比較聰明的,決定先發制人。當勾踐派軍隊攻打吳國的時候,吳王后夫差派遣全部精銳出動,攻打越軍,在夫椒大敗越軍。勾踐僅以五千兵退守於會稽,吳軍進而圍困越軍。其實,這個時候勾踐極有可能兵敗被殺。不過勾踐並沒有落得這個下場。他讓大夫文種去吳國交談。表示越王勾踐願意入吳,攜妻帶子為臣。可見,勾踐的忍耐力比常人厲害得多之後的故事就是無薪嘗膽的故事了。吳王夫差被打敗,最後自殺而死,吳國滅亡。不過事情到這並沒有結束。
勾踐滅了吳國之後,開始爭霸中原。於是越國的軍隊北渡淮水,與齊魯諸侯會於徐州,並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肉,承認越是華夏諸侯的「伯」。這時的勾踐成為了霸主,也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當然他成了霸主之後,殺了當時幫助自己的文種。當時範蠡勸說文種離開勾踐,文種沒有聽從,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可以說故事到這才算徹底結束。這樣看來勾踐也並不是僅僅能忍一個優點。還是有很多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不過身上也有很多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