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在吳國臥薪嘗膽,養精蓄銳,一舉打敗吳國

2020-12-16 母慈兒孝敬

本文由母慈兒孝敬原創

導語:越王勾踐在吳國臥薪嘗膽,養精蓄銳,一舉打敗吳國

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和孫武等人的輔佐下,勵精圖治,積累了強大的實力。公元前506年,吳軍任命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沿著淮水西徵,率軍跟楚軍開戰,一舉攻克楚國國都郢都。

這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但伍子胥依然把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並用鐵鞭鞭打,打了幾百下還不解恨,最後又把楚平王的頭顱割了下來,算是給自己父親報了仇。然而還沒等伍子胥消完氣,一封戰報傳來,讓正在慶祝勝利的吳軍不得不提前開拔,忙不迭地回師。原來就在這時候,一個更強大的敵人偷襲了吳國。吳國腹背受敵,只能倉皇撤退。楚國也在秦國的幫助下,有驚無險地復國了。

這個更強大的敵人,就是吳國的老鄰居—越國。吳國和越國的戰爭,就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場霸主爭奪戰。越國是大禹的子孫,被夏朝封在了會稽。越國是從春秋中後期開始強大起來的,也懷著和吳國一樣的理想—爭霸。當吳國滅楚國的時候,越國的國君允常想趁著吳國沒人佔便宜,便去攻打吳國本土。吳軍不得不班師救援,吞併楚國的好事也被越國攪和了。雄心勃勃的吳王闔閭惱怒萬分。

公元前496年,趁著越國國君允常逝世的機會,吳王闔閭親率大軍徵討越國。越國新國君勾踐在浙江嘉興南部設伏,一舉擊敗吳軍。吳王闔閭在戰鬥中受傷,歸國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兩家的仇越結越大了。闔閭之後繼任為王的是夫差,這是個銳意進取的帝王。

公元前494年,吳國再次發動進攻,在會稽山把越國打的只剩下五千人。越王勾踐眼看全軍覆沒,臣子範蠡、文種二人獻策,用重金賄賂吳王夫差的寵臣伯嚭。經過伯嚭勸說,夫差不顧伍子胥拼命反對,還是接受了越國的投降。越國因此成為吳國的屬國。與所有成為霸主的英雄一樣,勾踐也是個非常能隱忍的人。夫差把勾踐抓到自己的國家,讓他給自己當用人。勾踐忍!夫差不斷羞辱勾踐,甚至讓勾踐給他嘗大便。勾踐忍!夫差要勾踐不斷貢獻美女財寶。勾踐繼續忍!忍來忍去,夫差對勾踐放了心,大膽地放他歸國。這一放,就是放虎歸山。

勾踐歸國後,每天睡在草蓆上,早晨起來,還要償一口苦膽,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段恥辱。他不僅發展經濟,還獎勵生育,規定青年男女,男人二十歲之前,女人十七歲之前,都必須婚配,婚後生兩個孩子的,國家出錢養一個,生三個孩子的,國家出錢養兩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這時候,吳王夫差越發志得意滿,開始大肆向外擴張,並肆意享樂。大臣伍子胥好心勸阻他,反而被他以「勾結外敵」的名義殺害了。一代名臣因此含冤而死。

殺了伍子胥後,公元前482年,夫差再次打敗齊國後,在黃池參加會盟吳國數萬大軍,按照紅、黑不同顏色排成隊伍,氣魄宏大,為中原歷次會盟所未見。「如火如荼」的成語正是由此而來。夫差沒想到,這一幕華麗的景象,卻是他個人霸業的絕唱。就在這時,越王勾踐趁機率領大軍,一舉攻入吳國境內。夫差回師救援,但幾次交戰都被打敗。這時期,吳國的實力猶在,在夫差主動求和後,越國隨即見好就收,和吳國訂立盟約後撤退。九年以後,公元前473年,吳國國力更加衰弱,齊國南下佔領了吳國的北方領土,楚國東進蠶食吳國西部地盤,可以說吳國就剩最後一口氣了。

這年夏天,越王勾踐再次出兵。吳王夫差率領殘部,被包圍在蘇州旁邊的姑蘇山上。夫差像當年勾踐一樣,也屈膝求和,但勾踐怎麼會重複他所犯的錯誤?隨後越軍發起總攻,強大一時的吳國就這樣被滅國了。滅吳的勾踐,隨後和齊國、魯國等國在徐州會盟,成為諸侯共尊的霸主。他把都城遷到了山東琅琊,以霸主的身份號令群雄。勾踐也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強大起來的越國,之後又傳了六代,到了公元前312年左右,被楚國所滅,而楚國的勢力也就因此達到了今天的江南地區。越國故土從此成為楚國的江東郡。後來,楚漢戰爭中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即來自這裡。

本文由母慈兒孝敬原創

相關焦點

  • 吳國要是沒有被越王勾踐打敗,那麼越王勾踐的結局如何?
    吳國要是沒有被越王勾踐打敗,那麼越王勾踐的結局如何?這早這個時候著名的越王勾踐也聽說夫差想要找他報仇,還在一直進行各種戰鬥充分的士兵訓練,這樣的原因是要想給自己的國家一記狠狠的一擊,這樣做是為什麼呢,主要是想報越國的一箭之仇後。可是越王勾踐也不是吃素的,他在仔仔細細的探索出來的方面就得在這樣緊張的局勢下面,他們就應該尋找難先發制人,才可能找到解決自己國家的方法,就這樣,他們覺得提前攻打吳國。
  • 勾踐臥薪嘗膽20年,打敗了霸主吳國,為何越國卻因此走向沒落?
    《史記》如此描述勾踐的勤政: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採,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越王勾踐世家》勾踐、範蠡、文種君臣一心,如此披肝瀝膽20年,終於迫使夫差自盡、越國滅吳。因此,所有老師都告訴我們,臥薪嘗膽的勾踐是大毅力的勝利者。但卻沒人為我們補課,勾踐的勝利是「半截子式」的勝利,越國並沒有因此稱霸!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打敗吳國,西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她的結局如何
    西施是越國人,當時吳越兩國正在大戰,剛開始吳越大戰,越國勝利了,吳王戰死,其兒夫差繼位,發誓要打敗越國,於是刻苦練兵。兩年後勾踐竟然搶先攻吳,但是吳王經過兩年的練兵,使的吳國兵強馬壯。於是越國遭到了伏擊,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沒有辦法了只能投降。這時的西施還在山村還沒有出來。
  • 話說歷史: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勝吳國 詳細大解析
    前514年,吳王閥間繼位後,任用逃亡到吳國的原楚國貴族伍子胥和齊國的孫武,改革內政,使國力有了很大的發展,於是吳國就把目標制定在打敗南方的大國楚國,進而稱霸中原。楚為聯越制吳,極力扶持越王允常,這樣越國也有了大的發展。前506年,吳王闔間率軍攻楚。次年春天,越王允常趁吳國內空虛,出兵襲擊吳都姑蘇。
  •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怎麼消失的?
    此外,由於晉國的支持,越國旁邊的吳國在吳王壽夢在位期間也不斷興起,楚國為了牽制吳國而選擇支持越國,至此先開了吳越爭霸的序幕。吳越爭霸,臥薪嘗膽,越國終究滅吳吳國與越國同樣地處東南,而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吳國想要進軍中原,那麼必須解決掉後方的越國,而越國想要進軍中原,吳國也是擋在前方必須處理掉的障礙,吳越之間,似乎是天生的仇敵,水火不容難以共存。
  •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 最後越國是怎麼消失的?
    中國歷史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傳揚千古,然而,由勾踐從一個亡國之君到實現「越國中興」之後,越國又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又是怎樣悄然消逝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呢?自古春秋無義戰,自春秋的勾踐之後,依我所見,戰國時期的越國抒寫的則是一部單靠勇武第一而蠻幹,更加不講節義的混亂史。
  •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如何消失的呢?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如何消失的呢?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越國是春秋時期東南地區的一個諸侯國,關于越國的起源,史書記載是非常少的,最初,越國作為東南一隅的一個小國,與中原各諸侯國幾乎毫無往來,唯一溝通外界的聯繫便是吳國了。
  • 大家了解臥薪嘗膽背後的故事嗎,越王勾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小時候學典故,學國學,一定被要求背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小時候不懂,按照要求背過,只知道故事裡面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吳王夫差,一個越王勾踐。小時候的理解的不透徹,感覺就像故事裡的兩個人,為了爭地盤,你打我,我打你,前幾年你勝了,後幾年我又勝利了。等真正長大可以理解臥薪嘗膽的故事時,知道這個故事是激勵我們要在逆境中堅持的生存,先要生存,再要成功。
  • 越王勾踐:從沒「臥薪嘗膽」,也沒有「兔死狗烹」的政治家
    提起越王勾踐,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兩個成語:「臥薪嘗膽」、「兔死狗烹」。這位春秋時期帶領一個蠻荒小國崛起的霸主,一方面以他的忍辱發憤、勵志圖強的故事讓人傳誦,另一方面又因其成功後對功臣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讓人唏噓不已,大大影響了他的歷史形象。勾踐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因為誅殺功臣而遭到人們唾棄的君王。
  • 越國成功逆襲吳國,靠的可不只是勾踐的臥薪嘗膽
    文/王凱迪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句被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蒲松齡名言曾經激勵了近代歷史上無數有志者前僕後繼的實現自己的革命志向。不過,勾踐滅吳的勵志故事背後,更隱藏著吳越兩國地緣政治博弈的必然趨勢。
  • 越王勾踐滅掉了吳國,是什麼原因讓越國有如此實力?
    從前越國和吳國作戰,結果越國慘敗,被困於會稽山上。此後在範蠡等人的計策下,越王勾踐才得以回國,並且在短短十年時間就有了覆滅吳國的力量。那麼,越王勾踐究竟做了什麼事,讓越國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就能滅掉稱霸一時的吳國呢?這裡面和計然的計策有關。
  • 越王勾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絕對不是個仁慈的好人
    春秋霸主當中,越王勾踐絕對是一個奸雄,因為他成為霸主的方式總歸是有些奸詐血腥的。勾踐之所以成為了春秋霸主,原因之一就是他偷襲了吳國,進而被封諸侯霸主。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勾踐,那就得看看他究竟做過些什麼。 1、不把人命當命,心狠至極
  • 越王勾踐為復國"臥薪嘗膽",但是之後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在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率先發兵攻打吳國,儘管作為大夫的範蠡與文種勸阻,但是勾踐並不聽從,結果在夫椒這個地方一敗塗地,到最後僅剩下五千士兵退守會稽,並且已經被夫差率領大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葬身在這個地方了。
  • 中國少數民族歷史人物:臥薪嘗膽為復國,勾踐
    勾踐——臥薪嘗膽矢志復國的越族國君 勾踐,亦作句踐。古越人,春秋末年越國(亦稱于越)國君。生年不詳。相傳其始祖為夏代國王少康的庶子無餘,受封於會稽(今浙江紹興)。傳二十餘世至其父越侯允常,乃與吳國結怨,經常互相徵戰。
  • 歷史那些事兒:春秋後期歷史大事件之五吳國滅亡
    前言: 前面的文章小編已經講到吳越恩仇的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展越國國力,最後消滅吳國。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小編告訴大家要學習越王勾踐的故事,學習他身上的精神。越王勾踐雖然生在春秋末期,但是他身上發生的臥薪嘗膽的故事留到今天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 越王勾踐,值得學習!
    在我們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中,有一個的失敗與成功流傳了兩千多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不畏失敗、奮發圖強,這個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踐!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勾踐的人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是失敗與成功俱全的一生,是天堂與地獄輪迴的一生,是臥薪嘗膽、奮發圖強的一生!
  • 與其說越王勾踐破釜沉舟,不如說範蠡破釜沉舟
    臥薪嘗膽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這期間越王勾踐為了復闢越國真的是受了很多苦糟了很多罪。這其中範蠡的存在、範蠡的犧牲是越王勾踐復國的重要原因,那個影響中國歷史幾千年的美人西施犧牲了自己。勾踐臥薪嘗膽,受胯下之辱吳國吞併越國後,勾踐成了俘虜,但是這期間勾踐是飽受人間百苦,一個帝王為了自己國家的百姓,為了報仇,為了那在吳國受到了屈辱忍氣吞聲,臥薪嘗膽。無時無刻都在想著自己的復國大業。至於說勾踐能回到越國,得以於自己高於常人的意志力。
  • 戰國新論︱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做了哪些事?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滅掉吳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大家也知道他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不過,滅掉吳國並不意味著勾踐就是霸主了,他為了成為霸主還做了哪些事情?當上霸主之後他又有哪些舉動呢?影視劇中的越王勾踐取得霸主稱號按照春秋時代的慣例,成為霸主一般要在諸侯會盟上成為主盟者,也就是盟主,這表明各國對霸主地位的承認。勾踐滅掉吳國後,隨即與晉國、齊國等諸侯國在徐州(在今山東滕州市境內)會盟,這也是越國第一次參與中原諸侯的會盟,並順利被諸侯推舉為盟主。
  • 我們只知道勾踐臥薪嘗膽,卻不知道他的故事遠不止這些
    說起臥薪嘗膽,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講的是越國國王勾踐打仗失敗之後,發憤圖強的故事。總的來說這個故事是比較勵志的,很多人都學習過這個故事。勾踐可以說也成為勵志的典範。不過真實的勾踐根本不是這樣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他的故事可以說非常精彩,根本不止臥薪嘗膽這些。
  • 吳國和越國的恩怨是怎麼來的?早在周朝建立之前就埋下了隱患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兩個國家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並且在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兩個人在位的時候,兩國之間的矛盾達到了最大程度,直至越國滅掉吳國這矛盾才算結束。那麼,吳國和越國之間的矛盾是從何而來呢?這還要從吳國建立之初說起。 當初西周太王想立季歷為繼承人,以便季歷可以傳位給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