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歷史人物:臥薪嘗膽為復國,勾踐

2020-12-12 歷史大人物

勾踐——臥薪嘗膽矢志復國的越族國君

勾踐,亦作句踐。古越人,春秋末年越國(亦稱于越)國君。生年不詳。相傳其始祖為夏代國王少康的庶子無餘,受封於會稽(今浙江紹興)。傳二十餘世至其父越侯允常,乃與吳國結怨,經常互相徵戰。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允常卒,勾踐立,是為越王。這年,吳王(也稱闔廬)聞允常死,興師進攻越國。勾踐親自帶兵迎敵,在攜李(今浙江嘉興)與吳軍相遇。勾踐見吳軍部署嚴密,難以攻破,於是設下一計:派幾十個勇士排為三行,一個個赤身執刀,把刀擱在脖子上,步行至吳軍陣前,「呼而自頸」。越軍乘吳軍官兵奇而注視之際,突然發動攻擊,吳軍大敗,闔閣也身受重傷而死。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派伍子胥為大將,伯嚭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越國。越王勾踐再次率軍迎戰,結果越軍大敗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勾踐率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吳軍乘勝追擊,把會稚包圍得水洩不通。在危急之際,勾踐召集大臣範鼓和文種商討對策。範、文二人均主張向吳求和稱臣,以取得吳國的信任,再從長計議。勾踐採納了範、文的計謀,並派文種到吳國去賄路伯劫,請求他幫助說服夫差,接受越國求和。吳王夫差果然同意。於是,勾踐帶著自己的妻子和範蠡等人,到吳國去當人質。勾踐在吳國忍辱負重,百依百順,一直呆了三年,吳王夫差才放他回國。

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回到越國後,讓文種管理國家大事,範蠡管理軍事,練兵襪馬,自己則刻苦奮發,以圖富國強兵。他恐怕王宮裡的舒適生活會磨掉自己的復仇志氣,就把軟綿綿的褥子撤掉,換上柴草做墊子,又在吃飯的地方掛一個苦膽,每逢進餐時,總要先嘗嘗苦膽的滋味,表示沒有忘記當亡國奴時的苦楚,史稱「臥薪嘗膽」。

為了鼓勵國人努力生產,多打糧食,勾踐親自參加耕作,他的夫人也經常出去視察婦女紡紗織布,有時她也親自動手紡織。勾踐平時「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史記》卷41)為了增加人口,發展軍隊,他規定:老年不準娶年輕的姑娘為妻,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七歲不結婚者,父母同罪,婦女臨產必須報官,以便得到官方醫療照顧,生個男兒,官方賞一瓶灑和一條豬;生個女兒,亦賞一瓶酒和一條小豬,一家有二子者,官方供養一個多有三子者,官方供養兩個。這些改革,史稱「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為了從精神上和物質上進一步瓦解吳國,文種還建議勾踐採取如下措施:(一)多給吳國君臣賄賂,(二)收購吳國糧食,使其糧倉空虛,(三)給吳王夫差獻美女,促其荒淫無道,(四)送給吳王一些高級建築材料,使其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五)派探子去當吳國近臣,及時掌握吳王的動向,(六)散布讒言,讓吳王日益親近奸臣,琉遠忠臣,自相殘殺。勾踐連連稱善,一一付諸實施。

到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時,越國國力已基本恢復,勾踐又採納大夫逢同的建議:結交齊國,親近楚國,依附晉國,厚媚吳國。其宗旨是在繼續麻痺吳國的同時,加強外交攻勢,多方爭取支持。

次年,吳國進攻齊國,打敗齊軍幹艾陵(今山東泰安縣)。吳、齊兩國結仇,互相爭鬥,為越國聯齊親楚策略的推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與諸侯會盟,從晉國手中奪得了霸王地位,改稱吳公,更加驕橫。越王勾踐乘吳王得意忘形及其國內空虛之際,大舉進攻吳國。吳太子友、王孫彌庸陣亡,大將王子地抵敵不過退守姑蘇(今江蘇蘇州)。吳王聞訊班師回國,又被越軍打得大敗。夫差在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派伯嚭來同勾踐講和。從而改變了越國臣服於吳國的地位。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勾踐在範蠡和文種的輔佐下,親率大軍進攻吳國,連打勝仗,終於在笠澤(今江蘇省松江縣)給予吳軍殲滅性的打擊。其後,越軍又接連打敗吳軍,吳國勢日衰。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吳王夫差派公孫雄到越國求和,願意當屬國,越王不同意。夫差只好派伯嚭守姑蘇城,自己逃往太湖中的陽山(今吳江縣西北)。在範蠡和文種的強大攻勢下,沒有多久伯豁就投降了。越軍佔領吳國首都姑蘇城後,進而包圍陽山。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夫差又派公孫雄肉祖屈膝到勾踐面前求和,希望勾踐念當年會稚城吳王赦越王的舊情。勾踐想同意,範益說:「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史記》卷41)夫差無奈乃自殺而死。

勾踐滅吳後,聲威大振,就在當年親串大軍渡過淮河,在徐州(今山東滕縣南)會合齊、晉、宋、各等國諸侯,向周王進貢,成了中原地區的霸主。各國諸侯紛紛來向勾踐祝賀,南方的強國楚也派使者前來朝賀。這時,越國進人鼎盛時期,疆域有今江蘇北部運河以東地區、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部和浙江北部。

但是,勾踐畢竟是封建君主,當他還處在被奴役、被壓迫的困難時期時,尚能聯繫群眾,禮賢下士,同仇敵汽,一旦取得了勝利,由被奴役者變成奴役者,隨著地位的改變,便忘乎所以,在歌功頌德聲中逐漸驕奢淫逸起來,日益脫離群眾,疏遠賢臣,寵信奸臣。正如範盆給他的評語:「可與共患難,而不可與共享樂!」不久,勾踐逼走了範蠡,又殺死文種,致使越國國勢亦隨之日衰。

周定王四年(公元前465年)十一月,勾踐卒,子鹿郢繼立。越國傳至無疆時亡於楚(公元前334年)。

相關焦點

  • 《臥薪嘗膽》人物故事獨特 勾踐更有人類意義
    二零零一年,我到杭州談劇本《天下糧倉》,空餘時間與該劇的劇本策劃、我的文友小說家李森祥聊起了古越歷史多奇人,尤其是勾踐的「臥薪嘗膽」最為奇特。我記憶的盒子也突然打開了:兒時,我家牆上的年畫,就有過「臥薪嘗膽」。
  • 越王勾踐為復國"臥薪嘗膽",但是之後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在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率先發兵攻打吳國,儘管作為大夫的範蠡與文種勸阻,但是勾踐並不聽從,結果在夫椒這個地方一敗塗地,到最後僅剩下五千士兵退守會稽,並且已經被夫差率領大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葬身在這個地方了。
  • 與其說越王勾踐破釜沉舟,不如說範蠡破釜沉舟
    大家好,我是阿柴歷史筆記。臥薪嘗膽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這期間越王勾踐為了復闢越國真的是受了很多苦糟了很多罪。這其中範蠡的存在、範蠡的犧牲是越王勾踐復國的重要原因,那個影響中國歷史幾千年的美人西施犧牲了自己。
  • 越王勾踐:從沒「臥薪嘗膽」,也沒有「兔死狗烹」的政治家
    提起越王勾踐,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兩個成語:「臥薪嘗膽」、「兔死狗烹」。這位春秋時期帶領一個蠻荒小國崛起的霸主,一方面以他的忍辱發憤、勵志圖強的故事讓人傳誦,另一方面又因其成功後對功臣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讓人唏噓不已,大大影響了他的歷史形象。勾踐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因為誅殺功臣而遭到人們唾棄的君王。
  • 勾踐為什麼要臥薪嘗膽真的是因為要復國嗎
    越國在勾踐的父親時期,拓土始大,成為千裡之國,勾踐戰敗之後,入吳為奴,原先的地盤分崩離析,有的已被吳國奪走,有的則自立山頭,處於三不管狀態。按《國語》中的記載,此時越國的地盤僅為百裡,「南至於句無(今浙江諸暨),北至於御兒(今嘉興),東至於鄞(今寧波),西至於姑蔑(今衢縣),廣運百裡」。區區的百裡之地,還能有什麼作為,勾踐感慨萬千。「報仇!我要報仇!」勾踐對範蠡說。
  • 大家了解臥薪嘗膽背後的故事嗎,越王勾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小姨說說歷史》的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從小時候學典故,學國學,一定被要求背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小時候不懂,按照要求背過,只知道故事裡面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吳王夫差,一個越王勾踐。
  • 越王勾踐在吳國臥薪嘗膽,養精蓄銳,一舉打敗吳國
    本文由母慈兒孝敬原創導語:越王勾踐在吳國臥薪嘗膽,養精蓄銳,一舉打敗吳國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和孫武等人的輔佐下,勵精圖治,積累了強大的實力。楚國也在秦國的幫助下,有驚無險地復國了。這個更強大的敵人,就是吳國的老鄰居—越國。吳國和越國的戰爭,就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場霸主爭奪戰。越國是大禹的子孫,被夏朝封在了會稽。越國是從春秋中後期開始強大起來的,也懷著和吳國一樣的理想—爭霸。當吳國滅楚國的時候,越國的國君允常想趁著吳國沒人佔便宜,便去攻打吳國本土。吳軍不得不班師救援,吞併楚國的好事也被越國攪和了。
  • 她是中國美女的代名詞,曾參與復國計劃,為何功成後下落成謎
    文 I 人文視角 編輯 I 九歌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她們在自己所在的朝代,都曾像鮮花一般綻放過。西施更是被列為「四大美女之首」,足見西施的魅力有多迷人了。
  • 成語臥薪嘗膽的故事是真的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說起成語臥薪嘗膽,總會想起越王勾踐,因為這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了。沒多久,越王勾踐又和吳國在槜裡打了一仗,《左傳》還是記錄為「吳伐越」。此戰中,闔閭被越人砍中腳趾,傷重死了。之後,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將勾踐圍困於紹興會稽山上,勾踐不得不向吳王夫差屈辱求和。《國語?越語》記載,勾踐派越國大夫文種去遊說夫差,假如真的要和越國,越國「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可能兩敗俱傷;假如解圍,越國也能提供「帶甲萬人事君也」,供吳國驅策。夫差最終接受了後者。
  • 為越王勾踐復國立下大功,卻神秘消失,西施最後究竟去了哪裡?
    在春秋末年,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對吳王夫差復仇成功,除勾踐自己有「臥薪嘗膽」的堅韌品質和懂得隱忍的聰明才智外,還有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勾踐善用「美人計」。這位美人才色藝俱佳,在吳王宮中上演春秋版的無間道,及時為勾踐獲取和傳遞情報,使得勾踐歸國後迅速集結軍隊覆滅吳國,這位美人就是中華古代四大美人之首 - 西施。千年來,西施為國家利益犧牲自我的精神被廣為傳頌,她一生充滿了傳奇,可是在勾踐復國執政後,她卻神秘地消失了,美女西施最終去了哪裡呢?
  • 中國歷史上那些著名美人計,你了解嗎?
    中國歷史上那些著名美人計,你了解嗎?中國民間傳統常有三十六計之說,其中最香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美人計了,而美人計,也往往屢試不爽,能奏奇效。那麼你知道哪些美人計呢?西施吳宮嬌娃只是越國的高級貢品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有殺父之仇、滅國之恨,為了贏得養精蓄銳、礪兵秣馬的時機,聽從大夫範蠡的妙計,四處尋訪美人獻給好色成性的夫差,西施因其天下無雙的美色,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復國大計中舉足輕重的棋子,順理成章地被送入吳宮,做了吳王的妃子。
  • 勾踐臥薪嘗膽真的是為了提醒自己?原來膽汁還有這個作用
    今天來說一個故事叫:臥薪嘗膽。這個故事你可能從來就沒讀懂過,因為在這件事情中勾踐撒了謊。在吳越之爭中,勾踐成了夫差的俘虜,這也讓夫差一雪殺父之仇。勾踐成了俘虜以後,被夫差當做馬夫來用,甚至地位還沒有馬夫的地位高。於是勾踐就忍辱負重的苟活,為了不讓自己忘記國恥,就臥薪嘗膽來提醒自己。最終讓勾踐成功的抓住機遇來了一鹹魚翻身,將夫差打敗。
  • 越王勾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絕對不是個仁慈的好人
    吳國軍隊看到後都愣住了,於是勾踐就利用這個機會突襲,將吳國軍隊打敗,吳王闔廬也因此受傷而死。 從這件事我們看到,越王勾踐是個手段狠辣的人,竟然利用士兵的自殺震懾敵軍。明明戰術上還有很多的方式,勾踐卻偏偏使用最為殘酷的手段。況且,即便輸了又如何,越國依舊不是沒有可能復國。楚昭王時期楚國就被吳國所滅,但是依舊復國了。
  • 勾踐造句和解釋_勾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勾踐(gōu jiàn)。(?—前465)春秋末年越國國君。曾被吳王夫差打敗,囚於吳國。他臥薪嘗膽,奮發圖強,任用範蠡、文種等人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在公元前473年滅了吳國。勾踐參考例句:1、夫差放走勾踐,可謂縱虎歸山。2、為了復國報仇,勾踐默默地忍受著各種屈辱。3、新近出土的「勾踐劍」堪稱文物中的珍寶。
  • 勾踐臥薪嘗膽20年,打敗了霸主吳國,為何越國卻因此走向沒落?
    《史記》如此描述勾踐的勤政: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採,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越王勾踐世家》勾踐、範蠡、文種君臣一心,如此披肝瀝膽20年,終於迫使夫差自盡、越國滅吳。因此,所有老師都告訴我們,臥薪嘗膽的勾踐是大毅力的勝利者。但卻沒人為我們補課,勾踐的勝利是「半截子式」的勝利,越國並沒有因此稱霸!
  • 歷史上第一位復國的君主,是如何把一手爛牌打出王炸的?
    大家好,我是歷史雜貨君。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復國的君主有多少?是不是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幾個?確實,中國上下五千年悠長歷史中,能真正復國的君主少之又少。春秋的越王勾踐算一個,這位大咖最終迫使夫差自殺成功復國,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對後世最大的影響是創造了「臥薪嘗膽」這個不怕失敗屈辱敢於拼搏的正面成語。漢光武帝劉秀算一個,這位運氣爆棚的書生皇帝最終推翻王莽政權,使得漢室國祚延續了兩百年。
  • 話說歷史: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勝吳國 詳細大解析
    楚為聯越制吳,極力扶持越王允常,這樣越國也有了大的發展。前506年,吳王闔間率軍攻楚。次年春天,越王允常趁吳國內空虛,出兵襲擊吳都姑蘇。吳王急忙抽兵回救,越王允常自知力不能敵,於是在吳國搶掠之後撤兵而去。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子勾踐繼位。吳王遂乘勾踐新立之機,率軍攻越。雙方對陣於攜李(今浙江嘉興縣西南)。
  • 我們只知道勾踐臥薪嘗膽,卻不知道他的故事遠不止這些
    說起臥薪嘗膽,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講的是越國國王勾踐打仗失敗之後,發憤圖強的故事。總的來說這個故事是比較勵志的,很多人都學習過這個故事。勾踐可以說也成為勵志的典範。不過真實的勾踐根本不是這樣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他的故事可以說非常精彩,根本不止臥薪嘗膽這些。
  • 成語故事(小學高年級)《臥薪嘗膽》
    吳王派兵追擊,把越王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越國大臣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王的寵臣,並通過他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但要越王勾踐到吳國來伺候他。
  • 勾踐如何滅掉吳國的,靠的是美人計?歷史證明確實如此!
    對兩千多年前的南方吳國和越國的那段歷史,一直以來,就不斷有人在產生著爭議,因為這兩個國家子啊那個時期真的很有意思,無論是吳國還是越國,他們都當過當時的霸主,而越國的君主勾踐更是一位人生充滿了一段戲劇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