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再熟悉不過,他是春秋戰國的霸主之一,他是個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就應該像勾踐一樣大丈夫能屈能伸,磨鍊自己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勾踐做到了,於是三千越甲可吞吳,終成霸王,他的這一生是令人佩服的,他所經歷的磨難和恥辱也是普通人不能夠體會到的,做的所有所有讓他覺得難以忍受的事他都深刻的記在心裡,他知道,他在等待機會,等待一個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他成功了。
早年稱王的越王勾踐應該是一個年少輕狂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自己就是對的,於是釀成越國的大災。吳越爭鋒期間,吳王夫差時刻記得是越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時刻不忘記殺父之仇,於是夫差加緊對軍隊的訓練,經常都是晨起西歸,努力操練兵馬,時刻準備著報復越國。
而此時的勾踐聽說吳王夫差在部署軍隊,於是要求主動出擊吳國,因為在他眼裡,吳國的力量十分薄弱,認為手下敗將成不了什麼大事,於是不聽大將範蠡的極力反對,帶兵進攻吳國,和吳國軍隊在夫椒大戰,結果正如範蠡所料,越國大敗。最終深陷絕境,勾踐覺得後悔,不該不聽謀士的勸告,擅自做主。
臥薪嘗膽,勾踐在吳國所經歷的他永遠不會忘。失敗後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範蠡出主意讓勾踐好好的服侍吳王夫差,等到時機東山再起。勾踐沒有辦法,本想冒死一戰的他覺得應該試一試。首先文種先去見吳王,說越王願意臣服於您,願意把越國的上下都交給你,只是希望能放他們一條生路,並獻出美女西施,最終,吳王不聽伍子胥的勸告願意與越國講和。在吳國,勾踐都做了些什麼呢?
勾踐帶著夫人穿著僕人的衣服,天天為他們養馬,做很多僕人做的事,每當夫差出去遊行的時候,勾踐都是徒步跟在車的左右,任人嘲諷,晚上有時候就和夫人睡在冰冷的馬廄裡,做這麼多隻為取得吳王夫差的信任放他回國。甚至在吳王染病的時候,勾踐嘗吳王的大便,並且為取悅他就說,大王的病近期即可痊癒,如此一來,吳王夫差就看到了勾踐的真誠,覺得他已經臣服於自己了,於是不久就把勾踐放了越國。
越王勾踐能夠東山再起,一大部分還是因為他知人善用,能夠虛心聽取謀臣的意見。應該說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他的賢臣範蠡和文種,範蠡追求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在越國大敗後,範蠡和文種冷靜分析,並想出大計,表面上越國上下臣服於吳國,實質上等待時機。在勾踐服侍夫差的時候,範蠡提議讓勾踐嘗夫差的大便,於是加快了吳王對勾踐的信任的速度。
在勾踐被釋放回國後,勾踐主動向範蠡和文種詢問越國之道,範蠡做出了一番精闢的論述,於是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越國越來越強大,在和吳國的爭奪中,越國屢次都佔上風,最終吳王夫差勢窮力盡,派人來求和,勾踐心一軟打算答應,範蠡立馬說,大王不記得你是怎樣起來的嗎?希望大王能順應天時,不忘昔日恥辱。於是勾踐當機立斷拒絕了求和。試想,如果沒有範蠡和文種的背後支持和幫助,就沒有越國的成功。
一番浩劫後的越國恢復了旺盛,勾踐成為了春秋霸主,但是不得不說勾踐不是氣度很大的人。滅吳之後,群臣皆歡喜,可是勾踐卻是愁上眉頭,他心裡清楚得很,範蠡和文種都目睹了自己最恥辱的時候,他們幫助勾踐度過了國家的難關,本該受到所有人的尊敬,更該受到無盡的賞賜,和大王一起分享這功勞,可是越王勾踐嘴上不說,但心裡卻十分的擔心,他知道樹大招風,他覺得不該留下這兩個人,不得不說,越王勾踐卻實有點忘恩負義了,無論如何,在他最困苦的時候,範蠡文種出謀劃策,吳王夫差要範蠡變節投靠吳國時,範蠡果斷拒絕了財富,他的忠心,天地可鑑。沒有辦法,越王勾踐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意無意的逼走了範蠡,逼死了文種。
越王勾踐的對與錯,都留給後人去做評價,他臥薪嘗膽的故事流傳千古,他磨鍊了越王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可能另一方面又泯滅了他的人性,使越王勾踐成為了一個冷血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