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皇家物理學會旗下期刊2D Materials及美國化學學會旗下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分別發表了武漢工程大學"工大學者"特聘教授劉剛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兩篇論文的第一通訊單位。
2D Materials為中科院大類一區和JCR一區期刊(當前影響因子為7.343),主要發表二維層狀納米材料相關的研究工作。劉剛課題組發表的研究論文題為"Photosensitizer and anticancer drug-loaded 2D nanosheet: Preparation, stability and anticancer property",論文報導了課題組在腫瘤光熱聯合治療方面的研究進展。
與手術、化療、放療等常規治療方法相比,光熱聯合療法具有創傷小、毒性低、選擇性好、可重複治療等優點,因而受到廣泛的關注。腫瘤光熱療法,多以納米材料為藥物載體,將光敏劑(或腫瘤藥物)輸送到腫瘤部位。在光照的作用下,光敏劑吸收光子能量,產生活性氧化物種,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同時,納米藥物載體將光能轉化為熱能,亦可殺死腫瘤細胞,實現光熱聯合治療。劉剛課題組聯合京都大學Naoki Komatsu教授課題組,通過液相剝離,一步法製備了二維層狀材料(石墨烯及MoS2)與光敏劑(Ce6,Pa,bPa)的複合物。此類複合物具有載藥量高、水中分散性好等優點。在用於腫瘤光熱聯合治療時,0.05μg/mL的藥物濃度即可殺死90%以上的腫瘤細胞,該效率比使用其他藥物載體提高10倍以上。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為中科院一區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的姊妹刊,主要發表納米材料的製備、表徵及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劉剛課題組發表的論文題為"Solid-Phase Debundling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or the'Stock Solid'Delivery of Concentrated Nanotube Dispersions",論文報導了一種簡單易行的固相剝離碳納米管的方法。所剝離的碳納米管,能以固態形式長時間保存,避免了液相剝離所得的分散液隨保存時間的延長而發生的沉降。剝離所得到的碳納米管粉末,通過搖晃即可穩定的分散於水中,為後序的加工與應用提供方便。
此外,劉剛課題組關於藥物代謝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Pharmacokinetics of Sodium Selenite in Rat Plasma and Tissue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已被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接收,武漢工程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學校碩士生曾雪瑩、劉能、趙平分別為三篇論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
作為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武漢工程大學近年來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基礎研究水平持續提升,科研成果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學校2018年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化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學學科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數量位居湖北省屬高校並列第一位。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武漢工程大學位列第126位,這標誌著學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自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聞網